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品种鸡的鸡蛋品质和风味差异,该试验随机选择大骨鸡、仙居鸡、海兰褐蛋鸡和杂交鸡的鸡蛋为试验材料,对其蛋重、蛋品质及风味等10余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仙居鸡鸡蛋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品种(P0.01);大骨鸡蛋形指数显著高于仙居鸡和海兰褐蛋鸡鸡蛋(P0.05);大骨鸡与仙居鸡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鸡蛋(P0.05)。大骨鸡及其杂交鸡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P0.01);海兰褐蛋鸡鸡蛋的蛋黄比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品种(P0.05)。除海兰褐蛋鸡鸡蛋外,其它品种蛋壳更亮、近绿色和蓝色;大骨鸡和仙居鸡鸡蛋呈味物质丰富、气味浓郁;而杂交鸡和海兰褐蛋鸡鸡蛋风味有单一化趋势,以硫化氢和有机芳香硫化物为主。综合上述各项指标,说明地方品种鸡的鸡蛋品质和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2.
以淘汰蛋鸡(72周龄)、三黄鸡(10周龄)和AA白羽肉鸡(7周龄)3种鸡肉为原料,通过化学分析和感官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3种鸡的鸡胸肉、鸡腿肉和鸡骨架的化学组成和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呈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鸡肉在水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淘汰蛋鸡骨架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最低,分别为68.74%和15.32%,脂肪含量最高,达到14.49%。3个品种的鸡肉,均以鸡胸肉的水解度最高。呈味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鸡肉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呈味效果,以淘汰蛋鸡最优,而淘汰蛋鸡的不同部位之间,又以鸡骨架在炖煮鸡汤的特征味、醇厚感、持续性、和谐性等方面最优。与AA白羽肉鸡和三黄鸡相比,淘汰蛋鸡更适合用来生产热反应鸡肉香精。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817肉杂鸡、AA肉鸡和海兰褐蛋鸡)鸡胸肉和鸡腿肉风干制品的理化指标(出品率、色泽、水分含量、剪切力、硬度、弹性、凝聚力和咀嚼性)、感官品质(滋味、香气、质地、色泽和总体接受度)和营养指标(游离氨基酸),筛选适合于加工风干鸡肉制品的最佳原料。结果表明:海兰褐蛋鸡风干制品的出品率和水分含量最高,AA肉鸡次之,817肉杂鸡最小(P0.05);AA肉鸡风干制品的亮度值(L~*)和黄度值(b~*)均显著高于817肉杂鸡和海兰褐蛋鸡;海兰褐蛋鸡胸肉风干制品的质构指标数值均显著较高(P0.05),AA肉鸡风干制品比较适宜;海兰褐蛋鸡胸肉、817肉杂鸡胸肉、817肉杂鸡腿肉和AA肉鸡腿肉风干制品的总体接受度得分较高;817肉杂鸡胸肉和AA肉鸡腿肉风干制品的总游离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较高。综上所述,AA肉鸡腿肉和胸肉最适合制作成风鸡产品,817肉杂鸡比较适合,海兰褐蛋鸡不适合。  相似文献   

4.
