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结韶钢8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管理措施和操作实践。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实现低渣量冶炼,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稳定炉况;提高热风温度、适宜的富氧,实施低硅冶炼技术,加强炉外出铁的管理,不断提高煤比、降低焦比,使8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505 kg/t左右,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消耗及成本,使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八钢高炉2500m^3高炉在提煤比降焦比攻关过程中,从"经料"入炉、精细化操作、管理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采取措施,突破了八钢高炉近几年以来冶炼高焦比的瓶颈,同时解决了对炉缸不活、煤气流不稳、有害元素高、渣比高等因素的操作困扰。通过技术公关,全年煤比提高15kg/t铁,焦比同期降低10kg/t铁,冶炼强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改善。  相似文献   

3.
霍吉祥  张思斌 《炼铁》2007,26(1):13-16
首钢1号高炉在风温1 140℃、富氧率0.6%的条件下,将煤比由124.6 kg/t提高到149.1 kg/t.煤比提高过程中高炉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边缘煤气流发展,中心煤气流不足;高炉操作惯性大,热滞后时间长;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煤气利用率下降;灰比升高.通过分析,找到了提高煤比的限制因素:原料、富氧率、风温和煤种.如果能充分挖掘潜力,1号高炉煤比可以达到170 kg/t.  相似文献   

4.
对济钢4号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及冶炼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济钢4号高炉提高煤比的主要措施有:精料、提高风温和富氧率、优化上下部操作、改进喷吹工艺等。高煤比冶炼的特点是炉缸活跃,炉顶煤气温度降低,煤气利用率提高,边缘煤气流发展,高炉顺行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制约高炉提高煤比的主要因素是:高煤比后煤气分布变化,引起中心煤气流不足,边缘发展;高煤比容易造成温度不足,恶化炉缸工作状态;高炉操作变化大。青钢6#高炉采取改善并稳定原燃料条件,加强操作与管理,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合理改善煤气分布等措施,煤比逐渐由140kg/t提高到175kg/t,且煤比仍有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混喷技术在天铁高炉上的应用过程。通过优化高炉混喷工艺,强化混喷后的冶炼操作等措施,使天铁高炉在入炉品位降低等不利情况下,实现了平均煤比164.6 kg/t,焦比362.9 kg/t,综合焦比493.6 kg/t,提高了煤比,降低了焦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天铁高炉喷煤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项钟庸  王亮 《炼铁》2011,30(2):22-25
通过对我国各级高炉燃料比的统计,认为降低燃料比的潜力很大.重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低燃料比条件下的高炉强化冶炼,应从提高煤气利用率着手,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提高炉缸面积利用系数.并通过宝钢高炉生产实践,阐明了保持低燃料比的条件下,以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和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来实现高炉强化冶炼是正确...  相似文献   

8.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低(低渣比)、四高(高风温、高富氧、高顶压、高煤气利用率)、四适宜(适宜的煤比、适宜的鼓风湿度、适宜的冶炼强度、适宜的炉体热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48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270kg/t左右,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攀枝花钢钒公司1#高炉的原料结构以及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冶炼条件下高喷煤比的生产实践。为了提高喷煤比、降低焦比,采取添加煤粉助燃剂、单枪喷煤改造为双枪喷煤、提高混合煤中高挥发分烟煤比例、提高风温和改善煤粉粒度等措施;同时,高炉采用提高鼓风动能、增加理论燃烧温度、增加矿石平台宽度稳定煤气流、减少炉温波动范围、保持适宜的造渣制度,从而改善喷吹煤粉燃烧性和提高高炉喷煤比。2014年一季度在入炉品位49.35%的条件下,喷煤比154.29 kg/t,焦比降低到421 kg/t;2014年4月在入炉品位49.32%的条件下,喷煤比164.47 kg/t,焦比降低到417 kg/t。  相似文献   

10.
承钢4^#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通过设备改造,改善原燃料条件,提高风温,混喷,优化高炉操作等一系列措施,技术经济指标得到较大改善,使2001年煤比达138kg/t,2002年1-4月达到163kg/t。  相似文献   

11.
周建刚 《炼铁》2002,21(1):10-13
邯钢2000m^3高炉叶煤系统设计采用布袋收粉器、浓相输送、炉前分配器等先进技术,设计喷吹能力为200kg/t,目前煤比已到150kg/t。该系统具有固气比高、耗气量少、速度低、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宣钢10号高炉(炉容2500m^3)喷煤采用浓相输送技术,固气比不小于30,管道内煤粉流速为4~8m/s,混合喷吹无烟煤和烟煤,喷吹系统逐步改造完善,系统运行稳定,到2009年1月煤比达到154kg/t,烟煤比65%。  相似文献   

13.
邯钢5号高炉自2010年中修开炉后,经过改善煤气利用,提高顶压、增加富氧、低硅冶炼率等相关措施,实现了产量均产5346t,煤比170kg/t,焦比297kg/t,燃料比495kg/t的良好指标,完成了建炉以来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取精料、控制适当的炉顶压力和提高压差、高富氧大喷吹等措施,提高7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长钢高炉喷煤系统主要由备煤系统、制粉系统、喷吹系统和向8#高炉输煤的管道组成,总结了高炉喷煤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制粉设备、喷吹设备以及煤种选择、高炉操作等方面的探索和改进,重点解决了制约煤粉产量、输送和风口前燃烧状况的难题,在远距离输送和浓相输送喷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1 600m远距离输送,中间无加压装置,浓相输送固气比达到80 kg/m3.4座高炉煤比均达到200 kg/t,并且稳定保持在190 kg/t以上.  相似文献   

16.
宝钢分公司4#高炉开炉3天后开始喷煤,26天内煤比突破200 kg/t,当月煤比达154.7 kg/t,此后,4#高炉煤比节节攀升,日前已连续实现煤比225 kg/t以上,同时,其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了领先水平.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快速提高煤比的基本技术措施:稳定可靠的制粉喷吹系统是物质基础,优化入炉原燃料和煤粉质量也是一项重要措施,综合调剂高炉操业参数、优化操业制度则是快速高煤比生产的关键措施,如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布料制度,保持煤气流合理分布,增强炉况的稳定性和接受大喷煤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莱钢3200m3高炉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实施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改进高炉操作制度、稳定炉温、改进煤枪、加强炉前出铁等措施,使喷煤比达到170kg/t,大焦比降至300kg/t,平均燃料比515kg/t,实现了低耗经济冶炼。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生产成本,莱钢炼铁厂6#1000m3高炉采取了钛球护炉、风口加衬套、加强原燃料管理及铁口维护、监控造渣过程、适时调整送风制度、合理控制煤比和提高煤气利用率等措施,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和长期稳定顺行,煤比达到187.87kg/t,平均燃料比为507.3kg/t。  相似文献   

19.
孔凡朔 《山东冶金》2005,27(1):9-11
改善炉内透气性、保证高炉良好的热状态是提高喷煤量的关键,济钢350m^3高炉通过采取设备改造,优选喷吹用煤,改善炉渣性能,调整操作参数,提高风温及富氧率等措施,煤比大幅度提高。2003年6月350m^3高炉平均煤比153kg/t,4%#高炉煤比达到181kg/t,入炉焦比降低到330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