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城市商务区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商务区如日本品川、美国曼哈顿、法国德方斯以及北京商务区等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对我国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在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规模需求与预测、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方法及特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和指标体系框架、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商务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土地利用结合成有内聚力的整体,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城市商务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凌锋 《城市建筑》2023,(18):113-117
中央商务区的演变规律历来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依托于高铁枢纽演变而来的新兴中央商务区,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基本按照规划建设,其功能演变规划和产业空间统筹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研究在中央商务区功能演变规律的研究框架下,结合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北站国际商务区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统筹的针对性建议,同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央商务区发展的功能演变规律、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空间布局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低碳型城市商务区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商务区低碳发展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能源利用、建筑设计四个方面对低碳型商务区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结论,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作者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上海虹桥低碳商务区地下空间规划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祁育平 《山西建筑》2011,37(20):21-22
从项目背景出发,提出了生态知识商务区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和开发总量,进而介绍了总体布局方案,分析了地下交通系统与市政管线系统规划特点,最后对地下空间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地下空间的建设提出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健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3):155-156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是广州市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该项目最重要目的是整合和优化广州中央商务区的交通资源,以避免将来在该区域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介绍并分析了该项目交通规划方案的总体构思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青岛中央商务区中心广场及周边道路地下空间(青岛中央广场)项目在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着重从地下交通与周边交通的衔接、地下空间活力塑造、景观特色及技术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京某商务区多层地下空间具有高度复杂性,对该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地下综合管廊、环境、通行、停车管理措施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以商务区内景观公园地下空间的公共区域、地下综合管廊本体为研究对象,对该商务区地下公共空间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事项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商务区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文章结合现代城市商务区的发展特点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平  陈志龙  王玉北 《山西建筑》2007,33(10):28-29
以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为例,介绍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需求类型,并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做了类比分析,通过城市内外变量数据对比及经验校核方法,对该区域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以准确预测出未来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夏海鸰 《南方建筑》2006,(10):32-34
台州市中央商务区详细规划在概念规划方案构思精髓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空间序列,论证片区开发规模,细化功能构成,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深化绿化景观、地下空间等其他要素,并制定具体操作性的规划控制导则,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真正将概念规划的创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trends of China’s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features of use of China’s underground space, such as the large scale, rapid development, high speed subway, various forms are summarized. Fiv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uncoordinated solutions, un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complete regulations, incomplete planning, and unclear policy. Four use trends of underground space are also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1) the integrate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la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of Beijing, after World Expo in Shanghai and the business district in south Ningbo; (2) introducing the urban underground complex with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s its center relating to the cases of Hongqiao Transport Hub and Bei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3)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ubway, road and logistic system; (4) the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space and aeration of “sponge city”. In this study, som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际著名CBD所在城市的经验,并与上海、北京进行对比,从生产服务业的规模、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等方面,分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对CBD形成发展的影响。认为CBD不只是一种物质空间,更是一种产业集群,其实质是生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广州珠江新城CBD在前10年开发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服务业规模与空间集中度的不足,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促进广州CBD建设明显加速;亚运因素极大地推进了广州CBD的土地开发与物质空间建设,但亚运后CBD的活力与可持续性需更加注重生产服务业的规模发展、层次提升与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核心区“城市更新”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本文重点对片区“被动式”地下空间开发所需解决的内外交通耦合、地块功能耦合、交通方式耦合、低碳开发耦合及空间布局形态耦合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具体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其耦合协调性,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性提出CBD耦合规划协调框架,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规划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地下空间建设的不确定性,首次将规模预测中引入情景分析法,主要包括6个步骤:明确决策焦点、分析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识别关键因素、构建发展情景、评价情景方案以及确定情景并制定调整机制,其中,结合地下空间规模预测方法的情景方案构建是核心。以中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在明确规划目标与重点和对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地下空间建设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法规水平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结合案例分析法、功能分类法提出高、中、低三个发展情景的规模,最终通过对关键因素的趋势分析,确定中等水平的发展情景为规模预测值,并提出其他情景方案关键因素的相关参数作为检讨指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滚动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竹  施孝增 《山西建筑》2011,37(29):4-6
以杭州新天地项目为例,采用指标预测法与交通预测法对地下商业与地下停车设施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地下停车库的规模,并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案,可为广大关注地下空间开发的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建立解放碑商圈以来,重庆陆续建立了三峡广场、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四大商圈,各商圈很快成为了辐射各个区域的主要商业中心。地下商业作为地上商业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商业中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轨道交通发展地下物业开发的主要方面。为了对重庆地下商业街的业态布局的现状和政治策略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收集法和社会调查法,对重庆各商圈地下街的服饰、超市、餐饮、娱乐市场等进行调查和对比,发掘目前重庆商业中心地下空间利用的问题。并与日本地下商业发展相对比,发掘中日地下街的商业态比例、档次和分布,提出重庆商业街需在业态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消防安全,提高空间品质,并注意平战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城市地下工程普遍存在着缺乏地下空间规划、法规不明确、工程配套不足与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湛江市霞山区商贸中心片区为例,提出应尽快编制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同时,开展在城市地下工程集聚区再开发利用的规划,以整合资源.规划时注意分析存在问题,从原则、目标、定位方法、效果预期等方面着手规划.为了规划的实施,还应解决法规政策、配套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机制和综合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赫磊  戴慎志  王岱霞 《城市规划》2018,(3):30-40,5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需求预测是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利用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在上海城市地下空间2006年和2008年两次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Stata、SPSS、Arc GIS等工具,以空间回归模型为经典模型进行地下空间规模需求预测的实证研究,发现: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受到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指标的影响,与人口密度、人均GDP显著正相关,与房地产价格不相关;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在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律,深刻把握预测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的模型方法,为上海市及其他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约束问题的重要方式。人口作为城市空间的需求表征,其分布密度是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区地下空间为例,利用人口热力图动态数据,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和SPS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考察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形态分布和开发强度都与人口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揭示了地下空间利用的时间弹性,论证了人口分布密度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正向预测能力,为雨花台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