了解谷子育种研究发展,对指导谷子育种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综述了我国谷子育种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育种目标和代表性品种。新中国建立后到新世纪之前的谷子育种目标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高产育种阶段(1950—1985年)和高产多抗兼顾优质阶段(1986—2000年)。2001年之后的新世纪以来,我国谷子育种目标和育种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1—2008年的第一阶段突破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育成了一级优质的冀谷19、长农35号,在区域试验中产量较高产对照增产10%以上;育成了第一个抗烯禾啶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3号、第一个抗烯禾啶除草剂多系品种冀谷25。(2)2009—2018年的第二阶段突破了光温敏感限制,育成了在4个生态区均能应用的优质广适品种豫谷18;区域试验参试品种50%抗除草剂,并育成冀谷39、金苗K1、张杂谷13等聚合优质、广适、抗除草剂、适合机械化生产等优良性状的突破性品种;育成抗咪唑乙烟酸、抗烟嘧磺隆的新型抗除草剂品种,高谷蛋白品种、高抗性淀粉品种等专用品种。(3)2018年之后的第三阶段区域试验中抗除草剂品种占89%,育成了抗嘧草硫醚新型除草剂品种;同时抗除草剂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全国年推广面积前5位的谷子品种有4个为抗除草剂类型;生物育种取得初步进展,建立了谷子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分子标记辅助育成高油酸品种,基因编辑创制出单倍体诱导系等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2001至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的595份品系申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数量增长6倍,申报单位数量增长7.5倍。参试品系由常规种为主转变为以杂交种为主,杂交种比例均值达77.90%。育种中使用的授粉控制系统由细胞质不育系为主转变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育系兼用,2003年后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品种数量与细胞质不育系基本持平。育种中使用的骨干亲本由国外品种转变为我国已育成的常规或优质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双4号、中双9号等,采用的细胞质不育系亲本以波里马细胞质不育系和陕2A细胞质不育系为主,核不育系亲本主要为隐性核不育系。区试材料年度平均产量由2 158.28kg/hm2增长至2 457.01kg/hm2。含油量从39.94%增加至42.14%,增幅达5.51%。芥酸达标(芥酸含量〈1%)材料的年均比例达91.47%。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油菜育种能力,产量、品质和重要亲本改良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单一性形势依然严峻,甘蔗品种仍以台糖系列为主导。本文就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提出:必须创新甘蔗育种理念,进一步加强甘蔗育种研究工作;必须加强蔗区甘蔗品种调研,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品种种植结构;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引种筛选与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这对加快推进广西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促进广西乃至全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烟草育种进展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概述了云南省烟草育种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策略:明确育种目标,坚持以常规育种为主,育种与引种并举,加大不育系和杂种优势研究利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利用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完善育种技术协作网,开展穿梭育种,加大育种新技术研究应用、种质创新力度,使育种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烟草品种评价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加大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走育、繁、推、销一体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试谈烟草育种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烤烟育种为主,试图分析建国以来育种目标的变革与新品种选育的关系,阐明育成品种的特点及其亲本选配、育种途径、杂交组合方式,以为今后明确方向,正确选配亲本,通过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杂交方式,趋利避害,加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加速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1、树立正确的育种目标30多年来,我国烟草育种工作者,通过各种育种途径约计育成了103个品种,其中叶片多的、产量高的为数不少。这些品种,对提高我国烤烟的产量和抗灾能力起过不小的作用;但它们又是肇致烟叶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鸡遗传资源,不同品种的地方鸡在营养、口感和风味上表现出显著区别。该研究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地方鸡品种的鉴别方法。以龙游麻鸡、江山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品种鸡肉在900~1 700 nm波段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光谱数据。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选取特征波长,建立PLS和SVM鉴别模型。结果显示,Detrending-SNV为最优预处理方法,ACCc、ACCp和ACCt 分别为94.17%、95%和94.59%。基于MCUVE-SPA算法选取的16个特征波长建立的PLS鉴别模型为最优模型,ACCc、ACCp和ACCt分别为95.83%、100%和97.92%,与全光谱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1.76%、5.26%和3.5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别地方鸡品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对不同品种(系)的橄榄果实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香气成分特征。结果显示,9个橄榄品种(系)共检测出56种香气物质,均以烯烃类物质为主,占各个品种(系)总香气成分含量的78.51%~89.34%。α-蒎烯、β-蒎烯、石竹烯、α-石竹烯和月桂烯等是主要的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奠定了橄榄的香气基础,其中石竹烯是各个品种(系)中含量高且稳定存在的香气物质。香气活性值(OAV)在不同品种(系)橄榄间也存在差异,蒎烯是构成这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香气类型上表现为松油香及木香。不同橄榄品种(系)在香气物质与物质含量间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橄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推广及品质创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1-1991年,采用系统育种法从泰兴黑豆中选出泰豆1号。该品种高产,抗倒伏,不炸荚,是适合南方多熟制地区配套种植的抗老化特性较强的早熟春大豆。泰豆1号的育成表明,系统育种也能育出多种性状不同于原亲本群体的新材料;育种过程中,在抓住主要选择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特异种质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或许,你还没有尝过鸡(土从)的味道,或许,你连鸡(土从)都还没有见过,要是果真如此,来吧,夏秋时节到云南来,你可以眼福口福全饱。 鸡(土从),又称鸡(土从)菌,白蚁菰,是云南著名的山珍。西双版纳、思茅、红河、文山、德宏、临沧等地方的产量尤盛,年产均在2000吨以上。云南的鸡(土从)品种有十余种,在我生活的临沧地区,主要有肉柄的黑鸡(土从)、黄鸡(土从)和空柄的白鸡(土从)。 鸡(土从)菌体可分为菌盖、菌柄和假根。菌盖大多光滑,粉披如鸡羽,中部凸起状如斗笠。菌柄属圆柱形至  相似文献   

13.
