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除去ADC发泡剂固废物十水碳酸钠中少量水合肼的难题,采用重结晶法提纯副产物十水碳酸钠,充分回收利用其中的碳酸钠.  相似文献   

2.
对蛋氨酸皂化液的冷却结晶除碱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冷却终温、降温速率、晶种添加量等结晶参数对冷却结晶产品十水碳酸钠的纯度以及碳酸钠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终温的升高,碳酸钠的脱除率逐渐降低,十水碳酸钠的纯度先增加然后几乎保持不变;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十水碳酸钠的纯度逐渐降低,碳酸钠的脱除率变化不大;随着十水碳酸钠晶种添加量的增加,十水碳酸钠的纯度先增加后降低,碳酸钠的脱除率几乎不变。优化工艺条件:降温速率为0.05 ℃/min,晶种添加量为7.5%(以生成结晶产品的质量为基准),冷冻终温为-10 ℃。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十水碳酸钠的纯度为96.41%,皂化液的碳酸钠脱除率为81.2%。  相似文献   

3.
为了回收利用ADC发泡剂固体废弃物中碳酸钠,探讨了回收过程以及处理提纯废水所需的方法和条件。检测表明:固废中含Na2CO335.37%、N2H40.045%、NaCl 0.655%、NaOH 0.7%;废水中含有少量的剧毒物质肼。根据固废和废水的特性,回收碳酸钠用两次重结晶法和一次滤液重结晶法,处理废水用工业次氯酸钠氧化法。重结晶回收碳酸钠时,选择固液比为2∶1、溶解温度为50℃、结晶温度为0℃,两次重结晶后碳酸钠总的回收率为63.48%,去除水分后碳酸钠含量达到99.8%以上;用工业次氯酸钠处理含肼废水,选择有效氯和氮的质量比为5∶1、pH值小于7.0,此时肼的去除率大于99.0%。  相似文献   

4.
王诗琴  余辉  陈江波  蔡胜伟  周翠娟  于萍  罗运柏 《应用化工》2013,(8):1374-1377,1386
采用电导率法、GB/T 12580—1990法、SH/T 0206—92法和铜催化电导率法测定了3种精炼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比较了3种抗氧化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电导率法最适合植物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精炼库柏FR3植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最好,大豆油次之,菜籽油最差;3种抗氧化剂中,TBHQ效果最明显,BHT次之,PG最弱。对比电导率法和铜催化电导率法,试验了EDTA抑制铜的催化作用。用电导率法试验了3种抗氧化剂的适宜添加量,TBHQ的适宜添加量为0.5%,BHT的适宜添加量为0.5%~0.7%,PG的适宜添加量为0.6%~0.7%。  相似文献   

5.
以纯碱为原料的传统生产焦亚硫酸钠的方法成本高,利润低。氯碱行业尿素法水合肼生产过程副产十水碳酸钠,以副产的十水碳酸钠为原料替代纯碱生产焦亚硫酸钠。该方法具有生产原料价格低廉、生产工艺基本保持不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同时也为十水碳酸钠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去除水合肼中十水碳酸钠,传统工艺采用间歇结晶方式。间歇结晶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设备结疤严重、生产能力小、劳动强度大。介绍了采用连续冷却结晶设备(DTB冷却结晶器)去除水合肼中十水碳酸钠的方法。连续结晶工艺,克服了间歇结晶工艺的缺点。采用DTB冷却结晶器去除水合肼中的十碳酸钠,可使其质量分数由12.03%降低至0.55%。介绍了DTB冷却结晶器的工作原理,简述了冷却结晶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以ADC发泡剂的尾渣十水碳酸钠为原料,探究用重结晶法实现制备一水碳酸钠的绿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蒸发温度85℃,结晶时间60min,母液套用2次,可提高碳酸钠的收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42%烧碱生产高浓度次氯酸钠,加入42%烧碱配成有效氯:氢氧化钠=1:2.4-2.5(摩尔比),再将合成、缩合所需尿素一并投入次氯酸钠中、生产水合肼粗溶液,粗溶液经冷却除去十水碳酸钠后,加本中和、缩合、洗涤、氧化、洗涤、离心、干燥、过筛即得ADC产品。  相似文献   

9.
乙醚在阿司匹林重结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醇/甲醇/异丙醇-乙醚-水三元混合溶剂对阿司匹林粗产品进行重结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结晶样品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粗产品与溶剂用量的最佳配比为m(ASP):V(醇):V(Et2O):V(H2O)=1g:1mL:0.8mL:4mL;适量乙醚的加入能除去阿司匹林粗产品中81%~92%的水杨酸杂质,与乙醇-水二元溶剂的除杂效率相比提高了17%~28%,且重结晶收率可达83%~90%。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多采用尿素法工艺生产水合肼。水合肼粗品中存在的氯化钠、碳酸钠、尿素和氢氧化钠等杂质通过蒸发精馏去除,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盐分分离难,结晶物容易回溶,以及蒸发器内壁容易形成盐分黏附物影响传热效率等。提出一种除去粗水合肼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加入生产纯碱的副产品氯化钙,对尿素法水合肼的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性染料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固色,探讨了碱预溶胀和一浴两步法两种染色方式及固色碱的种类、浓度、固色温度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染色工艺比较。结果表明:在乙醇-水染色体系中,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加,上染率增加;使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碱预溶胀棉织物后,相同浓度下,碳酸钠的固色率高于氢氧化钠,而且氢氧化钠的固色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一浴二步法染色中,采用80%体积分数的乙醇-水体系染色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氢氧化钠的适宜固色浓度为2g/L,碳酸钠的适宜固色浓度为3g/L;在乙醇水体系染色中,不需加盐,碱使用量为常规染色的1/10时,上染率为97%,固色率比常规染色高出9%~20%。  相似文献   

