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介绍了频率捷变雷达本振跟踪精度测试的原理与方法,比较了两种本振跟踪精度测试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和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光纤延迟线的频率跟踪精度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矢量合成的观点出发,分析了镜像抑制混频器的镜像抑制度及器件的频带宽度。笔者由信号中频和镜像中频在中频正交桥输出端的矢量合成图推出了镜像抑制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所得的公式对混频器的镜像抑制度和工作频带作了定量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要提高混频器的镜像抑制度就必须提高射频3dB正交混合接头、两路混频器之间、中频正交桥三者的幅度和相位精度。2.要展宽混频器的工作频带,就要减小射频3dB正交混合接头、两路混频器之间,中频正交桥三者的幅度不平衡。但在给定的镜像抑制度下,混频器的工作频带有一个理论极限值。  相似文献   

3.
未来雷达系统要求使用频率捷变发射机,能产生脉间频率捷变和脉冲内调相的复杂波形,同时发射机与本振具有良好的相位相干特性及稳定性,为此开发了先进频率信号发生器。介绍了L波段频率合成器的原理,给出了有关的电路环节,利用锁相及锁频技术进行了频偏处理,也对位频器和调相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航天与航空场合的空载接收机的小型微波集成组件。它包含预选器、混频器、稳频固体本振、定向耦合器及前置中频放大器等电路,其体积仅为68×58×24mm~3,重量为160克。组件的整机噪声系数为8dB 左右,对镜频信号的抑制(36MH_2)≥20dB,本振在 60℃~—40℃环境温度范围内的频率变化不超过±500KH_Z,好的在200KH_Z 以下。文中简要地阐述了预选器——单个介质谐振器滤波电路,介质谐振器直接稳频固体本振,以及混频器等的设计。对微波集成组件的结构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还给出了组件的实测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机械式减振器试验台为应用背景,介绍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应用LabVIEW与变频器之间串口通信原理及自动控制原理,最终实现减振器试验台激振频率控制和激振头位置控制,通过该虚拟仪器软件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完成减振器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实现了采用仪器仪表搭建的太赫兹雷达成像实验.该成像系统的中心频率为0.15 THz,带宽为10 GHz.在仪器内部发射端,放大器输出的微波信号经多个倍频器达到太赫兹波段.接收端采用谐波混频器获得中频信号;同时,将发射信号耦合出一路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为接收机提供参考信号.通过实验获得了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实现了优于3 cm的高分辨率,散射点明显,能够反映小目标的轮廓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标的隐身特性和复杂电磁背景,要求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频率源具有更低的相位噪声和杂散。首先在对频率源相位噪声、杂散等关键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原理,分别论述了本振信号及发射信号的相位噪声、杂散等频域非理想因素对接收系统的影响。为降低上述因素带来的接收性能恶化,给出了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几种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脉冲多普勒雷达低速目标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脉冲多普勒雷达目标检测原理和低速目标检测特点的分析,确定了来自于雷达系统中的发射信号泄露、本振信号泄露、同步脉冲及DDS信号倍频分量泄露、晶振信号倍频分量泄露等是影响脉冲多普勒雷达对于低速目标检测的主要因素,依托现有硬件水平,通过提高系统的收发隔离度、采用宽带接收和发射频率预偏移等技术措施,保证泄漏信号远小于回波信号,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低速目标的检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结构疲劳强度试验系统中,电液激振器受电液伺服阀频响特性的限制,激振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试验系统。采用2D阀控液压缸组成电液激振器的方案来提高激振频率,包括2D高频激振阀、液压缸和偏置控制伺服阀。在2D阀中,阀芯的旋转运动和轴向滑动对激振频率和幅值实现独立控制,激振频率主要由阀芯的转速决定,易于通过提高阀芯转速来实现高频激振,进而提高疲劳强度试验系统的激振频率。文章对上述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系统能在5~200 Hz范围内对试验对象进行同步加载试验,其频率、幅值连续可控。该系统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主动雷达导引头发射机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主振放大式雷达导引头发射机及其技术指标,并对发射机中的相参微波频率源与低噪声本振设计、高频开关电源与脉冲调制器设计、低损耗微波功率传输、动态功率优化、脉间功率抑制、结构一体化设计、调试与测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石英晶体振荡器通常作为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的时间或频率基准源。在较高冲击环境下,晶振经常会出现输出信号频率改变,导致系统工作异常,冲击消失后其性能又恢复。针对冲击载荷对石英晶体振荡器性能失效的影响,以常见石英晶体振荡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其动力学响应模型,结合力-电等效转换特性,定性分析了冲击载荷下晶振性能失效机理。通过锤击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当冲击载荷使晶振片结构产生大变形时,石英晶振等效电容和等效电阻随冲击载荷变大而变大,导致晶振输出信号频率变大,晶振会出现性能失效;较小冲击时,晶振片产生的变形较小,频率变化可忽略不计,表现出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周铖  罗杨  魏江  曹宏瑞  兰海  张万昊 《兵工学报》2023,44(1):316-324
履带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评判其机动性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动机引起的扭振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制动器制动效果降低,甚至失效。扭振信号常淹没于噪声信号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很难判断所分析的信号是否存在扭振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扭振信号瞬时频率特征提取方法。通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能量熵为适应度函数优化VMD参数,得到最优组合。采用最优参数组合对扭振信号进行降噪和重构,对重构的扭振信号进行零点线性插值,计算两脉冲之间的间隔,得到扭振瞬时转速波动信号。对瞬时转速波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实现对扭振信号瞬时频率特征提取。惯性载荷扭振实验结果表明:在转子转速为600 r/min、扭振激励频率为50 Hz的条件下,对采样频率为20 480 Hz的位移信号做参数优化VMD能精确提取扭振瞬时频率特征,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在多径环境下被动雷达导引头对宽带噪声调频干扰源的角度跟踪方法.在宽带噪声调频干扰源条件下,利用聚类分析法实现真实干扰源和镜像干扰源的角度分辨,从而使导引头正确跟踪真实干扰源.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利用单片微型计算机产生正弦波、阶跃方波、窄脉冲波等波形的原理和方法,叙述波形幅度及频率控制的原理,介绍了本单片机系统作频率计使用的原理及实现。  相似文献   

