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杨文甲 《中国钼业》1995,19(4):24-26
研究了粉冶TZM钼合金薄板轧制工艺,通过850~1000℃低温开坯、横轧、叠轧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不用传统轧制工艺.可生产出0.25mm×310mm×420mm高质量的TZM合金薄板,满足用户的高性能和高精度的技术要求。为改进钼合金板材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TZM钼合金薄板轧制工艺研究:低温开坯、横轧、叠轧等工艺试验,其结果表明,不采取传统轧制工艺,而用低温开坯、横轧、叠轧可生产出高质量的TZM合金薄板,满足用户的高性能和高精度的技术要求。为改进钼合金板材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W-Cu混合粉末中加入0.1%~2.0%(质量分数)的有机添加剂,在60~150℃温度下温轧成生板坯,然后进行液相烧结,获得W-20Cu合金板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末轧制速度、轧制温度与添加剂含量对生板坯密度的影响,并对烧结板材的密度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与添加剂含量对粉末轧制板坯密度有显著影响,二轧制速度对生板坯密度的影响较小。随轧制温度升高,W-20Cu生板坯的密度增大,烧结板材的孔隙尺寸逐渐减小,孔隙率逐渐降低,烧结密度相应提高;随添加剂含量增加,板坯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轧制温度为150℃,添加剂含量为0.3%时,生板坯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85.38%,液相烧结后获得相对密度为99.65%的W-20Cu合金板材,金属Cu元素在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烧结、轧制工艺对比试验,研究了粉末粒度、形貌和烧结工艺对大型钼烧结板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轧制方式对LCD溅射靶材用大尺寸钼板微观组织、织构以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影响LCD溅射靶材用大尺寸钼板组织、织构及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制备大型烧结钼板坯可选用颗粒大小较为均匀、分布疏松、粗细搭配合理的中等粒度钼粉;相比普通钼板坯而言,通过延长保温时间,1900℃高温氢气中频烧结,可制备轧制大尺寸钼靶材用大型钼板坯;LCD溅射靶材用大尺寸钼板轧制总加工率需大于70%;采用1火次多道次单向轧制工艺,正常轧制的LCD溅射靶材用长条形钼板再结晶退火后可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组织;由于纵向开坯轧制阶段的不均匀变形(非正常轧制),导致包覆横轧得到的LCD溅射靶材用宽幅矩形钼板再结晶退火后组织不均匀,细晶粒和粗大晶粒并存;单向正常轧制的LCD溅射靶材用长条形钼板再结晶退火后近表层无明显优先织构取向。纵向开坯轧制,然后用包覆换向横轧得到的LCD溅射靶材用宽幅钼板再结晶退火后近表层存在较强的{0,0,1}〈1,-1,0〉、{0,0,1}〈6,-1,0〉和{0,1,1}〈1,0,0〉织构。  相似文献   

5.
不同粒度钼粉对板材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不同粒度及形貌的钼粉进行压制烧结成为板坯,再进行轧制加工及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观察其显微组织后发现:在同样的烧结工艺下,大粒度钼粉及小粒度钼粉烧结组织的晶粒较大,普通粒度钼粉烧结组织的晶粒细小;在同样的加工工艺下,普通粒度钼粉制备的板坯组织粗大,大粒度钼粉制备的板坯组织较细,小粒度钼粉制备的板坯组织最细小;在1 150~1 200℃退火时,普通粒度钼粉制备板坯的再结晶晶粒数少而晶粒粗大,大粒度钼粉板坯的再结晶晶粒数次之,小粒度钼粉板坯的再结晶晶粒最小;1 300℃时小粒度钼粉板坯的晶粒长大速度最快,而普通粒度钼粉板坯次之,大粒度钼粉板坯最慢。  相似文献   

6.
粉末冶金TZM合金板材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ZM合金是目前广泛应用、性能优良的工业钼合金。本文介绍了供热等静压机隔热屏及大功率陶瓷发射管专用,厚度为、0.5mm的粉末冶金TZM合金板材的室温及1000~1400℃下的机械性能,1100℃及1200℃时的持久性能,弯曲塑—脆转变温度,杯突性能及再结晶行为;简述了该板材的织构特征及其与机械性能的关系;文章还探讨了试样的状态及取向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钼业》2008,32(5):47-47
一种粉末冶金制备钼合金TZM的方法,涉及一种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难熔金属合金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选用费氏粒度在5~10μm,最大颗粒不大于10μm的氢化钛和氢化锆颗粒,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TZM钼合金的。本发明的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钼合金TZM的方法,通过添加颗粒细小的合金元素粉末;由于第二相颗粒尺寸小,使烧结过程扩散均匀;提高了材料组织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粉末冶金轧制制板工艺中,原始粉末颗粒对还原、烧结和轧板工艺特性以及钼板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粒度高纯MoO3进行还原、烧结和轧制制备0.5 mm厚的钼板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原始粉末颗粒对MoO2、钼粉以及钼板制备工艺性能和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段还原制备的3种MoO2还原程度及微观形貌差异较大;二段不同还原工艺制备的钼粉指标也不同,大粒度钼粉的D50、D90/D50值都比小粒度钼粉的低,且团聚少,均匀分散;相同烧结、轧制工艺条件下,大粒度三氧化钼经还原、烧结制成的钼板坯性能较好;小粒度三氧化钼经950℃还原及后续加工制成的0.5 mm钼板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粒度W粉分别和Cu粉混合均匀后,在100℃温轧成形获得钨铜生板坯。在1 350℃对生板坯进行液相烧结,获得钨铜合金板。研究了W粉粒度对钨铜生板坯密度和厚度的影响,探索了W粉粒度对烧结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粉粒度的增大,粉末温轧得到的钨铜生板坯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厚度出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W粉粒度越大,生板坯液相烧结后,获得的合金板坯的相对密度变化幅度越小,体积收缩率也越小。但W粉粒度越大,液相烧结过程中,W颗粒之间越难形成烧结颈,不利于生成金属W骨架,降低合金烧结板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冷轧薄板的生产过程中,金属晶粒经过冷变形,晶粒将随着变形方向拉长。这种变化将导致力学性能等的变化。再结晶退火是冷轧薄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研究冷轧薄板再结晶温度以及压下率对再结晶温度的影响,对冷轧薄板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为冷轧薄板生产时退火工艺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钼钛锆(titanium zirconium molybdenum alloy,TZM)合金粉末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25%、0.50%、1.00%的HfC粉末颗粒,利用粉末冶金结合轧制变形的方法制备多元复合强化钼合金。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能谱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HfC颗粒对TZM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HfC颗粒可以抑制TZM合金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的长大,但添加量超过0.50%时,抑制效果减弱。当HfC颗粒质量分数为0.25%时,TZM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最强,维氏硬度最高,塑性最优。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principle that carbonyl nickel powder can be processed into rod and strip by the technique of plastic working of sintered billets, and an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owder is pressed isostatically under a pressure of 9 kg/mm2 into cylindrical billets, which are then sintered in hydrogen with a dew point between –20 and –30°C at a temperature of 1350°C for 5 h. To obtain sheet, the cylindrical billets are forg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1200-900°C into bars, which are first subjected to surface milling or planing and then to hot and cold rolling into sheet and strip. The resulting strip has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yield of sound metal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powder to strip is 85%.Further work is in progress on the use of pressed sheet bars, which may be expected to shorten and simplify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raise the yield of sound material to 95%.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 4 (64), pp. 29–36, April, 1968.  相似文献   

