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亚砜BSO萃取分离钯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合成亚砜BSO萃取Pd(Ⅱ)、Pt(Ⅳ)性能的研究表明,在不同酸度下BSO对Pd(Ⅱ)均有优异的萃取性能,而只有在高酸度介质里BSO对Pt(Ⅳ)有较高的萃取能力.在低酸度下利用BSO对Pd(Ⅱ)、Pt(Ⅳ)萃取性能的差异,能很好地萃取分离Pd(Ⅱ)、Pt(Ⅳ);也可以在高酸度下共萃Pd(Ⅱ)、Pt(Ⅳ),再利用水反萃Pt(Ⅳ),达到分离Pd(Ⅱ)、Pt(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亚砜BSO萃取钯铂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成亚砜BSO萃取Pd、Pt、Cu、Fe和Ni的性能.结果表明低酸度时,Pd2 几乎完全被萃取,其它金属的萃取率极低.钯易于从Pt、Cu、Fe和Ni金属中分离出来,且反萃容易.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BSO萃取Pd和Pt的机理.低酸度时,在钯萃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2个新的吸收峰(1122和931cm-1),表明BSO通过硫和氧原子以中性配位机理萃取钯;高酸度时,没有新的红外吸收峰出现,表明BSO以离子缔合机理萃取钯.BSO以离子缔合方式萃取铂.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在酸性介质中,亚砜萃取Pt(Ⅳ)的主要机理为酸性缔合,其萃合物组成为H_2PtCl_6·6H_2O·2PSO。并计算了亚砜萃取Pt(Ⅳ)的萃取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对称亚砜BSO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待萃液Pd(Ⅱ)浓度为1.0g.L-1,HCl浓度为0.1mol.L-1,用0.3mol.L-1BSO-煤油按相比1:1混合萃取Pd(Ⅱ),经过5min的萃取振荡时间,萃取率可达99.8%。通过斜率法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低酸度([H+]≤0.3mol.L-1)下,亚砜主要以中性溶剂络合萃取机理萃取钯,萃合物组成为[PdCl2.2BSO](0);在高酸度(1.0≤[H+]≤4.0mol.L-1)下,亚砜以离子缔合萃取机理萃取钯,萃合物组成可能为[H+.hH2O.(BSO)2]2.[PdCl42-](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对称亚砜BSO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铂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待萃液Pt(IV)浓度为1.000 g·L-1,HCl浓度为4 mol·L-1,用0.5 mol·L-1BSO-煤油按相比1:1混合萃取Pt(IV),经过5 min的萃取振荡,萃取率可达99.55%.亚砜BSO萃取Pt(IV)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分配比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反应焓为-12.35 kJ·mol-1.通过斜率法、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1~5 mol·L-1的HCl范围内,BSO萃取Pt(IV)的机理为酸性离子缔合萃取,萃合物组成可能为[2(BSOH+)]·[PtCl62-]·[BSO·HCl].[2BSO](0).  相似文献   

6.
石油亚砜Ⅱ(2)萃Pd(Ⅱ)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在盐酸介质中石油亚砜Ⅱ(2)萃Pd(Ⅱ)的机理,并分析水相中影响(Ⅱ)萃取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考察不同盐酸浓度下亚砜的萃合方式,盐酸浓度的萃钯(Ⅱ)实验曲线及其对贵金属萃取分离的意义,还测定了萃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7.