15.
邹华杰  张江华  陈荷娟  王泽平 《兵工学报》2017,38(10):2055-2061
满足引信用小型振动压电发电机气流致振发电要求,解决稳定激振力的问题,控制结构敏感参数是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模拟吹风实验,分析气流致声激振机构的相关结构参数对激振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共振腔长度对应的激振力幅值与入流速度近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且长度越大其斜率越小,反之亦然,喷口到共振腔的间距和喷口环隙对激振力幅值的影响较复杂,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得激振力幅值较小甚至没有波形产生;共振腔长度是影响激振力频率的主要因数,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变小,呈现反比关系,喷口到共振腔的间距和喷口环隙对频率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高速气流,短共振腔可以获得较大幅值的高频稳定激振力,以及需合理控制喷口到共振腔的间距和喷口环隙使得激振力幅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雷达导引头跟踪超低空目标时,由于目标镜像多径干扰会引起单脉冲跟踪指示角误差.文中建立了存在镜像目标时的单脉冲差和比模型,推导了单脉冲跟踪指示角误差模型,得到了开环与闭环跟踪模式的指示角解析表达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开环跟踪,当镜像目标与真实目标相对相位相差180°时,指示角误差最大;对于闭环跟踪,指示角误差偏离程度与弹目距离、目标高度、天线增益、反射系数相关,弹目距离越近,指示角波动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态滑模飞行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洁  刘向东  王亮 《兵工学报》2012,32(3):307-312
基于高超声速航空飞行器的纵向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滑模原理的飞行控制器。在将模型进行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基础上,构造辅助的滑模变量,求取了滑模控制量,实现了动态滑模控制的两阶段收敛。证明了传统滑模面以及辅助滑模面有限时间内的收敛特性,并给出了控制器参数所满足的条件。该方法对不连续的控制量输出加以积分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普通滑模控制器的抖振现象。在33 528 m高度和马赫数15的平稳巡航条件下的仿真研究表明:与普通滑模控制器相比,动态滑模有效降低了抖振,并且对参数不确定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直接正交上变频的边带与本振泄漏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鹏  费元春 《兵工学报》2004,25(6):712-715
本文分析了直接正交上变频无线发射机中的边带和本振泄漏问题,导出了调制信号和本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不平衡度与发射机的边带和本振泄漏抑制能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进行了仿真.基于最新的直接正交上变频器芯片,给出了直接正交上变频器优化设计的几项具体措施及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三相中频电源的研制是为了适应我单位科研生产上需要一台高稳定度、频率可调电压可调的电源,以满足它对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稳定度的苛求。同时要满足频率、电压在较大范围內连续可变的灵活性,以满足各种型号马达的供电,并适用于各种动平衡实验及各项频率特性试验。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走访了北京、天津、上海近十几个单位,沒有找到该种电源,于是提出了自己研制三相中频电源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研制工作的关键,是设计一个高稳定性的三  相似文献   

20.
压电材料受到激振力作用时,压电材料的往复变形在其极面上不断激发电荷,利用二极管桥式电路将该电能储存在储能电容内,并作为微功耗负载的供电电源.研究了激振式压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圆形金属和压电材料复合板在均布激振力作用下的压电发电机原理方案和求解复合板应力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激振式压电发电机的发电功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