13.
针对MHC合金粉末的冶金制备工艺及其烧结坯性能、锻造态和经热处理后的MHC合金棒组织与力学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粉末冶金工艺参数可制备出适宜于锻造加工的MHC烧结棒坯;相比于烧结坯,经88.6%锻造比锻造后MHC合金棒材的硬度、强度显著提高;经88.6%锻造比锻造后的MHC合金棒材的完全再结晶温度高于1500℃,经1200℃保温1 h热处理后,MHC合金棒材的室温强度Rp 0.2>770 MPa,硬度达到HRA 66.5;真空气氛下800℃高温拉伸强度Rp 0.2>450 MPa,延伸率大于18.5%。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HC合金棒材具备显著的室温高强高硬特性和良好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葛琼 《鞍钢技术》1997,(1):55-58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KQ235BF钢冷轧薄板表面缺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冷轧薄板表面缺陷是由于钢锭在均热炉内加热过程中生成的铁鳞即氧化铁皮在开坯和轧钢过程中未完全脱落和清除而被轧入钢基表面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芳 《炼钢》2006,22(3):22-25,48
介绍了冷轧薄板表面主要缺陷的形貌、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表明:冷轧薄板表面缺陷主要分为常规缺陷和非常规缺陷两大类。常规缺陷的产生与冷轧工艺质量密切相关,而非常规缺陷的形成机理则比较复杂,可能在炼钢工序也可能在轧钢工序形成,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产690合金成品管晶粒组织均匀性控制差的问题,引入不均匀因子Z评定组织均匀性,设计单、双道次冷轧和退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690合金荒管经变形量50%的单道次冷轧,在1100℃下保温5 min的中间退火处理后晶粒组织最均匀;荒管经一二道次变形量依次为50%、70%的双道次冷轧,两道冷轧工序之间采用1100℃保温时间5 min的中间退火,最后在1060℃下保温5 min或者1100℃保温3 min进行固溶处理获得的组织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条状缺陷是IF钢冷轧板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针对邯钢IF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条状缺陷,分析了该类条状缺陷的成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措施。通过SEM-EDS分析发现条状缺陷内部存在大量的小尺寸Al_2O_3颗粒,分析其来源于铸坯中大型Al_2O_3夹杂物。对不同浇注阶段铸坯进行SLIME法大样电解并采用SEM-EDS分析其大型夹杂物类型,发现在交接坯和换水口坯中存在较多的大型Al_2O_3夹杂物,分析其来源为水口结瘤物。综合分析后得出此类条状缺陷成因是水口结瘤物脱落被卷入结晶器,并在铸坯中形成大型Al_2O_3夹杂物,进而在冷轧板轧制过程中形成表面条状缺陷。  相似文献   

18.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通过在普通换热管内表面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金属层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的效果,多孔层的烧结温度对基管性能不能有损伤,同时要求多孔层本身孔隙连通,与基管结合较好,且耐蚀性与基管相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白铜基管(BFe10-1-1)的管内多孔层烧结合金粉末Cu-10% Ni-20% Zn-2% Sn(质量分数),该粉末成分耐蚀性优于基管。烧结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粉末在940℃下烧结时对基管性能无损伤,烧结后与基管结合良好,同时粉末多孔层内部孔隙均匀联通;进一步的应用实验也证明,该多孔层合金粉末具有非常好的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温轧制工艺对AZ31B镁合金微观组织、织构以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轧制状态下,随着轧制温度从450℃升高至525℃,合金组织内部动态再结晶逐渐增多,孪晶数量不断减少,同时组织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改善,基面织构强度也呈下降的趋势。经350℃保温60min退火之后,合金板材内部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孪晶组织消失,显微组织更均匀,板材基面织构强度也进一步减弱。由于基面织构强度的减弱,合金板材的室温成形性能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得到显著提升,其杯突值由450℃时的5.6mm增大到525℃下的6.3mm,比450℃下的5.6mm提高了约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