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园林》2000,(1)
中国文化较早地从神化时代发展到了社会理性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了早熟的民族精神,它重伦理轻功利,追求山林仁德,主张将“情”、“志”融入山水之间。道家的阴阳学说则倡导“天人合一”、“返朴归真”。佛家注重“冥合自然”、“物我为一”和“超凡脱俗”。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儒、道、佛学的影响,主张理想的自然天地与现实的生活场所相互统一,追求知性、情感、意向与自然的融合,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文明之瑰宝。受美国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委托,同济大学承担了美国“半园”的设计任务。该园位于华盛顿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3.
建园以远俗筑囿见道心—中国古典园林的道家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弘 《华中建筑》1995,13(3):19-20
中国古典园林系文人营建,是观赏自然美和游憩的理想的建筑空间,它凝聚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显示出道家文化性格,精神气质,折射出道家对人与宇宙的关系,人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是道家意趣的物化。  相似文献   

4.
宋建华  张敏龙 《华中建筑》2004,22(5):146-147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而思想活跃,主源于道家思想的玄学大兴,形成了与汉朝不同的社会精神气候。道家隐逸全生的出世态度使得大量文人墨客归隐山林,道法自然的世界观则推动了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基本艺术原则的最初确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建造景观方式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古代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园林生态观。君子比德、天人合一、神仙思想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哲学基础。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史,可以发现"崇拜自然""对自然的畏惧""人与自然物我相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生态设计观"早已被古人所运用。同时古人留下了大量的造园理论思想与既成作品,随着造园史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探索自然、模仿自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加以合适的改造自然,为健康的人居环境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中国古典园林也开始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当下的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封闭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开放性的城市景现体系,一提到中国园林便意味着封闭私有,对古典园林的回归持否定态度.从长远看,对中国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弘扬都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思想其实是把中国古代园林这一概念局限在了“末期私家园林”这一很小的范畴,从相当长的中国古典园林生成及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传统园林具有一定开放精神和服务精神,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赵丽芳 《山西建筑》2008,34(2):348-349
阐述了风水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深远影响,从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和阴阳美五方面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风水美学思想,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分析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响,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的亲和自然之美。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5):70-75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哲学基础都是儒、道、佛三家,但三家在中日两国园林中表现强弱有差异。中国突出儒家思想,以至于园林显出入世治世和诗情画意的文人气质;日本突出佛家思想,显出弃世厌世和枯禅清淡的僧徒气质。但是,两国园林都崇尚道家的自然山水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欧氏几何与分形几何的不同透视观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何形式与透视观法存在必然联系:西方古典园林因欧氏几何形构图制造了静止的空间而采用定点透视的观法;中国古典园林因分形几何构图制造了动态的空间而采用动点透视的观法。欧氏几何与定点透视的观法浑然一体,分形几何与动点透视的观法浑然一体,发展出两套截然不同的美学体系。认知论决定了方法论,中西方园林几何形式与观法的不同根源在于自然观的不同,西方是控制自然从而简化自然,中国是尊重自然从而模拟自然。  相似文献   

11.
王振宇 《山西建筑》2010,36(36):341-342
从园林中的文化崇尚和园林法则的自然崇拜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表达,结合封建社会“周礼”之制和儒道思想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因,并就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两方面对自然的效仿作了介绍,以期指导当代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13.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过对该园林中的两位女主人——陆卿子和文俶笔下的文字、画作结合园记、史志等文献进行提取,探讨了女性意识对园林营构的影响以及园林对女性生活实践的作用;揭示了晚明时期夫妻偕隐背景下女性文化景观呈现的特点,拓展了园林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4):73-76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15.
龚珍 《中国园林》2020,36(12):141
古典园林存在着2种主要的观景模式,其一是谢灵运为代表的“登高静观”,审美主体在登临高平位置后自上往下俯瞰,获得的是以片区单元形式来呈现的低分辨率图片式全景视野,偏重于自然景观的雄壮气势;另一类是陶渊明为代表的“低地行观”,因主体的移动而获得流动的视野和动态的景观,主体因更贴近于景物本身而能捕捉到景物高分辨率的细节,取得的是各个面向的身体美学与小尺度的优美景致。谢灵运与陶渊明式观景模式一前一后影响了古典园林中的观景及景观呈现。此二者主次关系的变换发生在中唐时期,柳宗元的“旷奥两宜”标志着贵族时代审美影响力的减弱,促成了园林结构内部景观要素的重组,并拉启了古典园林世俗化的“江南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杨晓东  许婷 《风景园林》2019,26(12):109-114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柏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松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绘画、民俗等领域,在园林品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以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点、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松柏景题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唐代及以前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题记载较少,题名意象也非常单一;2)宋元时期虽然记载的松柏景题仍然不多,但是题名意象已经非常丰富;3)明清时期松柏景题的数量最多,题名意象也最为多元;4)历代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除直接以松柏名称题名外,以松风意象题名最多,其次是数量意象、岁寒意象、松阴意象等;5)松柏景题的精神内涵主要表达了历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寄托、高洁人格的追求、佛理禅思的寓意和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相似文献   

17.
雷晶晶 《中国园林》2023,39(12):81-87
18世纪,英国园林形态从规则向不规则转变,是世界园林史中一次创造性变革,影响深远直至当代。该转变有如下解释:1)美学观念说,认为浪漫主义美学在园林范式转换中起主要作用;2)中国影响说,则倾向于从文化传播角度,认为中国园林是促使变革产生的外部推动;3)观念史学者洛夫乔伊首次基于自然观念转变结合前2种观点,视中国园林为浪漫主义早期形式。自然观念即同时代人对自然的整体认识。以观念史的方法,基于自然观念说调和并深化以上解释,通过分析17—18世纪自然观念的3个方面——自然法建构、自然的对象化和人的自然天性,讨论作为社会起源的自然,作为艺术模仿对象的自然,以及作为人类道德行为动机的自然天性三方面转变,阐述英国不规则园林的思想起源、内在动机和演进动力。  相似文献   

18.
风雅的养成——园林画中的古代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