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运行状态的准确把控能力,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MOA运行状态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评估运行巡视、带电测试与停电试验等数据对MOA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多源信息评价标准;应用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RNN)、CART决策树与D-S证据理论构建了MOA运行状态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不同变电站的3个间隔9支MOA进行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停电试验结果相一致,证明了该模型对MOA运行状态评价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高压试验人员制定MOA预试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MOA带电测试实践浅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熊国华 《电瓷避雷器》2001,1(3):31-33,38
通过对几年 MOA带电测试实践的总结 ,论述了 MOA带电测试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指出了现场带电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建议今后对 MOA用带电测试或红外测温等手段取代停电预试  相似文献   

3.
以带电检测为主、停电检测为辅,替代以停电检测为主、带电检测为辅是电力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运用局部放电测试、SF6气体分解物测试、带电测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泄漏电流等多种带电测试技术相结合,发现全封闭组合电器(GIS)MOA内部存在严重缺陷,并对缺陷的类型及位置做出详细分析和判断,通过停电解体检查证实了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状态检测方法,即停电例行试验、在线监测、带电试验,并分析了各检测项目的试验数据判析方法。提出运行中MOA状态检测应以带电试验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参考MOA运行工况、检修情况进行。在进行MOA性能评价时,应综合分析判断各种检测数据,基于比较法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以提高MOA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使设备试验由原来的停电预试为主转为带电测试为主的模式,带电测试工作得到加强.在进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受避雷器的安装排列方式等的影响,经常出现阻性电流负值,三相阻性电流值相差很大的情况,导致判断困难.笔者通过大量的现场测试经验,总结了一套测量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的新方法——实际相角法,该方法使运...  相似文献   

6.
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及阻性电流测试是日常判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性能状态的重要方法,不同于一般的500 kV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MOA由于诸多被放大的因素影响,有时带电检测数据按照规程不能轻易判断MOA当前的状态。对特高压变电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两年的带电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若干建议,对特高压MOA的运行及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起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数据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起220 kV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运行过程中全电流异常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针对现场MOA内部受潮劣化后,其运行电压下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均增大,尤其是阻性电流分量幅度增加更快的特点,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检测试验、停电试验和解体检查,证明了红外测温、阻性电流测量可及时准确发现M0A受潮的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8.
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介绍了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带电测试异常的处理情况,对异常MOA进行停电试验、解体检查发现,MOA的A相上节U1mA变化率为0.85%,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均符合《规程》的要求,没有故障;A相下节U1mA的变化率为22.4%,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为786μA,绝缘电阻值为0.411GΩ,存在故障。分析指出:测量阻性电流可及时准确发现MOA受潮情况;MOA在运行中要严格按照DL/T596—1996进行定期带电测试,以便及时发现缺陷;当MOA内部发生故障时,交流泄漏全电流、泄漏电流阻性分量都会增大,但泄漏全电流没有阻性分量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高湿度、强电场干扰环境下进行的500 kV避雷器上节停电测试工作中,项目组对比中节与下节测试结果,发现上节测试结果普遍存在偏大的情况。项目组根据实验室模型测试和现场实测,本项目验证了500 kV避雷器上节停电预试中,由于加压点对均压环的空间泄漏电流存在,造成了不可忽略的误差。项目通过对上节停电预试的方法进行改进,实测出加压点对均压环空间泄漏电流,提高了测试准确性。保证了500 kV避雷器上节停电预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MOA带电测试及其角度校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要介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阻性电流在线监测的重要性,分析MOA劣化原因,对MOA现场带电测试方法加以阐述,指出带电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实践提出角度校正对带电测试有相当影响,并介绍角度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带电测试法对MOA测量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量交流泄漏电流及其阻性分量是带电测试MOA的主要方法。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借助红外测温手段。评价MOA的运行状况时,应充分考虑带电测试MOA的泄漏电流、红外测温及常规停电试验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三者试验数据做出正确评价,也可采用横向和纵向测量结果比较法来评价。  相似文献   

12.
22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红外热缺陷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保证。介绍了一例22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红外热缺陷:B相上节与其他两相最高温差为2.1 K;带电检测和停电试验结果超出Q/GDW-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要求,确定了故障的存在;通过解体检查发现了故障原因:电阻片受潮、局部放电。分析指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主要故障为内部受潮、电阻片老化及局部放电等,伴随局部温升,红外热像技术能快速、有效的发现此类故障,是诊断氧化物避雷器故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线路防雷的主要措施和运行情况,指出线路型无间隙避雷器主要悬挂于线路两端及进出变电站的第一个塔上,用于提高整条线路的绝缘水平;也安装在进出变电站的第一个杆塔,减少入侵雷的幅值。线路型带串联间隙避雷器主要悬挂于雷击多发区的输电杆塔上,保护线路绝缘子串免受雷电过电压引起的雷击闪络。检测主要采用泄漏电流监测、红外测温及紫外成像等方法;测量无间隙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即全电流分量及其阻性分量,是带电测试线路型无间隙避雷器的主要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结合红外测温、紫外成像方法对避雷器进行监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线路型带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加装故障指示器为可能出现故障的避雷器提供标示,但应结合停电试验结果对避雷器的质量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使用线路避雷器时应注意准确地选择保护范围、安装点及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4.
吴德贯 《电瓷避雷器》2011,(6):81-84,88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预防性试验.简要介绍了MOA试验项目及其影响因素,着重讲述了试验设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直流高压发生器加装限流电阻后,MOA的参考电压和泄漏电流都较实际值偏大.鉴于此,提出了现场试验时去除限流电阻影响的方法,并给出了推导公式.  相似文献   

1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在线测试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在线监测法和定期带电检测法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泄漏电流进行了测试,影响MOA泄漏电流测试结果的因素有:MOA两端电压中谐波含量的影响;MOA两端电压波动的影响;MOA外表面污秽的影响;温度对MOA泄漏电流的影响;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运行中三相MOA的相互影响。判断MOA质量状况时,建议采用标准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线试验方法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除一次高压引线的试验方法,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与常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流发生器的输出电流应选择大于3mA;试验前应对避雷器表面进行清洁,空气湿度大时,还应对避雷器表面进行屏蔽试验;试验时,应尽可能缩短高压引线的长度,并考虑引线与被试品的角度等;MOA底座绝缘电阻值应尽量大,可减少测量误差,得出不拆线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在超特高压变电站中采用检修电源箱接线法进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方法.通过理论和500 kV变电站现场试验的对比分析得出,PT二次接线法和检修电源箱接线法在避雷器带电测试中有相同的精确度,但PT二次接线法中需要取流过避雷器计数器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内的二次参考电压,比较适用...  相似文献   

18.
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高压引线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比研究原有的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方法后,提出了一种新的MOA不拆高压引线的试验方法;采用了拆引线和不拆引线的方法对220 kV大马沟变电所中马电4941线路避雷器进行了直流试验,并对比分析了其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试验方法适合于现场的预防性试验。并提出了现场试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