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IBN为引发剂,用CCl4调节乙酸乙烯酯聚合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PVAc大分子引发剂(PVAc-CCl3)。以CuCl-bpy为催化剂,用PVAc-CCl3引发St,MMA和BMA等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PVAc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复合化学镀(Ni—Cu—P)—Al2O3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合化学镀(Ni-Cu-P)-Al2O3的工艺与组成,复合材料的沉积速率高于Ni-Cu-P合金;随着镀液中Al2O3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镀层中Al2O3体积分数提高,达到25g/L时则不再上升,氧化铝与Ni-Cu-P合金复合,致使(Ni-Cu-P)-Al2O3的组成由非晶态过渡到晶态,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发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酸性膦酸酯钕盐催化聚合丁二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酸性膦酸酯(P507)钕盐(Nd)、Al(i-Bu)3(Al)和Al2Et3Cl3(Cl)为催化体系,已烷为溶剂,进行丁二烯(Bd)溶液聚合。催化剂采用Al+Nd+Cl的加料方式,Al/Nd=20(摩尔比,下同),Cl/Nd=3.0,室温下陈化2h以上,于50℃恒温水溶中聚合5h,可得到顺式-1,4含量高于97%,[η]大于9.0dL/g的聚合物。同时证明,在相同的催化剂组分配比及聚合条件下,该  相似文献   

4.
李济根  李连超 《塑料工业》1995,23(4):21-22,33
本文研究了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以及用脱HCl后的PVC(简称DPVC)接枝MMA的反应规律。对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对PVC脱HCl的影响以及MMA/DPVC的配比、反应时间、BPO用量、溶剂环己酮用量对接枝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效果较好,碱液浓度是影响PVC脱HCl的主要因素;DPVC接枝MMA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  相似文献   

5.
乳酸酯化催化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汝珍  苏涛 《广西化工》1999,28(3):35-37
用FeCl3、SnCl2、SnCl4、NiCl2、AlCl3、CrCl3、H2SO4、CuSO4、ZnSO4、强酸性离子离子交换树脂,固体 强酸在〈100℃及元搅拌下进行的乳酸和乙醇催化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均相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液中乳酸乙酯含量最低值为最高的72%左右。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依次为H2SO4,SnCl4、AlCl3等。  相似文献   

6.
郭金全  黄辉煌 《塑料工业》1995,23(1):34-35,38
本文研究了含活性氢的氯羟丙烯酸酯对聚氨酯软泡的化学阻燃作用及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含12PHRCHPA的PU软泡阻燃性达到GB10800/89/Ⅰ级。通过对阻燃机理的研究,可以认为,在燃烧初期PU-CHPA中的C-Cl键断裂释出HCl,HCl可与磷酸醌相互作用生成POCl3,PCl3和POCl5等不燃性物,在气相阻燃作用,在燃烧过程中,这些含P化合物在高温有氧存在下又形成具有很强脱水作用的各种态磷  相似文献   

7.
烷基多苷稀溶液的泡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地研究了烷基多苷(APG)稀水溶液的泡沫特性,当APG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起泡力与浓度的关系与H=0.111C+54(mm)。实验研究发现APG与AES有较好的正协同效应。当0.95(重量)AES与0.05APG配伍时,所配制的稀水溶液具有最高的泡沫高度。APG的起泡能力受水溶液中无机盐浓度的影响。在同一浓度下,无机盐对APG起泡能力的影响大小次序为:CaCl2〉MgCl2〉NaCl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合成出一类未见报道的三元金属复合柱交联蒙脱土催化剂(Ni-Cr-Al-CLM)。通过镍、铬的改变来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定催化剂的层间距及表面酸类型,并对催化剂中柱化液的Al3+、Cr3+、Ni2+离子的配比,Al/Clay比与反应活性相关联,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组成:Al/Ni+Cr=2.0(摩尔比);Ni/Cr=3/1及Ni/Cr=1/1;Al/Clay=3.0(毫摩尔/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合成出一类未见报道的三元金属复合柱交联蒙脱土催化剂(Ni-Cr-Al-CLM)。通过镍、铬的改变来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定催化剂的层间距及表面酸类型,并对催化剂中柱化液的Al^3+、Cr^3+、Ni^2+离子的配比,Al/Clay比与反应活性相关联,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组成:Al/Ni+Cr=2.9(摩尔比);Ni/Cr=3/1及Ni/Cr=1/  相似文献   