12.
屠兰英  赵启文  崔小琴 《现代化工》2012,32(7):68-69,71
以提高纯碱副产物氯化钙的纯度为目的,采用过滤、重结晶、加氧化钙、斜发沸石吸附等除杂方法进行了氯化钙提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业级氯化钙的基础上,通过提纯使CaCl2的质量分数提高7.3%,NaCl的质量分数降低52%,MgCl2的质量分数降低84%,Fe质量分数降低98%,并去除了Pb和Cu,最终产品中CaCl2、NaCl、MgCl2、水不溶物、Pb、Fe、Cu的质量分数达到了食品级氯化钙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解氧化法处理金矿废水中的氰化物与化学需氧量(COD),考查了外加电压、NaCl添加量、溶液pH值、电解时间及极板间距等因素对氰化物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分析.在电压为6 V、pH值为9、电解时间为3 h、极板间距为1.5 cm、NaCl添加量为10 g/L的条件下,总氰(CN...  相似文献   

14.
使用氢氧化钙、硫酸钠、碳酸钠对高钙氯化锂溶液进行除杂。分别研究了pH值对镁去除率的影响、硫酸钠和碳酸钠用量对钙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为常温的情况下、使用氢氧化钙调节溶液pH值10.0以上,先后用理论量1.2倍的硫酸钠以及理论量2.0倍的碳酸钠进行除钙镁,可以除去高钙氯化锂溶液中99.47%的镁以及99.88%的钙。净化后的锂溶液直接加30%浓度的纯碱沉锂,得到的碳酸锂各指标满足卤水碳酸锂优等品的标准。除杂过程中产出的硫酸钙渣作为固体废弃物堆存填埋处理,碳酸钙渣使用盐酸溶解后返用至硫酸钠除钙工序以减少废渣产出量以及提高锂的回收率,整个除杂过程中锂的回收率达到96.76%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分散法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用聚丙烯(PP)粉末,使用普朗尼克(F108)作为表面活性剂,成功验证了水分散法的可行性。对PP在水中分散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PP的添加量、成核剂的添加量、PP的熔体流动速率等原料配比因素以及温度、搅拌转速等反应条件的影响。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少于10 g则无法得到PP粉末,在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10~60 g范围内,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与PP成粉率成正比,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60 g以上时,PP的成粉率变化不大;PP的添加量达到10 g以上时,PP的成粉质量在7 g左右;白炭黑作为成核剂对PP的分散效果影响很大,并且PP的成粉率在白炭黑添加量为0.15 g时达到最大值,为57.6%;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与其成粉率成正比,PP的MFR由20 g/(10 min)增加到41.3 g/(10 min)时,PP的成粉率由48.6%增加到56.4%。改变加热温度、降温方式对PP成粉率的影响不大,而搅拌转速对PP分散效果的影响显著,搅拌转速与PP的成粉率成正比,在搅拌转速为1 500 r/min时,PP的成粉率达到最大值,为72.5%。水分散法制备的PP粉末球形度高、表面光滑、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16.
该文叙述了尿素法生产粗水合肼的工艺过程中,粗肼的组份、除十水碳酸钠的原理及意义、回收装置流程、设备和经济效果等。  相似文献   

17.
工业聚乙二醇二甲醚脱碳液净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助剂对石英砂过滤系统改进处理,对聚乙二醇二甲醚(NHD)脱碳液进行净化除杂试验。研究了助剂种类、助剂添加量及操作压力等因素对过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改进石英砂过滤处理NHD脱碳液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室温、0.03MPa条件下,采用石英砂过滤助剂,其添加量为1 g/g(1 g固体杂质需要添加1 g助剂)时,NHD脱碳液固体杂质去除率可达90.0%以上,且处理后的NHD脱碳液的吸收性能未变。  相似文献   

18.
对利用水合肼副产十水碳酸钠制亚硫酸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出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的水合肼副产废渣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黄精多糖保留率和除杂率为指标,优选壳聚糖絮凝法对黄精提取液进行精制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药液质量体积比、壳聚糖加入量、絮凝pH值和絮凝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法的最适宜工艺为:m(黄精):V(水提液)为4∶10(g∶mL),絮凝剂用量为药液体积的15%,絮凝的pH值为4.0,絮凝温度40 ℃,絮凝3 h。壳聚糖絮凝法对黄精多糖的除杂精制比普通醇沉法的效果明显,除杂率分别为16.08%和49.75%;多糖保留率分别为88.42%和60.34%,综合评分分别为66.72%和57.16%。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Anammox的短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次试验,研究盐度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的短期影响,并考察添加甜菜碱对Anammox菌抗高盐胁迫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无机盐对Anammox的抑制程度不一,相同摩尔浓度下抑制程度为Na2SO4>KCl>NaCl。并发现渗透压对Anammox活性半抑制值为1.24 MPa,不同无机盐下Anammox活性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离子的作用。低浓度的盐(NaCl浓度≤10 g L 1)可以激活Anammox,5 g L 1NaCl作用下,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提高了49%;高浓度的盐会抑制Anammox,在NaCl浓度为50 g L 1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较低,比厌氧氨氧化活性(X)仅为17%。30 g L 1NaCl作用下添加1 mmol L 1的甜菜碱可有效减轻盐度抑制,比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较对照(30 g L 1NaCl,无甜菜碱)提高了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