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河宁夏河段和内蒙古河段(以下简称宁蒙河段)的凌情是我国大江大河中的一种特殊水文现象,由于凌情引发的凌汛灾害危害巨大,防凌历来是防汛部门的重要任务。在分析黄河宁蒙河道特点、MODIS卫星遥感数据特点和该河段所在区域天气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MODIS遥感动态监测宁蒙河段凌情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和应用表明MODIS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宁蒙河段凌情实时动态监测,在动态监测封开河长度、壅水漫滩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宁蒙河段首凌和首封多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与宁蒙灌区的冬季灌溉期交叉,受宁蒙灌区灌溉引水和退水影响,宁蒙河段凌汛初期流量波动明显,对河段凌情影响显著。分析宁蒙灌区凌汛初期引退水规律;讨论宁蒙河段各水文断面流量对引退水的综合响应,为宁蒙河段凌汛期流量演进及凌情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根据宁蒙河段水文站冰凌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2001-2010年凌情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段流凌及封、开河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河道冰下过流能力明显下降,槽蓄水增量逐年增大;封、开河水位升高,凌情形势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4.
基于黄河宁蒙河段水文气象和冰凌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度宁蒙河段凌情特点,从气温、上游来水、封河流量、水库调度、河道边界条件及涉河建筑物等多个因素探讨了凌灾险情形成机理成因,提出加强万家寨库尾冰塞冰坝形成机理与水库运用调度以及分凌区适时启用研究等减轻凌汛风险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宁蒙河段凌情预报和防凌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5.
马莅茗  卞昱霖  蔺冬 《人民黄河》2024,(4):62-67+85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黄河的防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凌情灾害成因及防御措施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宁蒙河段凌情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通过梳理1989年以来宁蒙河段典型凌灾情况,发现造成冰凌灾害的严重凌情多受剧烈天气过程、河道流量变化、复杂河道条件等因素影响。为避免宁蒙河段凌汛灾害,针对热力因素,应及早开展凌汛期气温凌情预报工作;针对水动力因素,应优化凌汛期水库群和分凌工程联合调度;针对河道边界条件,应提前拆除临时阻水建筑物,保证河道畅通,协调空军部队在险情发生时及时轰炸破冰,并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恢复和长期维持较大的中水河槽过流能力,为宁蒙河段防凌防洪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2020~2021年度宁蒙河段凌情特性,对造成2021年头道拐水文站凌峰流量偏小原因进行。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受气温等因素综合影响,首凌、首封日期偏晚,封河速度快、距离长,槽蓄量大且分布不均,封河水位低,开河水位高,开河速度较慢、日期较晚.介绍了黄河宁夏至内蒙古河段的凌情概况,通过分析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的凌情特点,得出气温变化是造成2011~2012年度凌情特性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水库调度及河道障碍物等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河历史凌灾情况和近十几年凌情特点,总结了黄河防凌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凌情预报对防凌减灾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凌情预报技术现状和防凌减灾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黄河防凌决策对凌情预报的技术需求,建议在连续河道地形测量、河道冰凌观测和变动河床冰凌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将水文热力学预报模型与冰水动力学模拟模型相结合,建成黄河宁蒙河段冰凌预报模型系统,实现黄河宁蒙河段冰凌过程的连续滚动模拟和预报,更好地为黄河防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2001-2002年度宁蒙河段凌情总的趋势呈现封河晚、开河早,持续时间短,封河发生凌灾,开河过程平衡,整个凌期表现为气温高,冰盖薄,槽蓄水量小,通过对该年度宁蒙河段凌情特点和凌灾成因进行分析,冰坝是导致凌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封河期间形成冰塞,冰坝的原因从水温、气温以及河势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该河段易发生凌灾的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1991—2008年宁夏灌区引、退水规律,以及冬灌退水对宁蒙河段防凌调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灌区退水过程滞后于引水过程,但变化与引水趋势相似,集中在5—8月和11月份,这两个时段退水量占年总退水量的94%,灌区退水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和蒸发量相关。对冬灌退水规律分析发现,退水对黄河宁蒙河段持续流凌10~15d的凌情影响不大,但对11月上中旬强冷空气降温造成流凌后迅速封河的凌情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1.
