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论文通过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对杜仲翅果壳进行粉碎、筛选、烘干后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得PVC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了杜仲翅果壳粉的用量及粒径对(未添加DOP及添加DOP)W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对添加DOP与未添加DOP的性能对比,发现DOP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有明显的降低,而冲击强度则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杜仲翅果壳粉的用量的增加,杜仲翅果壳粉/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弯曲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硬度基本保持不变,杜仲翅果壳粉的粒径对杜仲翅果壳粉/PVC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植物纤维增强PS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木纤维、竹纤维和聚苯乙烯为主要原料,加入偶联剂、润滑剂、增塑剂等加工助剂,经挤出注塑制备聚苯乙烯/木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植物纤维种类和添加质量分数、偶联剂KH-550添加质量分数对PS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纤维和偶联剂的加入都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木纤维添加质量分数为25%,偶联剂KH-550添加质量为木纤维添加质量的1.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0.2MPa,86MPa和8.74%,缺口冲击强度随木纤维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木纤维和竹纤维填充的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麦秸粉为增强体,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热塑性塑料基体采用挤出方式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研究麦秸粉与HDPE、PP的配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速混合机在一定条件下对麦秸粉、热塑性塑料和其他助剂进行混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造粒,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对制备的麦秸粉/塑料复合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少量麦秸粉使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随着麦秸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提高的趋势;当麦秸粉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且冲击性能降低明显;本次试验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略高于PP基木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杨木粉、玉米淀粉和聚乳酸(PLA)为原料,甘油为相容剂,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PLA与木粉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下降,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逐渐增加;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木粉含量为18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分别为40.65 MPa和60.91 MPa;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9.64%减小到5.97%,而吸水率由5.38%增大到13.43%。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非金属粉润湿性能和缺口冲击断面形貌观察,分析研究了非金属粉添加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属粉可以同时改善非金属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低温冲击性能,但室温冲击性能降低;其中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低温冲击强度最大增幅分别为16.3%、41.5%、63.5%、100%、45.7%;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可作为聚丙烯的增强增韧填料。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稻壳粉/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分析了稻壳粉粒度及含量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稻壳粉/PP复合材料拉伸断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壳粉粒径和含量对PP复合材料性能有一定影响,稻壳粉粒径为245μm的PP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稻壳粉含量的增加,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下降,稻壳粉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模量均有最大值。稻壳粉含量较低时,其在PP中分散较好,与PP相容性好,复合材料为韧性破坏;稻壳粉含量较高时,稻壳粉有集聚现象,与PP相容性较差,材料的性能较低,复合材料为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木粉为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及不同抗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老化前,使用25%的MAPE可使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分别提高68.65%、29.60%和67.53%,所用的3种抗氧剂同样都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但均将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氧老化600h后,MAPE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强度值,耐老化效果优于使用抗氧剂的木塑复合材料,更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使用MAPE及抗氧剂均可提高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但MAPE增容将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而抗氧剂却将降低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8.