10.
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型杀生剂Cl2和ClO2在不同浓度时对常用的有机膦水处理剂HEDP,PBTCA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同一浓度下,PBTCA的抗氧化性大于HEDP,ClO2在水中的滞留时间大于Cl2要保持有机膦药剂的稳定性,水中的余氯量必须控制在≤0.5mg/L。  相似文献   

11.
对MNA-TB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Ir(Ⅳ)作了研究.结果表明:MNA-TBP对Ir(Ⅳ)萃取有协同效应.当MNA和TBP在正辛烷中的浓度各为0.45mol/L,待萃液中HCl总浓度为4mol/L,铱浓度为173.13μg/ml,相比为1时,协萃系数R为2.33,协萃合物的组成为(MNAH)+.IrCl$2-6.(HTBP)+.  相似文献   

12.
液膜法富集镉(Ⅱ)与测定镀液中微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215-TOPO-SPAN80-液体石蜡-煤油-内相(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Cd(2+)的迁移行为,只有Cd~2能与各种阳离子得到满意的分离。最佳液膜体系为4%P215、2%TOPO、5% SPAN80、4%液体石蜡、85% 煤油和内相(4mol/LHCl)。确定了分离与富集镉(Ⅱ)的最优实验条件,Roi=1:1(油内比),Rew=20:120(乳水比)。用此法已成功地测定镀液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镉,其回收率为99.4%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3.7%以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用 Fe Cl3 、 Sn Cl2 、 Sn Cl4 、 Ni Cl2 、 Al Cl3 、 Cu Cl2 、 Cr Cl3 、 H2 S O4 、 Cu S O4 、 Zn S O4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在< 100℃及无搅拌下进行的乳酸和乙醇催化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均相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液中乳酸乙酯含量最低值为最高值的 72 % 左右。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依次为 H2 S O4 、 Sn Cl4 、 Al Cl3 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VP对C12NCl和AS两单纯以二者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增溶DMAB的影响。结果表明:PVP对C12NCl的表面张力与增溶作用影响较弱,但明显降低AS的表面张力。并形成复合物,提高对DMAB的增溶量。当C12NCl/AS混合溶液中加入PVP后,可明显提高对DMAB的增溶能力。且在混合摩尔比为1:1时增溶量最大,PVP对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未出现双折点。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法试验法研究了α-Al2O3注浆料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县浮料液的PH值,分散剂PAA,阿拉伯树胶及电解质等的浓度对料浆的稳定性均有影响。当料浆PH值为8.8,PAA浓度为0.2wt%NaCl浓度为20毫克当量/百克氧化铝,阿拉伯树胶浓度为1.0wt时,可配制固相浓度达50vol%的稳定性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αAl2O3注浆料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悬浮料液的pH值、分散剂PAA、阿拉伯树胶及电解质等的浓度对料浆的稳定性均有影响。当料浆pH值为88、PAA浓度为02wt%、NaCl浓度为20毫克当量/百克氧化铝、阿拉伯树胶浓度为10wt%时,可配制固相浓度达50vol%的稳定性良好的α-Al2O3注浆料  相似文献   

17.
液膜法富集镉(II)与测定镀液中微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215-TOPO-SPAN80-液体石蜡-内相(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Cd^2+的迁移行为,只有Cd^2+能与各种阳离子得到满意的分离。最佳液膜体系为4%P215、2%TOPO、5%SPAN80、4%液体石蜡、85%煤油和内相(4mol/L HCL)。确定了分离与富集镉(Ⅱ)的最优实验条件,Roi=1:1(油内比),Rew=20:120(乳水比)。用此法已成功地测定镀液和工业废水中微量  相似文献   

18.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共聚物(PIPAA)为缓蚀剂,探讨了PIPAA的浓度、Ca2+浓度、Cl-浓度和pH值对A3碳钢缓蚀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化曲线,证实了PIPAA的缓蚀作用主要是在金属铁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抑制了电化学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的RSP-Cu3Si与RSP-Cu3Si/Ag催化剂,气化的PhCl可经过Rochow过程直接合成Ph-SiCl3、Ph2SiCl2及Ph3SiCl。文中讨论了温度、载气流量及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合成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膜分离富集镍基合金镀层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BP-TTA(协同流动载体)、SPAN80和煤油高效液膜体系,研究∑RE^3+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10min内,∑RE^3+的迁移率达9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常见共存金属离子如Fe^3+、Al^3+、Ni^2+、Cr^3+、Mo^6+、Cu^2+、Co^2+、Zn^2+、Cd^2+等均不被迁移;大量碱金属、碱土金属、Cl、NO3、ClO4、F、SiO3^2-、SO4^2-等离子也不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