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川渝小城镇形态演化的特征着手, 在川渝小城镇内部功能结构形态和外部物质空间形态上分析探讨川渝小城镇形态的现代演化。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世界  胡明星 《规划师》2009,25(2):72-7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空间结构形态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生态环境尚且原真的欠发达山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结合点——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形态遂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居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陇南山区小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构成模式、特征和演化方式,认识自然带来的限制和机遇,并探求陇南山区小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合理模式。这是引导其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和谐人居环境的基本前提,是缓解地域内人地关系矛盾、促进空间组织优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城镇物质形态是城镇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抽象形态的表象形式。城镇物质形态包括城镇群落分布形态、城镇外部空间形态、城镇内部分区形态乃至城镇建筑形态。 探讨小城镇物质形态的演变规律不仅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宏观研究及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发展。同时对指导和从事小城镇的区  相似文献   

5.
旅游小城镇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空间形态与传统的一般小城镇有很大区别.从国内外著名旅游小城镇案例入手,对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各种构成要素进行重点探讨分析,总结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寻求一种合理的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模式,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是不同时空尺度下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要素的动力作用结果,其中经济动力要素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塑造和扩展的作用力日益增强。本文以苏州小城镇为例,通过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探索了新社会经济背景下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经济动力机制,对于新型城市化下苏州小城镇未来空间形态发展的预测与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州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当前,小城镇空间结构处于转型和重组的关键时期,亟待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苏州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历史背景阶段,探索了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的变迁演替及布局特征,研究了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阶段特征,预测了未来小城镇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者絮语     
<正>规划、建筑、景观共同塑造了小城镇物质形态。为营造小城镇"特色空间",很多小城镇都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但实地考察小城镇建设,我们会发现小城镇环境品质普遍较差。小城镇乡村化或城市化特征明显,能够称之为具有"小城镇特色风貌"的小城镇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金俊 《新建筑》2002,(4):61-63
浙北水乡小城镇市河空间具有物质空间的有机性,社会空间的复合性,心理空间的层次性的特征。复兴市河空间,联系市民生活,构建社会网络对探讨水乡小城镇的有机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汉里份是一类典型的中国近代里式住宅,它立足于中国传统住宅"院落式"的基础,兼收并蓄西方文化,呈现出现代居民的居住特征。里份住宅的空间形态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居住文化及特征的转变,是近代居民居住观念变化下的物质载体。文章通过对武汉里份住宅的诞生、发展及其类型分布综合归纳,探讨近代里份住宅的居住形态及建筑空间的特征演变,追溯其价值内涵,希望能够在当代语境下提供一种住宅保护、更新及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雨明 《华中建筑》2007,25(11):1-3
该文从泉州城南片区的整治,思考继承老城区传统建筑地域特征的方法,探求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并讨论如何通过注重空间序列、建筑外饰面、文化内涵、材料、工艺、以及街道空间与传统居住空间的演变等方面,来塑造与延续地域性.  相似文献   

12.
傅悦 《重庆建筑》2015,(2):18-21
西部山地小城镇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是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大英县隆盛镇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城镇核心区空间拓展和空间重塑两个层面入手,用城市设计手段解决西部山地小城镇面临的空间品质低下、土地利用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西部山地小城镇核心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静  杨建华 《华中建筑》2014,(12):156-161
泉州传统民居红砖墙装饰特点有着独特地域特征与文化涵化现象。该文在泉州遗存的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间涵化,从泉州与海外文化涵化的背景下,分析泉州传统民居红砖墙装饰风格特征,并通过参与《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泉州地区》图集外墙装饰编制的工作,试图探索泉州传统红砖墙装饰风格在当代的适应性,以期为泉州红砖区小城镇住宅地域性的延续与创新设计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赵万民  杨光 《中国园林》2021,37(2):37-4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城镇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本文结合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介绍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耿红  柳婕 《华中建筑》2014,(10):124-128
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中国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更是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扩大内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方法。而小城镇住区现阶段却面临着地域特色不足,城镇文化流失的问题。同样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传统聚落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创造出的生活环境。它是以生活环境可居性为导向,更能反映居住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该文通过对传统聚落的形成与特色的分析,探讨传统聚落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化的途径,并从中寻找到一条适合体现小城镇生活特色塑造的规划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城镇住区建设中,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影响下,镇村空间在物质、社会、管控三个层次上均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和脆弱性。基于 疫情防控的时空过程特征和防控作用的效能指向性与影响差异,应从镇村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管控空间三个层次共 同入手,即物质空间方面构建内外结合、常非结合、三生结合的基础运行单元共同支撑的有机转换结构;社会空间方 面构筑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镇村治理共同体;镇村管控空间完善,实现制度和信息技术的精准配置,保障镇村健 康运行,以期促进镇村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等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城镇给水和污水处理工艺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对西部30余个小城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小城镇社会经济状况和各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了西部小城镇对给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需求,并针对自然环境特征不同的地区提出了相对较为适宜的城镇给水和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易纯 《中外建筑》2013,(10):81-83
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是小城镇民间或传统文化的重要集结地,通过对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历史文化要素、现状特征的挖掘与梳理,从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的整体空间格局、功能、空间组织脉络,以绥宁寨市历史古镇为例,对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进行再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