报道TB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Pd(Ⅳ)、Ir(Ⅳ)、Pt(Ⅱ)、Pd(Ⅱ)时,硫酸和高氯酸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硫酸的加入普遍提高分配比,高氯酸则抑制分配比。进一步证实无机阴离子与铂族金属氯络阴离子存在竞争萃取作用,支持了TBP按锌盐机理萃取铂族金属氯络酸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亚砜萃取Pd(Ⅱ)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文明 《贵金属》1990,11(2):1-5
系统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二烷基(芳基)亚砜对Pd(Ⅱ)的萃取性能,以及亚砜的结构对萃取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亚砜-Pd(Ⅱ)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异戊基苯并噻唑亚砜(ABSO),研究了盐酸介质中ABSO萃取Pd(Ⅱ)的机理。考察水相H 浓度和萃取剂浓度对钯萃取的影响,采用斜率法、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H谱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及萃取平衡的机理。结果表明:低酸度条件下,H 浓度对钯的分配比无影响,ABSO以中性配位萃取机理萃取Pd(Ⅱ),并通过苯并噻唑环上的氮原子与Pd(Ⅱ)配位形成萃合物PdCl2(ABSO)2。  相似文献   

10.
对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作为萃取剂,在碱性氰化液中同时萃取富集钯、铂进行考察,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的各种因素:稀释剂种类、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改性剂用量、相比、萃取时间、水相中Pd(II)和Pt(II)浓度及溶液的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05 mol/L,正辛醇含量为30%(体积分数),相比(O/A)为1:5的有机相,在p H=10.5碱性氰化液中,5 min内能将Pd(II)(70 mg/L)和Pt(II)(60 mg/L)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用NH_4SCN溶液反萃有机相中的Pd(II)和Pt(II),采用斜率法、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对萃取机理进行推测,该方法可运用于钯、铂浮选精矿氰化浸出液中Pd(II)和Pt(II)的萃取,富集倍数为15,回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1.
正丁基苯并噻唑亚砜从硫脲介质中萃取金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萍  古国榜  李立平 《贵金属》2003,24(4):21-25
研究了正丁基苯并噻唑亚砜 (ASO)萃取酸性硫脲介质中金的机理。考察了[H+]和萃取剂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 ,通过红外光谱法确定了其萃取过程为酸性离子缔合机理 ,萃取反应为 :ASO +H++Au(Tu) +2 +SO2 -4 [Au(Tu) 2 HSO4·ASO]采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Au[SC(NH2 ) 2 ]2 HSO4·ASO。并通过电导法判断在萃合物中Au(Tu) +2 与SO2 -4 以离子对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DOSO萃取Pt(Ⅱ)的机理及Pt(Ⅱ)Pd(Ⅱ)萃取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DOSO)萃取Pt(Ⅱ)的动力学及萃合物结构,推测其萃取反应机理为:①在[HCl]<2mol/L的体系中,Pt(Ⅱ)的萃取反应速率趋于零;而Pd(Ⅱ)却是配位机理,其速率比较高。②在[HCl]>2mol/L的溶液中,(DOSO)均以(?)盐化—配位机理萃取Pt(Ⅱ)和Pd(Ⅱ)。其萃合物分别为:顺式—[PtL_2Cl_2]·[H(H_2O)L]Cl,反式—[PdL_2Cl_2][H(H_2O)L]Cl(其中L=DOSO)。反应机理的异同符合“重铂族比轻铂族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而动力学反应惰性更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N,N-二仲辛基氨基乙酸为萃取剂,三氯甲烷(50v.-%)和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萃取有机相,在萃取Pt(Ⅱ)和Pd(Ⅱ)过程中,研究HCl浓度、Pt(Ⅱ)和Pd(Ⅱ)起始浓度,离子强度和萃取剂浓度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萃取Pt(Ⅱ)的过程中,萃取剂浓度高吋,有机相中形成[R_2NHCH_2COOH+][Pt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而低浓度时为H[PtCl_3(R_2NCH_2COOH)],萃取Pd(Ⅱ)时,有机相形成[R_2NHCH_2COOH]+[Pd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本文对HCl浓度变化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N,N-二仲辛基氨基乙酸为萃取剂,三氯甲烷(50v.