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IM 核壳增韧剂/ PVC 树脂共混体系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的丙烯酸丁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增韧剂( PBA-g-PMMA, AIM) 与聚氯乙烯( PVC) 树脂熔融共混, 制备了AIM/ PVC 共混物。研究了增韧剂粒子在PVC 中的分散和空洞化、AIM/ PVC 共混物的断裂与脆韧转变。结果表明, 球形的增韧剂粒子能够在PVC 树脂中均匀分散并对PVC 有很好的增韧作用, 在PVC 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15 %AIM 时, 冲击样条以韧性方式断裂; 样条冲击断面周围应力发白区域内产生了空洞。提出AIM 增韧PVC 的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与塑料基体剪切屈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为1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制得了具有不同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的一系列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考察了核壳比对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核壳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而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粒子不能引发银纹,而发生聚集形成的橡胶粒子簇引发了大量的银纹成为共混物的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MMA/SAN/M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B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PMMA与SAN的配比对其冲击韧性影响不大;采用光电雾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共混物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MMA/SAN/MBS共混物的透光率随M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MMA/SAN的质量比为50/50时,MBS含量对共混物透光率的影响最小;TEM结果表明,MBS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用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共混物耐刮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混物的耐刮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界面接枝聚合法成功制备了粒径与壳厚均匀、可控的SiO2/PMMA核壳粒子及PMMA微胶囊.研究发现,单体用量是影响聚合物壳层厚度的重要因素,随MMA用量增加,SiO2/PMMA核壳粒子壳层变厚,其由单纯化学键转向化学键与物理缠结并存.当MMA用量超过SiO2总表面所能消耗的单体最大值时,MMA将均相成核,形成的聚合物乳胶粒子与核壳粒子并存于反应产物中.TEM、FTIR、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外壳通过共价键锚固在SiO2表面,实现了对其的包覆,证实了核壳结构、空心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3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苯乙烯(St),制备了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为70/30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苯醚(PPO)和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HIPS/PPO/PS/PB-g-PS共混物,研究了PPO/PS的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IPS/PPO/PS共混体系中引入PB-g-PS后,HIPS中的大粒径橡胶粒子(2μm~4μm)和PB-g-PS小粒径橡胶粒子(300 nm)具有良好的协同增韧作用;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当PPO/PS质量比在25/75~50/50范围内3时,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突变式增大,由300 J/m提高至600 J/m。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增加,PB-g-PS弹性体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获得明显改善;当PPO质量分数低于10%时,主要为银纹屈服形变;当PPO质量分数高于20%时,主要为剪切屈服形变。  相似文献   

6.
调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用量合成了以聚丁二烯(PB)为核,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为壳的核壳粒子ABS-g-GMA。接枝特性测试发现TDDM降低了核壳粒子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表明TDDM降低了PB相交联程度,提高了PB空洞化能力。随着TDDM用量增加,ABS-g-GMA屈服应变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透射电镜发现TDDM加入对ABS-g-GMA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基体中的分散形态没有不利影响。力学测试表明ABS-g-GMA粒子对PBT/P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TDDM对ABS-g-GMA增韧PBT/PC有积极作用,能使共混物冲击韧性和断裂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整共聚单体的组成(St/AN)及聚丁二烯与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共聚组成和核壳比的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CPVC/ABS共混物的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和CPVC树脂为不相容体系,但当SAN共聚物中AN含量为20%~25%时,两者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互作用。CPVC/A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显著地依赖于接枝SAN共聚物的AN含量和ABS接枝共聚物的核壳比,当AN含量为20%~25%、核壳比为40/60时,ABS橡胶粒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CPVC基体树脂中,共混物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Brabender塑化仪及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VC与MBS和ACR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少量ACR及MBS能明显促进PVC的塑化,并降低熔体的表观粘度;少量ACR能改善PVC/MBS的流动性。共混物熔体粘度可以幂定律(η_a=K_γ~(n-1))表示。MBS和ACR均能降低PVC的粘流活化能,使n值稍有增加。TEM和SEM观察结果表明:MBS分散于PVC基体中时,可降低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形成网络结构时,将增加熔体粘度。PVC/ACR冲断面呈现脆性断裂,PVC/MBS及PVC/MBS/ACR呈现韧性断裂。PVC/MBS(100/15)和PVC/MBS/ACR(100/15/3)抗冲强度分别为64KJ/m~2、66KJ/m~2,在冲断面上有大量终止了的微裂纹。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种子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MMA、PBA/PS复合物,考察了分散剂相对分子质量、溶胀时间、单体比对其颗粒形态的影响,并将该复合物作为改性剂用于共混改性PVC。研究结果表明,当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时,聚合体系不稳定,导致PBA种子的聚并;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VP更有利于聚合体系的稳定,且随PVP用量的增加种子粒径减小;PBA/PMMA改性PVC材料的冲击强度随MMA溶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BA/PS共混PVC体系的缺口冲击韧性随其核壳比的增大而增加,其热稳定性随PBA/PS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复合粒子的加入均降低了PVC的加工温度,改善了其塑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刚性有机粒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强高模的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SAN/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的共混物,研究了MBS对共混物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趋向于分布在PC与SAN的相界面处,增强了SAN粒子与PC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使得SAN作为刚性有机粒子能更好地发挥增强增韧的效应。添加质量分数8%的MBS能使PC/SAN(75/25)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4%,11%,62%和216%。而当MBS过量时(>16%),界面处的MBS胶束趋向于饱和,过量的MBS粒子出现在SAN相内部,使得PC/SAN(75/25)/MBS16中的SAN相尺寸有所增大,而具有较大SAN粒子尺寸的共混物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1.
MBS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对PVC/MBS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控分子量合成了系列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的MBS树脂.将其与PVC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并测试PVC/M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转移剂TDDM用量越多,M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量越低,PVC/MBS合金熔体流动速率越高、加工流动性越好、冲击强度越高,但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这对开发系列MBS树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MBS、CPE、SBS、SBS-g-MMA等几种弹性体对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共混物进行改性,研究了弹性体的含量、种类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相形态、冲击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除CPE外的另3种弹性体能促进PVC/SP共混物的相分散,添加适量接枝MMA的SBS弹性体使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产  相似文献   

14.
改进MBS树脂抗冲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MBS树脂合成的角度 ,结合改性机理 ,分别对影响MBS树脂抗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并对不同条件下合成的MBS树脂及MBS/PVC混合物进行了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5.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氯乙烯 (PVC)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PPSQ) (10 0 / 0、95 / 5、90 / 10、85 / 15、80 /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 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SQ共混物的 Tf 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 PVC PPSQ(10 0 0、95 5、90 10、85 15、80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 SQ共混物的 Tf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MBS增韧PVC的脆韧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MBS增韧质PVC,改变MBS的填充量,得到材料的脆韧转变,得到发生脆韧转变时分散相的填充份数和分数粒径,计算出材料的临界断裂特征长度。  相似文献   

18.
PVC/CEVA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对PVC/CEVA溶液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CEVA/PVC质量比分别为1:9、2:8、4:6、8:2的共混体系,各共混物均分别出现一个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VAc质量含量为5.9%,但氯含量为58%的CEVA与PVC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是CR-MMA-CEVA接枝共聚物对增塑PVC人造革显示出较高粘合性能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9.
MBS对PVC的增韧作用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PVC/MBS共混物银纹的发展和冲击断面形貌,并测定了银纹体的密度变化。采用光散射法分析银纹和剪切带比例。合成不同玻璃化温度的MBS考察它对PVC增韧的影响,进行有关MBS对PVC增韧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与协同增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