1999~2000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及万家寨水库凌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及万家寨水库库区凌情实地查勘的基础上,对凌汛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宁蒙河段1999~2000年度凌冻河段长、冰盖厚、槽蓄水量大、开河平稳等特点。形成本年度凌情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流量大等。建议完善河道堤防,加强凌情测报和制定万家塞水库最佳防凌调度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2021~2022年黄河宁蒙河段凌情实际情况,发现黄河凌情具有气温高、流量大、首封日期晚、封河速度慢、封冻长度短、开河时间早、开河速度快、槽蓄量增量小,且开河未出现大的洪峰流量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对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实地巡测基础上,对凌汛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黄河宁蒙河段2006~2007年凌情具有流凌日期偏晚,封冻期盖面冰层薄、清沟较多,槽蓄水增量大、时空分布不均,凌峰流量偏小等特点。形成本年度凌情特点的主要原因是遭遇暖冬,气温持续偏高,开河势态特殊等。  相似文献   

14.
凌汛是黄河宁蒙河段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河道特点而产生。以黄河宁蒙河段实测水沙和凌情资料为基础,开展该河段的凌情特征分析及相应的中水河槽规模研究,分析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凌峰流量、凌汛最高水位等凌情特征以及凌情特征变化与中水河槽规模的关系,研究平滩流量变化对防凌安全、防洪安全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保障防凌防洪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对中水河槽规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度黄河凌情特点与防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0—2011年度黄河凌汛的基本情况,对内蒙古河段首凌首封日期偏晚、封河发展迅速、开通日期较晚,黄河下游封河长度较长,局部河段出现较大险情的凌情特点以及在凌汛前加大清障力度、建立立体化信息监测系统、凌期科学调度水库拦蓄和分洪工程分水等防凌措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今后的防凌工作提出了建议:①加强宁蒙河段河道测验体系建设,建设水位自动监测和3G汛情视频监视系统;②加强宁蒙河段堤防建设、河道治理,加快内蒙古应急分洪区的建设步伐;③研究针对黄河冰凌特点的破冰技术,列出专项资金解决冰凌观测工器具更新等问题;④向天津、河北供水尽量避开凌情严重的时期,避免增大防凌负担。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9—2010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的特点及其成因:该年度凌情特点是流凌、封河早,封河发展呈阶梯状、封冻冰盖薄、槽蓄水量大、局部河段水位偏高、开河速度慢、开通日期晚、开河洪峰小、开河最大10 d水量大等;气温骤升骤降是造成上述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河道淤积、河道工程阻冰阻水、水库调度及人工分凌等是影响该年度凌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黄河宁蒙河段的凌汛灾害比较严重,急需对黄河冰凌灾害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凝练凌汛灾害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凌汛预警指标体系。采用资料分析归纳方法分析凌汛灾害影响四大因子,选取黄河宁蒙河段4个典型水文站1957—2020年的凌情资料,分析其气温、水位、流冰密度及冰厚的特点,确定气温、水位、流冰密度、冰厚为预警指标,根据资料分析结果量化预警指标,确定相应的预警阈值,划分蓝、黄、橙、红4个预警等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实地查勘、巡测基础上,对凌汛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黄河宁蒙河段2014~2015年凌情具有流凌日期偏晚,流凌时间短,首封日期接近常年、封冻速度快、河段呈分段封冻,最大封冻长度短、槽蓄水增量时空分布不均,未出现凌峰流量等特点。形成本年度凌情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封、开河过程中受气温及海勃湾水利枢纽调控等综合因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河凌汛险情应急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黄河凌汛灾害较为严重的宁蒙河段的凌情,分析了黄河凌汛险情成因和类型,从水库调度、应急分洪区运用和冰塞冰坝破除等方面阐述了黄河凌汛险情应急处置的主要措施,提出建立完善的黄河防凌预报监测体系、加强防洪防凌工程体系建设、合理运用应急分洪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支流来水来沙对宁蒙河段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支流来沙量与干流淤积量的相关性较强,是影响宁蒙河段淤积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支流来水来沙与不考虑支流来水来沙相比,宁蒙河段年均多淤积0.301亿t,1986年以前年均多淤积0.207亿t,1986年以后年均多淤积0.377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