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物的化感作用对杂草生长能产生有效的干扰作用,这一发现启发人们利用这种现象进行杂草治理——利用对杂草有毒害作用的植物残枝败叶以及植株根部所释放的毒素防除杂草。后者即是化感作用的典型表现形式,而且是在一年生作物上开发作物化感作用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作物化感作用是作物自身固有的防御机制,人们将具有这种特性的作物称为“抗草植物”。  相似文献   

2.
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治水华发生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除藻技术而备受关注.阐述了陆生植物对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论述了其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式、抑藻化感物质及种类,以及抑藻化感作用机理,并对植物化感抑藻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邹晓锦  孙占祥  于涛  杨宁  蒋爱丽  姜淼 《农药》2013,(6):454-456,463
[目的]探索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8种杂草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化感综合效应。[结果]仁用杏叶片提取液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质量浓度升高,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种子萌发率、苗高和鲜质量指标。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00 g/L时,对禾本科杂草化感综合效应SE达到-0.13--0.21,对阔叶杂草的SE达到-0.25-0.38,阔叶杂草比禾本科杂草敏感。  相似文献   

4.
由于创新性实验设计和生物化学及分子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作物化感作用研究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大进展。同时,亦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蓝藻水华的频发及其藻毒素次生等代谢产物的污染不断危害着水生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被证实对水华藻种具有一定控制作用,能通过拮抗作用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文中针对化感物质对水华藻种的抑制作用,在总结化感物质抑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化感物质的典型种类以及其对水华藻种的作用机理及效能,同时结合实际水体中藻类控制需求,分析了现有化感物质抑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链霉菌属是绝大多数已知抗生素和一些重要化感活性物质的产生菌,而化感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是研究化感作用的重要步骤,以一株链霉菌化感活性物质提取实验项目设计为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优选提取方法,使溶剂消耗及环境污染显著降低。该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芦苇潜在化感物质对喜旱莲子草的化感作用,采用盆栽法,进行了芦苇水提物对喜旱莲子草化感作用实验,分析芦苇水提物对喜旱莲子草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机制。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随着芦苇水提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量与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芦苇水提物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的光合作用。另外,喜旱莲子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氮含量和根系活力明显降低,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磷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万寿菊茎、叶、花瓣、根及根际土壤的水浸提物,研究其对萝卜和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浸提物均抑制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在0.01 g·mL-1质量浓度处理下,根际土壤提取物能促进幼苗生长,其他组分作用不明显;在0.05和0.1 g·mL-1质量浓度处理下,所有组分...  相似文献   

9.
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火炸药、弹药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定量评估方法(BZA-1)的基础上,依据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生产工艺过程中各项感度值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法.利用综合感度值代替传统感度均值,采用无量纲化处理、等级参数处理等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综合危险度.  相似文献   

10.
<正>用除草剂来控制作物田的杂草种群是一项成功的技术,在2014年的传统作物保护市场560亿美元中除草剂占43%。监管和除草剂抗性问题给除草剂的使用带来了挑战,例如对已知作用机制的非选择性和/或选择性除草剂抗性杂草继续增加。需要许多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开发和发现新作用机制的  相似文献   

11.
殷习初 《世界农药》1999,21(4):35-40,12
人类化了几千年时间通过育种和选择来培育作物。在整个过程中,遗传实验都是建立在表型直觉和目视选择的基础之上的,只是在近期人们才开发了更为专效的基因修饰方法,从而不用再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偶然现象了。 早在1865年,Mendel就率先描述了“遗传单位”这一概念,一直到1940~1960年,DNA的著名的双螺旋结构得以阐明,遗传密码得以破译(图1),遗传才与D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邓建宇 《世界农药》2008,30(2):15-23
过去的40年,科学家对化感作用这个词汇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根据国际化感作用研究协会的定义:化感作用主要研究植物、藻类、细菌和真菌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对农业和生物系统的影响。这个定义认为,化感现象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并且符合“资源经济原理”,化感物质能保护植物免受其它生物体的影响,植物只要消耗很少的能量就能合成这种化感物质。这条原理同样便于人们解释代谢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陈小军 《世界农药》2005,27(5):44-48
为了减少过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发展依靠生态调控而不是使用农药化学品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他感物质是植物在生存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排他性化学武器,由植物释放并对其他生物产生生理效应的次生代谢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所有器官如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利用他感物质是杂草控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抗除草剂作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从1970年发现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对均-三氮苯除草剂的抗性后不久,人们开始注意作物对除草剂的抗性,其后不久用传统育种方法选育成功第一个抗均-二氮苯除草剂油菜品种:“OACTriton”并于1980年在加拿大推广;与此同时,在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浮萍控藻这一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浮萍控藻作用途径、抑制效果等的相关研究,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浮萍对藻类的控制机理,浮萍既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抑制藻类生长,还能通过营养盐和光照的竞争间接限制藻类的生长条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协同作用。认为浮萍控藻物理机理、化学机理、生物机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是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用幼苗生测法测定黑麦中他感化学物质的不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  吴志伟 《浙江化工》2002,33(1):1-4,16
用几种蔬菜和杂草为靶标,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BOA、DIBOA和黑麦粗提取液的不同活性。研究表明,DIBOA对植株根的生长抑制率是BOA的7倍,对植株茎的抑制率是BOA的4倍。黑麦中提取的他感化学物质(allelochemicals)甜瓜、黄瓜、南瓜茎的抑制作用比根强,小粒种子蔬菜西红柿、莴苣较敏感。大粒种子作物瓜类和甜玉米具有耐性。在小粒种子杂草苋、马唐、稗草和牛筋草中,稗草最不敏感。BOA和BIDOA只对小粒和中粒种子的植物苋、狗尾草、稗草、牛筋草、莴苣、西红柿的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大粒种子植物甜瓜、黄瓜、南瓜、玉米、圆叶牵牛、多洼牵牛、钝叶决明对黑麦中他感化学物质具有耐性。生测结果说明,黑麦中的他感化学物质在大粒种子作物中具有防治小粒种子杂草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除草剂发展与使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杂草抗性的治理问题.随着杂草抗性广泛发生与蔓延,人们开始关注作物对除草剂的抗性,从而创造与选育出一系列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在抗除草剂作物的创制中,转基因技术起着领跑者的作用,而非转基因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非转基因抗(耐)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历史、现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还原增感的机理和作者实验研究强调了还原增感的作用,评述了还原增感与硫加金增组合使用时的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9.
AgBrⅠ核壳乳剂的还原敏化与硫加金敏化的协同增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推广抗草甘膦大豆以来,抗性大豆、棉花、玉米与油菜非常迅速地发展,与此同时,抗性杂草也开始发生与蔓延,因此,一些公司开始迅速开发既抗草甘膦又抗其它作用机制除草剂的作物,此种多抗性作物给种植者提供控制杂草抗性的措施,并使抗除草剂作物在农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