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形钼酸锌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志昌  张萍 《中国钼业》2008,32(1):35-38
以硫酸锌和钼酸铵为原料,运用非晶态相变理论试验并研究了硫酸锌浓度,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钼酸锌微球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非晶态球形钼酸锌结构与形貌的因素不仅有温度因素,而且有浓度和酸度等因素。通常球形钼酸锌的粒度随着温度和浓度的降低而增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该产品可应用于高分子聚合物的阻燃和抑烟剂以及金属防锈白色颜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徐志昌  张萍 《中国钼业》2008,32(2):33-37
以硫酸镍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以智能水凝胶相变理论为指导,对影响球形钼酸镍结构的三大因素,其中包括酸度、温度和浓度等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凝胶结构相变特性方面,无机水凝胶与有机水凝胶具有的共性是临界相变温度;具有的个性是临界酸度和临界浓度的结构相变。此外,球形钼酸镍的粒度随温度降低而变粗,随浓度和酸度增加而变细。球形钼酸镍的应用领域有石油氢化催化剂和喷镀钼粉。  相似文献   

3.
氧化锌法脱除低浓度二氧化硫过程中副产物亚硫酸锌的氧化回收利用是影响脱硫工艺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解决脱硫系统设备管道结垢堵塞问题的关键,文中提出利用臭氧强化氧化亚硫酸锌生成可溶性硫酸锌的新方法。研究了亚硫酸锌初始含量、搅拌转速、臭氧流量、溶液初始pH以及温度对臭氧氧化亚硫酸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过程中溶液的pH先升高后降低,溶液中锌离子浓度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亚硫酸锌臭氧氧化速率随初始亚硫酸锌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臭氧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溶液初始pH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氧化锌法高效脱硫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锌电积过程中阳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探讨了温度、锰离子浓度、电流密度、酸度等因素对阳极析出MnO2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红华 《有色冶炼》2004,33(5):21-22,34
分析了锌电积过程中阳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探讨了温度、锰离子浓度、电流密度、酸度等因素对阳极析出MnO2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锌电解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锌离子浓度、硫酸浓度、阴阳极间距、电解液温度等对锌电解过程电流效率、槽电压和直流电耗的影响。研究表明,直流电耗随电流密度、阴阳极间距和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锌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电解液温度的升高,直流电耗先减少后增加,在45℃左右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韦文业 《冶金分析》2011,31(8):65-68
针对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定锌铟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对离子强度调节剂的选择和用量、溶液酸度、硫酸锌浓度、铟浓度以及其他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硫酸介质中加入冰醋酸和硝酸钾作离子强度调节剂,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直接快速地测定锌铟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且溶液中铟离子浓度在0.04 g/mL以下、硫酸锌浓度在0.15 g/mL以下不干扰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各种杂质元素对测定也无明显干扰。将方法应用于锌铟电解液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0 %,测定结果与比浊法一致。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镁离子浓度在不同温度时对锌电积过程锌电积液密度、黏度、电导率、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电积液的密度和黏度随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电积液的电导率随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镁离子浓度下,电积液的密度和黏度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电积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电沉积锌过程中,在同一电积温度下,镁离子的增加使得电流效率下降,电耗增大。在同一镁离子浓度下,随着电积温度的升高,电流效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对降低单宁沉锗工艺单宁酸消耗倍数开展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硫酸锌溶液沉锗过程中锗离子浓度、单宁酸种类、溶液酸度、沉淀液温度、沉淀搅拌时间、溶液中杂质含量等因素对单宁酸消耗倍数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降低单宁酸消耗倍数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湿法炼锌净化工序锌粉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昶  胡汉 《云南冶金》2000,29(1):27-29
针对湿法炼锌硫酸锌溶液加锌粉除杂质过程中,影响锌粉用量及除钴,锑等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结果表明:锌粉的化学质量和物理规格对锌粉用量有直接影响,升高温度对除钴、锑有利;处长反应时间对除锑有利,而钴出现返溶。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铜锌混合矿加压浸出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氧分压、酸度、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等因素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分压0.4MPa、酸度240g/L、温度140℃、浸出时间150min、添加剂用量0.10% ̄0.22%的条件下浸出,铜、锌的浸出率均可达9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锌积电解极过程反应机理的研究,测定了温度、锰离子浓度、电流密度、酸度、阳极含银量及不同阳极形状对MnO2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锰离子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锌电解过程采用0.7%Pb-Ag阳极,电流密度500A/m∧2,温度38℃,控制Mn∧2+离子浓度为3g/L,阳极MnO2析出电流效率为1%-2%之间,方能产出产出高质量的电解锌。  相似文献   