玻璃纤维/木塑混杂复合材料及其协同增强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固体废弃物中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回收后与废弃的木纤维以及短切玻璃纤维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备出混杂型木塑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长径比较大的L型玻璃纤维增强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冲击强度同时得到提高,而采用长径比较小的玻璃纤维增强时,弯曲性能和冲击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玻璃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破坏模式为玻璃纤维的拔出、玻璃纤维断裂、界面脱粘等。在玻璃纤维/木纤维/HDPE混杂体系中由于组元之间的协同增强作用,形成了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废PCB粉增强改性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裂解色谱-质谱、X射线荧光分析分析了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简称废PCB粉)的基本性质,并研究了废PCB粉对废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废PCB粉中含有约33.99%的溴化环氧树脂、约61.26%的短玻璃纤维以及约1.29%的铜。适量的废PCB粉对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十分突出,当用20%的PCB粉取代木粉时,可明显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在拉伸强度、弯曲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31.5%。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粉和PP塑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可降解的木塑复合材料,并通过对秸秆粉的含量、偶联剂的种类及其含量等因素的控制,研究上述因素变化对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秸秆粉质量分数达到30%时,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均为最佳;采用MAPP作为偶联剂且含量为4%时,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秸秆在农田随处可见,且经常被农民大面积的焚烧,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从秸秆粉的理化特性、膨化硝铵炸药的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秸秆粉作为膨化硝铵炸药的一种组分,可替代木粉在膨化硝铵炸药中的物理敏化作用。通过秸秆粉与木粉在膨化硝铵炸药性能中的对比试验研究,得出秸秆粉在膨化硝铵炸药中更有利于提高炸药的爆轰性能、更有利于炸药生产工艺的稳定、更有利于炸药生产的环保与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基复合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麦秸粉/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复合材料,利用60Co-γ射线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辐射改性。研究了辐射改性对麦秸粉/PBS-PBA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的含量为1wt%时,复合材料经30 kGy剂量辐射后,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0%、23.5%和6.5%;辐射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高温分解速率,使其热变形温度上升了约11℃,并增强了复合材料组分间的粘结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静电粉末涂装中出现的喷房溢粉问题,从粉末回收机理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多种静电收集器(ESP)的特点及其对高比电阻粉末收集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合理地选择,高比电阻静电收集器和试验参数完全可以实现对静电粉末涂装中粉末的有效收集,消除喷房溢粉.  相似文献   

14.
秸秆具有生物降解、绿色环保等特性,且来源丰富,在绿色纺织复合材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真空辅助法制备了长芦苇秆、麦秆、高粱秆、稻草秆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芦苇秸秆在整体和劈裂状态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比较了在劈裂状态下芦苇秸秆和其他3种秸秆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特征,分析了4种秸秆的红外光谱、表面润湿性、表面元素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4种秸秆均有相似的振动吸收峰位置,且它们表面微观结构差异较大,但其相同之处是表面均有硅元素、氧元素以及碳元素。同时4种秸秆都具有疏水性,芦苇秆、高粱秆、麦秆和稻草秆与水的接触角依次降低。在力学性能上,由于纤维素纤维在秸秆内合理有效分布使其出现结构物效应,秸秆增强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较拉伸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芦苇秆劈材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比芦苇秆复合材料高165.07%、55.72%。在4种秸秆劈材复合材料中,芦苇秆劈材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最好,其次是稻草杆、高粱杆、麦秆复合材料。秸秆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有利于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为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秸秆纤维制备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从秸秆的资源状况、使用价值出发,在浅析了秸秆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以及复合材料制品开发应用的现状;并指出了秸秆纤维制备复合材料的优越性及复合材料制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及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rfi纤维分析仪对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碳酸钙添加比例不同的烟草浆进行纤维检测分析,寻找适宜的检测条件,并检测生产线各工序段浆料,验证纤维分析的可靠性,以期将纤维分析仪运用到再造烟叶领域,实现对造纸法再造烟叶浆料的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浆纤维分析所需的样品量应为100 mg/L,用于纤维分析的样品温度应与室温接近,烟草浆样品存放时间的长短对纤维分析结果无影响,纤维分析仪将碳酸钙误判为细小纤维而进行分析使得细小纤维面积比例这一检测项目与真实值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小麦制粉、颗粒化食品、液体食品胶囊化、功能性食品的原理及意义 ,从而表明了粉体技术与食品的密切关系。粉体技术的发展为食品的多样化、功能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片状氧化物粉体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片状粉体具有特殊的二维平面结构和较大的径厚比 ,应用于颜料、涂料、化妆品和汽车面漆等产品时 ,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片状氧化粉体的合成与性能 ,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玉来杨斌  翟启杰 《材料导报》2007,21(F11):167-169,180
纳米金属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合金化法(MA)、惰性气体冷凝法(IGC)、等离子雾化法、超声化学合成法等。综述了纳米金属复合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潜在的纳米金属复合粉末制备技术——微滴凝固技术,并时今后的研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纳米氧化锆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初步研究了己二酸,硬脂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对粉体的极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己二酸,硬脂酸中的羧基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发生类似于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并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锆粉体由极性转化为非极性,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