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洁  贾玲利 《南方建筑》2018,(1):98-103
四川地区在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产生了具有古朴自然、古雅清旷等气质特点的川派园林风格。通过对四川地区重要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作品的调研,分析其叠山置石艺术手法,进而从叠山置石技法、山石审美艺术及山石造景特征等方面探讨四川传统园林山石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所谓"无石不成园",叠山置石是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扬州园林起源于西汉,极盛于清乾隆年间,其中又以私家园林为主。因扬州地处平原,园林中本无山,但在南北交织的经济、文化熏陶下以及南北叠石匠师的相互交流中,扬州私家园林叠石艺术手法自成风格,有法无式,变化万千,自此扬派叠石与北派、苏派并列为中国园林掇山置石的三大流派。扬州何园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关于何园的造景艺术分  相似文献   

3.
理水叠山,造园手法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理水、叠山两部分。园林理水手法,着重在水面形式及水岸做法,从意境出发是理水之关键。园林叠山手法,着重在山的造型、石质和层次,叠山之至要也在意境。  相似文献   

4.
山石造景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叠山精品;而山石造景在英国常作为精品园在局部构建,如查茨沃斯庄园在帕克斯顿时期建造的岩石园和溪谷。两园皆建于19世纪中前期,在营造手法与艺术造诣上各有异同,因此本文以二者为对象,基于不同哲学背景下的园林观来研究比较中英山石造景手段及立场。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园林叠山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08,24(1):91-94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叠山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北宋营建的皇家园林——艮岳,促进了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叠山师这一新的职业。这种叠山专业化的趋势加速了园林叠山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后期园林叠山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下降,出现程式化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叠山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北宋和明清时代,分析了叠山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雪岩故居“延碧堂”(红木厅)复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鸣 《古建园林技术》2002,(4):18-22,57
胡雪岩故居是杭州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 ,也是清代江浙富商居住建筑的典范 ,代表了杭州晚清时期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胡雪岩故居的神来之笔 ,就在于建筑与江南园林的和谐融合 ,三条轴线中均有山石林泉的点缀 ,其中尤以西轴线上的“芝园”为最。“芝园”占地约 1342平方米 ,为  相似文献   

8.
青州偶园.始于明代王府花园,康熙二十一年左右建假山.兴盛于康雍乾三朝,乾嘉之际部分成为公共园林.冯溥家族世守近三百年.流传沿革明确,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传统文人园的珍贵遗存。通过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究,偶园宅园格局风貌可基本复原。偶园假山“一邱一壑”,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空间意象.其掇山、叠石、理水、植树的具体手法具有明清之际“山子张”家族叠山技艺的典型特征,为我国园林假山珍品。冯溥与张然在北京营园活动的关系,使偶园成为中国造园史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9.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20,27(2):13-19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0.
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中铨侯,即为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李良年对张然的叠山艺术极为推崇。从张然开始的“山子张”的叠山手法,曾经是乾隆后期以前北京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叠山艺术的主流,现在北京之叠造或修整假山,正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问而知张氏之山”的高超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