王绍东 《中国油料》2014,(4):538-544
概述南美主产国大豆生产发展沿革。介绍南美大豆育种体制、育种目标、育种程序、种子推广服务体系及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展望南美大豆育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烤烟生产和品种的选育推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实地考察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加拿大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烟区生态条件、育种方法、新品种选育推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烟草科研与生产情况,着重叙述了以品种选育利用为中心的育种技术、烟田轮作制度等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国外鲜食葡萄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是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葡萄的育种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本文概述了主要鲜食葡萄育种国家鲜食葡萄选育的共同特点,即大粒、优质、抗病、无核、适应不同生态区等,代表了当今世界鲜食葡萄品种选育的共同目标;葡萄育种方法依旧是以常规的杂交育种为主,其他育种方法为辅,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实用的育种方法,在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从育种材料的利用模式来看,国外新培育的许多品种不是两个种质间的简单杂交,而是多个种质的多亲多代杂交;初步提出了我国鲜食葡萄品种选育的建议:除了把品质放在首位外,应注重抗性育种,将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结合,选育抗病、抗寒等适应我国特殊生境的鲜食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于上世纪30年代培育出巨大粒的欧美杂交种葡萄巨峰,这在葡萄育种史乃至葡萄栽培史上都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突破。50年代后推广巨峰,并以巨峰为亲本培育出一系列“巨峰群”葡萄,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巨峰葡萄在日本已家喻户晓,成为主栽品种。到上世纪末,日本葡萄育种,又依据本国的生产与消费实际调整育种方向,并培育出一批极有发展前途的跨世纪品种。1 鲜食葡萄的育种方向1.1 结实好的大粒有核品种在日本大粒有核葡萄品种目前还是主栽品种,以前推广的大粒品种主要是巨峰;巨峰除具有粒大、色艳、抗病等优点外,其落花重,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亲缘关系及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6-2012年36个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我国主栽烤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亲本来源,对主栽品种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的系谱组成以及育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单一、遗传基础狭窄、品质与抗性不能兼顾是我国主栽烤烟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烤烟育种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甘蔗品种选育与推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影响当前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种选育、配套栽培管理及政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改变片面追求产量和糖分、不重视综合效益的育种策略,实行育种目标多元化,加强宿根性与抗性育种,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有机结合,加速新种质、新材料利用和亲本更新,扩大育种规模、实行分区育种,同时加强健康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内外54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归纳其遗传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燕麦品种(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 54份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5个质量性状(粒色、粒型、穗型、小穗型、抗病性)以抗病性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8个数量性状(单株分蘖数、株高、穗长、小穗数、轮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异系数最大。(2)聚类分析将54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秆、大粒型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增加轮层数、小穗数等育种目标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①根据四川蔗区的气候条件,甘蔗的育种目标是:中亚热带蔗区要选育光能利用率高,抗旱抗寒性强、前期和中期生长都快的高产高糖品种;南亚热带蔗区则要选育抗旱抗病虫能力强、分蘖率高、抗倒伏的高产高糖品种。②根据四川21世纪的经济建设四川甘蔗的育种目标是:中亚热带以选育产量高、口感好、外观好的糖果兼用蔗和果蔗品种为主,也要选育红糖厂生产原料蔗的高产高糖的糖蔗品种;南亚热带则以选育白糖厂、红糖厂生产原料蔗的高产高糖的糖蔗品种为主,同时也要选育高产优质的糖果兼用蔗和果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