13.
高铁硫酸锌溶液萃取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D2EHPA对高铁硫酸锌溶液中的铟进行萃取,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混合时间、相比、温度、料液酸度对铟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2EHPA浓度20%、混合时间2min、相比(O/A)=1/10、温度20℃、料液酸度30g/L的最佳条件下,经过两级逆流萃取,料液中的铟萃取率达到9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发了一种高效除氟剂,采用吸附沉淀法从硫酸锌溶液(F-质量浓度280mg/L)中除氟,通过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除氟剂加入量为F-质量浓度15倍、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溶液pH=5条件下,氟去除率达82.83%,除氟后液中F-质量浓度低于50mg/L,符合锌电解要求;对含不同浓度镁、亚铁、锌和镉离子的硫酸锌溶液进行除氟,溶液中锌和镉离子质量浓度对除氟影响很小,镁质量浓度低于7.5g/L、亚铁离子质量浓度低于10g/L对除氟影响也很小。  相似文献   

15.
锌冶炼过程中镓锗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锌冶炼富含镓、锗的低酸浸出渣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时间、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镓、锗、锌、铁浸出率的影响。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反应温度95℃、初始酸度153g/L、反应时间3h、液固比5.9∶1,锌、铁、镓、锗浸出率分别达到88%、93%、88%、68%。浸出液经中和、锌精矿还原后可进一步富集回收镓、锗。  相似文献   

16.
赵宙  李小康 《有色冶炼》2006,35(3):28-30
进行了铜锌混合矿加压浸出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氧分压、酸度、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等因素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分压0.4MPa、酸度240g/L、温度140℃、浸出时间150min、添加剂用量0.10%-0.22%的条件下浸出,铜、锌的浸出率均可达97%。  相似文献   

17.
高铁硫酸锌浸出液中铟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强  魏昶  邓志敢  樊刚 《稀有金属》2014,(4):687-692
以高铁含铟硫酸锌溶液为原料,采用锌焙砂预中和硫酸锌液,在此基础上采用锌粉置换铟富集回收溶液中的铟。在预中和阶段讨论了焙砂用量对预中和后液酸度的影响,以及预中和后溶液酸度对焙砂中铟浸出影响,通过实验获得预中和最佳条件:预中和实验焙砂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4倍,实验温度控制在70~75℃,预中和时间为30 min,预中和后溶液中硫酸浓度大约降至1.2 g·L-1;置换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锌粉用量等都是影响锌粉置换效果的因素,其中溶液的pH是影响铟的沉淀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确定了锌粉置换沉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为4.0左右,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1 h,锌粉用量为6 g·L-1,沉铟后液中In3+的浓度降至3 mg·L-1以下。在此最佳条件下,沉铟率在98%以上,沉铟渣中铟的品位在1.5%~3.0%。通过对置换渣的X衍射图谱(XRD)分析表明置换渣中的铟主要以In(OH)3形式存在。这说明置换过程的实质主要是铟的水解过程,随着置换过程的进行,硫酸锌溶液的酸度下降,促进铟的水解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18.
锌焙砂中性浸出是湿法炼锌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初始酸度、冲矿温度、浸出时间和焙砂粒度等因素对锌焙砂中浸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初始酸度50 g/L、冲矿温度65 ℃、反应时间60 min、焙砂粒度≤96 μm;4个考察因素均对中浸渣含锌有极显著性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为焙砂粒度>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某公司结合试验结果,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在锌精矿焙烧出料系统增加风选球磨装置,锌焙砂粒度降低至≤120 μm;在中浸双沸腾浸出槽后以串联方式增加2个100 m3搅拌反应罐,同时进行工艺流程再造.经改造前后的生产实践对比,中浸渣锌质量分数从28%~35%降低到22%~25%,中上清液质量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9.
锌烟灰焙砂浸出铟、锗、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砷锌烟灰硫酸化焙烧得到的焙砂为原料,考察浸出方式、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对焙砂中铟、锗、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砂中的锌在水浸时几乎全部浸出,但铟和锗的浸出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酸度。铟、锗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5℃,硫酸浓度150g/L,液固比对浸出基本没有影响。在此条件下,铟、锗、锌的浸出率分别在95%、75%、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由含锌烟尘制备高纯硫酸锌溶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锌烟尘硫酸浸出提取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锌烟尘中锌、铁的浸出率的影响;采用针铁矿-氧化水解联合法深度除铁、过硫酸铵氧化除锰、锌粉置换除杂对浸出液净化.结果表明,较优浸出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为1.Omol,L、液固比为7:1、浸出时间为2.5 h、浸出温度为60℃,在较优浸出条件下,锌浸出率可达97%以上;浸出液经过净化后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锌溶液.表明该工艺从锌烟尘中提取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