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已由建国初期的205所,在校学生11万余人,校舍建筑面积345万余m2;发展到1995年的107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校舍建筑面积已达11亿m2,约为建国前校舍面积的32倍。但其中在70年代以前建成的校舍约占40%,至今已逾30年。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条件有限,那段时期所建的校舍及设备至今已日趋陈旧和老化。一大批校舍及设备面临着跨世纪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挑战,急待改造、扩建与更新。高校规划与建设,如何面对跨世纪的要求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跨世纪高校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对策1就…  相似文献   

2.
目前二线城市大多数面临汽车客运站的旧址扩建、搬迁和新建站的问题.多所城市都出现了新建汽车客运站未能正常长期投入使用,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该现象,本文建立了针对二线城市汽车客运站选址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Fuzzy方法进行选址分析,最后采用实例验证所建立指标体系和AHP-Fuzzy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1962年上海市新建和扩建了不少中小学校。其中大部分工程为加层、接建和原地扩建。除了极少数工程调拨一部分土地外,基本上没有新征土地。贯彻了不征地、少征地和不拆迁、少拆迁的原则;节约了大量土地和基建投资,加速了工程进度。现在,我们就去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几个特点和实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面积定额 (一) 校舍面积新定额:新校舍的内容及各种用房的面积,是根据上海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发展,各大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使原校区无法满足办学要求,于是就出现了高校原址扩建、异地新建、大学城集中建设等多种形式,使得高等院校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建设高潮,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屡见不鲜.高校现代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新校区建设项目)具有独特的复杂性,针对其复杂性,分别从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完善项目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褚平 《城市建筑》2010,(3):9-10
背景与现状 近十年,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建筑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1978年我国高等院校校舍总量是3300万m^2.1999年约1.9亿m^2.到2009年已达6.2亿m^2.在1999年以前.全国高等院校校舍年建设量不足千万平方米.而2004年猛增至5800万m^2.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发展势头。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年新增校舍量仍在3400万m^2左右,正在麓工的年建设量为4200万m^2。  相似文献   

6.
胡亮  安杰 《中州建设》2006,(5):68-6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我国近年来迎来了高校建设的新高潮。各大专院校均面临着调整、合并、扩建或新建的问题,甚至以置换方式建设新校园。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校园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大、资金不足的情况,并在设计中反映出规划理念较为单一,对地域性,学科特色尊重不足,使新建校园缺乏校园特色,这已成为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一个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为了尽快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发展教育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当做大事来抓。通过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新翻及扩建了大量的新校舍,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有力的物资基础,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新建校舍基本上是根据1982年《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及1987年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辽阔,每年都有大量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大量涌现的城市建筑,工业及民用项目的建设使得土地的可用率越来越小。现代社会土地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医院建设除了新建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外,还必须主要依靠对大量现有医院的扩建和改造,使之逐步接近或达到现代化水平。譬如现有企业通过挖潜、革新、改造的方式而形成的生产力,比新建同样规模的企业,资金、设备及材料均可大量节省而时间却快  相似文献   

10.
李传义 《华中建筑》1993,11(3):35-35
注重教育发展是我国既定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各地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兴建和扩建了大量校舍。许多中心城镇,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建筑已经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这些学校建筑的产生正是我国普通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志。但是,随着现代教学条件和设备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学校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校园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建设中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  相似文献   

11.
杨晓忠 《建筑》1994,(12):35-35
新中国建立35年间,扩建了所有的旧大学,增建了一批新大学,积累了许多建校经验。怎样在新校舍的规划与建设中,体现高等教育设施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使高校建设成为利用城市、服务城市、美化城市的有机活跃主体,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a一、培育目标与智能教育相结合,确立高校建设总体规划。高等教育培育目标的变化,对校舍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校舍规划要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才能为培育知识面宽的人才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传统规划方法中的功能分区,在广义方面,就是按教学、生活、文体等分区。但…  相似文献   

12.
5月8日,浦东国际机场将实施机场货运仓库扩建工程。其工程内容包括快件处理中心B库和南库扩建、东货运站仓库扩建、设备材料仓库和堆场新建等。B库扩建后,占地面积7243m^2,建设(两层)面积10065m^2;南库扩建后,占地面积4745m^2,建筑(两层)面积6050m^2;车货运站仓库扩建后,建筑面积7500m^2;新建设备材料仓库和堆场,  相似文献   

13.
徐广利  张丽新  王秋霞 《建筑》2010,(20):29-30
<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扩建或新建新校区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建工作进入了繁荣阶段。时至今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调整和大规模新校区建设工作告一段落,高校基建工作又面临着快速萎缩的尴尬局面,高校基建工作如何转型需要积极探索、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丁吉东  赵子云 《山西建筑》2009,35(21):64-65
通过对平阴县中小学校舍情况的调查,对现有校舍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最后对我国中小学校舍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确保新建校舍的建筑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重视教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需求,介此,加强基础教育建设至关重要。而公办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理应为孩子们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及精神空间,其选址却常为以利润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所衍生的非正义空间。该文以哈尔滨M、S两所公办中小学为例,剖析其设计建设时面临的各项限制以揭示其选址问题,并提出学校合理布点、土地置换整合、多方参与跟进、政策合理放宽等解决措施,以期为未来公办中小学选址提供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江澄 《山西建筑》2006,32(4):42-43
从政策、城市与区域规划、环境、文化及其传承因素、基础设施等方面探析了高校新校区选址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满足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建要求,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并解决日益突出的拥堵问题,很多城市选择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新建、改建、扩建高架桥,而建设过程面临的问题就是需提前拆除许多既有桥梁,这无疑是对社会及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采用顶升施工工艺对既有桥梁进行改造利用,将会有效节约工程成本及社会资源~([1])。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带来大学校园不断新建和扩建,对校园规划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校园设计的专题理论研究是今后校园建设的迫切要求。从国情出发,在已建大学校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仍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校园发展(Campus Develop)问题的研究更具必要性。一、校园发展方式综览校园发展方式可归纳为:原址扩建、旧建筑及区域改造、邻近征地扩建、建立子校园、校园迁址等几类(图1)。“竖向增层”(addition)是在结构承载力允许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关系到灾区数百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非常复杂。因此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规划工作,灾后重建规划它的指导性、实施性、紧迫性更强,同时兼顾拆迁、安置、就业、生存、公平等各种社会问题。以八角镇为例,作为迁建城镇,虽然人口规模只有3000人,但它的选址、规划、建设必须一环扣一环:道路要扩建或新建;供水、供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我国部分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处理是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处理好新老路基的的纵向拼接为拓宽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从旧路边坡处理、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软基处理、新建路基填筑等方面下足功夫。本文就此关键技术进行回顾,并总结出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