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对于导弹拦截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导律;得出了纵平面内的制导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消除颤振的方法 ;最后,对给出的制导律进行了全数字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拦射导弹的中制导问题,结合变结构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链技术的变结构中制导律.简述了数据链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结构制导律并分析其制导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够零化导弹速度前置角,交班时过载较小,能够很好地满足中末交班要求.  相似文献   

3.
将模糊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综合应用于仅有视线角速度、目标机动且其加速度无法测量的导弹制导系统,推导出模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将该制导律与传统的比例导引、自适应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分别应用于电视制导炸弹系统制导,进行比较,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制导律后,视线角速率无抖动,而且脱靶量小,保证了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4.
PAC-3爱国者拦截弹末制导精度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变结构制导律对PAC-3爱国者导弹末制导拦截段拦截精度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比例制导律不同,变结构制导律具有可对不确定目标机动和其它末建模动力学进行补偿,并且有几乎同比例制导律一样应用简单的特点,拦截对象针对的是可能会采用“螺旋机动”或“滚筒式机动”进行突防的再入地地导弹弹头。仿真结果表明PAC-3爱国者导弹对这种机动再入弹头的拦截能力是不容乐观的。同时,还显示出变结构制导律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  相似文献   

5.
HP(head pursuit)导引方法是将拦截器导引到目标轨道的前方进行拦截,拦截器的速度小于目标导弹的速度,从而可以解决拦截器导引头的气动加热问题,降低对拦截器探测设备的要求。在建立了HP导引方式的目标和拦截器三维制导模型基础上,对机动变速目标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算法,并设计了HP空间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拦截器和目标导弹弹道拦截的三维数字仿真验证了模型和制导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最佳毁伤效应,导弹一般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与战斗部相匹配的落角.基于导弹末端视线角速度和落角多约束条件,文中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反演法设计了一种反演滑模制导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方程和末端视线角速度及落角多约束下的线性化模型,采用反演滑模设计方法设计了制导律,最后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有效实现期望落角和中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装甲车导弹打击目标时落角约束要求,研究了两类典型的具有落角约束的导引律。通过在滑模变结构导引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逻辑控制以减小控制量的抖振和系统能量耗损;在比例导引律的基础上引入时变导航系数与偏置项来满足落角约束。对两种改进制导律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与变系数偏置比例导引律相比,模糊变结构控制在干扰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垂直发射的反坦克导弹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内外在垂直起飞-快速转弯、全方位发射以及制导律等若干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气动力/推力矢量复合控制技术是解决快速转弯的有效策略,空中自主完成全方位快速转弯是全方位发射的关键。以比例导引为基础的滑模变结构多条件约束制导律是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的研究方向,分析了反坦克导弹滚转飞行、大攻角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零化反导导弹的脱靶量为基础,利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和非线性运动学方程推导出一种能够适应目标做大机动的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建立了目标做螺旋机动的数学模型,通过末制导仿真验证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在拦截三维螺旋机动目标时具有响应快速性,视线角速率和脱靶量较小,对高速大机动目标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防空导弹的精确末制导问题,根据红外成像制导的特点.应用平行接近原则、最优控制理论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准最优变结构制导律。通过对比分析.这种制导律弹道特性良好.且在制导过程中不需要知道目标精确的加速度和速度方位信息.适合于红外成像制导防空导弹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使导弹制导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和适应性能,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结合时变系统的特点,并应用滑模自适应趋近律这一概念设计了导弹的末端导引规律,提出了—种基于零化视线法向速度的具有强鲁棒性的末端导引规律.数字仿真表明,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具有优良的弹道性能和鲁棒性.制导律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滑模变结构制导律的抖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模变结构制导律是一种强鲁棒性的制导律,对于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外部的干扰具有理论上的完全鲁棒性。然而,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在滑模面上的高频抖振是其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主要障碍。本文介绍了目前削弱滑模变结构制导律抖振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了模糊控制、RBF神经网络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滑模变结构制导律。智能滑模变结构制导律是解决抖振问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滑模变结构制导律难以避免的抖动问题,提出了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去抖动的方法。介绍了滑模变结构控制一般的消除抖动的方法,引出一般的滑模变结构制导律,然后介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设计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更好去抖动能力的滑模变结构制导律。Matlab弹道仿真表明,与一般的滑模变结构制导律相比,该制导律不仅去抖动效果很好,而且脱靶量非常小,制导精度高,对机动目标的拦截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导弹与目标之间的非线性运动学关系,在平行接近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轨迹线性化控制(TLC,trajectory linearization control)方法,为某型空-空导弹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三维末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TLC方法的制导律是有效的,且在目标机动情况下比传统的比例制导律以及滑模变结构制导律具有更好的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远程导弹的交接班问题,利用变结构理论,在偏航平面上设计了确保交接的中制导律,解决了采用不同制导律引起的弹道匹配问题,并进行了弹道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空舰导弹俯冲弹道螺旋机动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传统飞行弹道的空舰导弹在遭遇远程空舰导弹拦截时突防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将降高段弹道改进为螺旋机动俯冲弹道的方案。分析了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制导律的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螺旋机动变结构制导律。该制导律不仅能引导空舰导弹实现螺旋机动俯冲弹道,而且能保证空舰导弹在降高段的末端稳定地过渡到低空巡航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螺旋机动变结构制导律显著地提高了空舰导弹针对远程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导弹拦截过程中对目标机动未知的问题,将滑模变结构理论与免疫反馈理论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免疫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该方法首先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在滑膜变结构制导律的基础上,对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进行自适应估计,消除了拦截过程中机动加速度干扰的非线性影响。其次应用免疫反馈的抗干扰和鲁棒性能,对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出现的抖振现象进行抑制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在目标作机动变速逃逸时仍能取得较好的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制导律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是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进行制导律的设计和解算,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完成三维虚拟视景仿真界面。两个系统平台之间采用串口协议进行数据通信。运用该仿真平台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末制导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平台能够较为逼真的展现导弹的制导过程,有利于直观的验证导弹制导律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变结构制导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基于变结构控制[1]理论的制导律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着重介绍了各个制导律中港澳同胞 模平面的选择和趋近律的设计,并给出了一些仿真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变结构制导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饱和攻击与饱和防御,提出了一种针对机动目标的多导弹协同制导律。建立了视线坐标系下的弹目相对运动数学模型,设计了三阶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目标机动加速度项和运动方程中的耦合项进行观测与跟踪。在导弹飞行前段,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攻击时间可控的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律; 在导弹攻击末段,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理论设计了满足终端角度约束的制导律,给出了导引律切换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导引律能够使多枚导弹在满足攻击末端角度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攻击时间协同; 该制导律采用完备的空空导弹轨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