-%)和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萃取有机相,在萃取Pt(Ⅱ)和Pd(Ⅱ)过程中,研究HCl浓度、Pt(Ⅱ)和Pd(Ⅱ)起始浓度,离子强度和萃取剂浓度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萃取Pt(Ⅱ)的过程中,萃取剂浓度高吋,有机相中形成[R_2NHCH_2COOH ][Pt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而低浓度时为H[PtCl_3(R_2NCH_2COOH)],萃取Pd(Ⅱ)时,有机相形成[R_2NHCH_2COOH] [Pd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本文对HCl浓度变化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研究石油亚砜(PSO)与磷酸三丁酯(TBP)组成的二元中性体系(B-B体系)在HCl介质中对Au(Ⅱ)的萃取行为,发现其中有明显的协同萃取效应.用斜率法及红外、紫外光谱法确定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H_3O~+·2PSO·TBP·AuCl_4~-.还讨论了协萃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煤气在常温常压下与Au、Pt、Pd盐酸溶液的作用以及Pd-Au、Pd-Pt二元体系在煤气作用下的沉淀行为,提出一种分离Pt、Pd和Pd、Au共沉淀方法,可望用于贵金属的分离和回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散搅拌萃取方式难以实现的Pd(Ⅱ)、Pt(Ⅳ)、Fe(Ⅲ)强化分离。考察了Fe(Ⅲ)浓度、盐酸浓度、H^(+)和Cl−浓度等对Pd(Ⅱ)、Pt(Ⅳ)、Fe(Ⅲ)萃取率及其相互间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浓盐酸表面Cl−富集、游离H^(+)浓度较低,Fe(Ⅲ)主要以H^(+)·FeCl^(-)_(4)离子对形式被Cyanex 301溶剂化萃取,而PdCl^(2-)_(4)以取代机理被萃取,PtCl^(2-)_(6)几乎无萃取。随浓盐酸体相中Fe(Ⅲ)浓度的增加,Pd(Ⅱ)和Fe(Ⅲ)的分离增强。Pd(Ⅱ)和Fe(Ⅲ)之间的分离系数随Cl−浓度增加而下降,但H^(+)浓度增加对二者的分离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正辛基亚砜萃取钯(Ⅱ)的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相充分混合法研究了二正辛基亚砜(DOSO)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d(11)的动力学及机理,考察了水相[H~+]、[Cl~-]、有机相[DOSO]及温度对萃取的影响,测定了饱和萃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借助数模在电子计算机上模拟萃取过程,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当正HCl]<2N时,Pd(Ⅱ)以配位机理被萃,萃取率受[H~+]影响很小,但随[Cl~-]增加而降低,过程吸热,饱和萃合物为trans-[Pd(DOSO)_2Cl_2];当[HCl]>2N后,Pd(Ⅱ)以(?)盐—DOSO配位两步机理被萃,萃取率受[Cl~-]影响很小,但随[H~+]增加而升高,过程放热,饱和萃合物为trans—[Pd(DOSO)_2Cl_2]·[H(H_2O)(DOSO)]·Cl。研究结果解释了Pd(Ⅱ)萃取率—[HCl]曲线中在2NHCl附近出现“凹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烃基-苯并噻唑亚砜从硫脲介质中萃取金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正丁基-苯并噻唑亚砜(NBBSO)萃取酸性硫脲介质中Au(I)的性能。用2.3mol/L NBBSO从[Au(I)]=0.200mg/mL,[H^ ]=0.08mol/L的溶液中萃取金,一次萃取率高达95%。NBBSO萃取金速度较快,5min达到萃取平衡,负载有机相用12.5%Na2SO3溶液反萃,反萃率达99.2%。对不同结构的烃基一苯并噻唑亚砜萃取硫脲介质中金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砜的萃取性能受亚砜配位基团的电子密度和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20.
董守安  罗一江 《贵金属》1990,11(4):30-34
研究了在氨性介质中以碘化钾为滴定剂使用各种指示电极检测终点电位滴定银,讨论外来离子的干扰影响.提出以Ag—AgI指示电极(vs、SCE)、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银的方法.方法适用于Au—Ag—Cu、Au—Ag—Cu—Gd、Pd—Ag、Pd—Ag—Cu—Au—Pt—Zn等合金中银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