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兴全  杨俊坤 《包装工程》2022,43(18):425-433
目的 为促进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挖掘并分析“茶马古道”的多维文化内涵,寻找新视觉、新维度、新形式的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模式。方法 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脉络为核心,对中国茶马古道沿线相关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总结和提炼茶马古道的核心文化元素和文化因子,并进行再设计,力求构建一套以茶马古道为主线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并通过具体设计步骤和过程加以阐释。结果 基于上述方法,以茶马古道相关文化元素为核心,开展设计实践,所得文创方案在“形”“色”“意”的结合上有较好的突破。结论 通过对茶马古道文化元素和符号特征的再设计,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平台,寻找传统文化和创新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其既有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属性,又有作为精神文化传播价值的文化属性,为传统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茶马文化在现代市场的有效传承和传播提供新思路,并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包括成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色文旅视角下红安红色资源的发展现状,给处于发展中的红安县红色文旅提供方法和思路,以促进红安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方法 根据红安县红色文化价值,分析红安红色文旅发展的困境和突破方向,通过增强品牌印象、丰富文化与情感关联、加强表现手法的多元性和视觉性,实现红安红色文旅视域下的《红安有礼》品牌视觉设计。结果 通过对品牌的视觉设计,使红安的红色资源在品牌视觉上得到有效提升,展现出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结论红色文旅与品牌的融合能提高红安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是促进红安县文旅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红安的品牌视觉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红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刘士燕 《上海包装》2023,(2):186-188
文旅产业融合背景下,以地方特色传统工艺为基础进行相关文创设计,既能促进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又能深化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当前文旅产品类别与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文旅产业融合下地方传统工艺文创设计创新思路,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期望推动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川羌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羌绣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北川茶马古道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对古道上的背夫至今鲜有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茶马文化为出发点,结合北川羌绣非遗文化。深入剖析羌绣文化传承与历史文化交叉研究,依托自身设计优势,从羌绣创作题材、内涵上找突破,为羌绣的传承与发展做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生态设计理念与乡旅文创产品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提出了乡旅文创与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建议,提出了从象征价值、情感价值、功能价值、品质价值、生态价值五个维度进行乡旅文创产品生态设计的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与解决方法,通过追溯胶东花饽饽的发展历史以及分析其包装设计现状,结合地域文化对胶东花饽饽产品包装进行再设计,从地域文化和花饽饽产品本身发掘可利用、可借鉴的个性元素,融入到地方特色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之中,创新“胶东花饽”品牌,促进产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置身于"文创+"新视角思考,以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归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总结一条符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存续之道。围绕"文创+",提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即以"文"蓄势、以"创"转化、以"+"赋能。并在其指导下提炼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点,即故事内容、消费者体验和文化IP授权。  相似文献   

10.
柳瑄 《包装工程》2020,41(20):234-239
目的 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并分析漳州陶瓷文化多维内涵,为开发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 以漳州窑陶瓷文化为核心,通过分析漳州陶瓷文创产品行业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和地域人文特色,对漳州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和再归纳,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融合,构建基于漳州陶瓷文化的创意产品开发模型,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论证。结论 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创新产品的平衡点,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并有着较大地缘辐射影响力的重要文化遗产,综合提升陶瓷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和区域文化传承发扬的双重价值,为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翔  何人可  季铁 《包装工程》2022,43(16):380-384
目的 研究我国海洋城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路径,促进我国进一步向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发展。方法 概述海洋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目的,分析我国目前海洋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若干瓶颈,运用文献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法,对韩国海洋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借鉴其发展经验,研究出适用于我国海洋城市文旅融合的战略路径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结论 合理规划海洋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海洋城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深化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我国海洋旅游城市的文化品牌,扩大对我国海洋城市旅游发展的投入和宣传,加强国际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海洋城市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卢宁宁 《包装工程》2023,44(24):466-473
目的 文旅融合视域下,人们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热情日益增强,为此探讨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和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整体品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文旅消费也日渐升温,然而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重新审视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与实践。本文分别从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文创IP构建、打造产品品牌化等角度进行设计探讨,并进一步从产品的美观性、功能性、文化和情感属性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探索。结论 通过分析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的现状,发现了包括产品同质化与大众化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创新元素少、更新迭代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予以实践例证探讨,从而找到适合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设计路径与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致力于开发、设计能够产生"心象共鸣"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消费者使用旅游文化产品时能达到"共鸣式"的体验。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心象,将心象思维过程划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知象"、"取象"、"立象"、"审象"、"拟象",其中知象和取象实为信息获取,立象和审象为信息加工,拟象则为信息转换。基于心象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是将鲜明生动的遗觉表象变为可采用的设计素材,通过引发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抽象概括出笼统的心象特征,最后合理把握心象特征并将其分解、综合、移植到新的对象上的设计方法和指导思路。结论心象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基于心象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产品能唤起人们对于旅游地的情感记忆,拓展了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心象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1,42(12):289-291, 297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策略.方法 从包装设计在时代发展中的突破与创新谈起,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包装的自身发展,引出包装设计对文化与审美的追求以及对独特性的突出,从而将地域文化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分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分别列举了图形、色彩、符号等细节的渗透可能性与价值,接着分旅游产品包装、地方特产包装、文创产品包装三方面就具体的渗透方式与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以印证两者融合的可行性.结论 包装设计以使用价值和视觉价值为主要目标,而地域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恰恰可以赋予包装以个性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让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从而在美化产品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整体价值,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尽晖 《包装工程》2017,38(14):5-8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创新设计。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之间的关系,大力挖掘和倡导传统工艺中的工匠精神,发挥"一带一路"的文化功能,承续中国精神,充分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及精髓,打造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身份"的艺术名片。  相似文献   

18.
许子昂  张曦之 《包装工程》2024,45(4):359-361, 404
目的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寻旅游文创产品的价值,探寻优化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旅游文创产品的价值。方法 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当下我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案例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的方法。结论 要想解决当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突出、IP意识薄弱、内涵性欠缺、产品设计滞后的问题,应该注意个性化创新设计、推动IP孵化、关注品牌知名度建设,从特定地域旅游资源中提取设计元素,同时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包装工程》2020,40(22):292-296
目的 经济的发展促使旅游行业不断发展,旅游产品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形式同样开始了创新的尝试,因此亟需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多方面融入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策略。方法 通过聚焦旅游产品,从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新方向和新要求着手,同时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依据人文、审美、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思路,分别以人文特色、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落脚点,深入总结和挖掘有效的应用路径,探究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融合方式。结论 将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不断深入发掘,能够让旅游产品包装更具文化性和特殊性,丰富其形式与内涵,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旅游产品的包装档次,拓展旅游产品的现有市场,推动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静静 《包装工程》2022,43(8):260-265
目的 近年来重庆文化旅游业展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红色抗战文化文旅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多维创新研究,对提高重庆的文化知名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红色抗战文化活态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针对红色抗战文化文旅产品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多维对策,指出提升实用功能和审美时尚性的对策,深度挖掘重庆红色抗战文化旅游资源及个性特色,为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且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的文旅产品做指导。结论 通过对重庆红色抗战文化文旅产品设计的多维创新研究,提出将重庆红色抗战文化传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高校根据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从而最终实现红色抗战文化活态传承及区域旅游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