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粉煤灰机械研磨后热学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经过机械研磨后的热学性质的变化。不同的机械研磨方式 ,粉煤灰的热学性质表现不一样 ;对于同一种机械研磨方式 ,不同粉煤灰的热学性质有一些共同之处。粉煤灰机械处理之后热学活性的增加 ,机械热效应在研磨中起重要作用。DTA峰温的提前 ,实质是粉煤灰颗粒在机械能的作用下位能升高 ,不稳定趋势加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研磨珠直径对镀层细化及性能的影响,在硫酸盐酸性镀铜溶液中添加玻璃珠,玻璃珠的运动对A3钢表面产生机械研磨作用(MA),并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硫酸盐酸性镀铜层相比,机械研磨镀铜层的膜厚和孔隙率降低,硬度、耐蚀性、防渗碳性能提高;机械研磨镀铜层的晶粒尺寸大小随着研磨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研磨珠直径为8 mm时,镀层的晶粒尺寸小于2μm,硬度达到168.3 HV,孔隙率为0.6个/cm~2,渗碳层的厚度为40μm.  相似文献   

3.
光纤连接器端面超声机械研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光纤连接器端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改善连接器光传输性能,探讨了在机械研磨的界面上引入超声能的复合研磨方式,设计了相应的超声机械研磨装置.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机械研磨效率是机械研磨的4~8倍,光纤表面粗糙度达到2~5nm,插入损耗小于0.1dB、回波损耗小于-60dB.研究表明,超声机械研磨技术可以提高光纤连接器的研磨效率和质量,使传输性能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目前混合基元粉末机械合金化(MA)及金属间化合物或合金粉末机械研磨(MG)制备非晶态合金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机械合金化及机械研磨形成非晶态合金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陆枫 《中国科技博览》2014,(41):203-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热学计量也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起初,人们仅仅知道温度与热学计量有关,而其他热力传导却被人们忽视,近几年来,在材料科学中,一些热学计量开始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本文以实验楼空调设计为研究对象,大力开展对热学计量在计算机辅助数据采集实验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湿法超细研磨中α-氧化铁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体在机械研磨时会发生机械力活化现象.本文对湿法超细研磨条件下颜料级α-Fe2O3的机械力化学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研磨时间样品的粒度、XRD分析、SEM分析以及颜料性能的测试,对α-氧化铁粉体机械力化学效应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颜料级α-Fe2O3颗粒在湿法超细研磨体系中,其颗粒分散性明显提高,但表观粒度变化不大,原级粒度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有部分颗粒出现增大现象;晶体的显微应变和晶粒尺寸都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先减小后增大,这表明颗粒在湿法研磨的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力活化现象.另外,在湿法机械力超细研磨体系中颜料级α-Fe2O3颗粒的遮盖力明显提高,亮度、红色度小幅度降低,而黄色度略有增加.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机械力活化后的α-Fe2O3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然后再在其它颗粒表面重新结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累积研磨时间白云石样品的粒度、浆料中离子浓度和物相分析,研究湿法研磨时白云石的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白云石在湿法超细研磨时,颗粒粒度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地减小;浆料中Mg2+和Ca2+的浓度则先是显著增大后趋于平稳增大,表明白云石超细粉碎过程可以使碳酸镁和碳酸钙在溶液中溶解度有所增大,直至达到溶解和结晶动态平衡;晶体的显微应变和晶粒尺寸都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在湿法研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力的作用使得白云石的晶体发生了畸变。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理论和计算技术结合计算机的威力,提供了在原子层次上了解纳米材料及其演化过程细节的可能性,具有无先例的准确性,使纳米材料设计和性能预测成为可能。本文首先概送了计算机模拟的理论方法和作用,扼要地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纳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不同软段含量的一系列聚氨酯相变储能材料(PUPCMs),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重(TGA)表征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同时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PUPCMs的热学性能,实验发现,外力场影响材料的性能,使材料的熔融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挤出过程中螺杆类型的变化对玻纤增强阻燃聚己二酰丁二胺二次料(RGFFRPA46)的玻纤长度、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采用长径比为4.3∶1的单螺杆挤出后,RGFFRPA46的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为4.4%和3.6%,热性能下降不明显。随着单螺杆长径比增加为40∶1,RGFFRPA46在挤出过程的停留时间加长,受到剪切作用增加,导致RGFFRPA46挤出后的玻纤平均长度、力学和热学性能下降幅度增加。当RGFFRPA46采用螺杆长径比30∶1、直径为30mm的双螺杆挤出后,其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33.2%和23%,并且热学性能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研磨和表面改性的方法,制备了硅烷接枝高岭土粉体。利用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和沉降性能测试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研磨提高了硅烷与高岭土的反应活性,使其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与直接改性高岭土相比,沉降体积由3.2mL提高到7.6mL。将高岭土原矿、直接改性高岭土和磨剥改性高岭土分别与聚乙烯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研磨改性高岭土对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补强性能,并且在填充量为10份时达到最佳,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纯聚乙烯提高了3.7MPa。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并采用机械研磨还原法,制备了还原的氧化石墨样品,研究了机械研磨时间对还原性氧化石墨导电性的影响。采用XRD、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和化学成分表征,发现机械研磨能使氧化石墨的含氧官能团减少;在一定时间内研磨能还原氧化石墨,研磨时间过长又会重新氧化;机械研磨20h,还原性氧化石墨样品的导电性最高,为26S/cm,继续研磨,还原性氧化石墨样品的导电性又会下降。结果表明,机械研磨法能够还原氧化石墨,且与研磨时间有关,为还原氧化石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碲锌镉(CZT)晶片表面的机械研磨和机械抛光工艺.采用不同粒度的Al2O3磨料对CZT晶体表面进行机械研磨和机械抛光,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变化对CZT晶体表面质量、粗糙度、研磨速度和抛光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研磨采用粒度2.5μm的Al2O3磨料,最佳的研磨压力和研磨盘转速分别为120g/cm.和75r/m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质量优异的掺Sr^2 的α-BBO晶体,XRD结果证实所制备的晶体为高温相,透过率及双折射率分析显示掺Sr^2 不影响α-BBO晶体的光学性能,DSC-TG分析及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表明Sr^2 的掺入对其热学性能的影响不大,同时还对晶体的缺陷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显示籽品的完整性是影响晶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挤出过程中螺杆类型的变化对玻纤增强液晶聚合物二次料(RLCP-6130)流变、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长径比为30∶1、直径为30mm的单螺杆挤出,RLCP-6130的流变和热性能下降幅度最低,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低于8.4%和7.6%。随着单螺杆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加,复合材料在挤出过程的停留时间加长,受到的剪切作用也增加,材料的玻纤平均长度、力学和热学性能下降幅度增加。RLCP-6130采用双螺杆(L/D=30,Φ=30mm)挤出时,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超过50%和21%,剪切黏度和热学性能也出现最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Cu-10wt%N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u-10%(质量分数)Ni合金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对处理不同时间样品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Cu-10%(质量分数)Ni合金实现了表面纳米化.处理时间30min时,表面晶粒尺寸为42.92nm,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晶粒逐渐细化,强烈变形层逐...  相似文献   

17.
以异丁胺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Aminopropyllsobutyl POSS,POSS-NH2)作为插层剂对累托石(Rectorite,REC)进行有机化处理,并应用于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体系,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POSS-NH2自组装改性累托石/三元乙丙橡胶(POSS-REC/EPDM)复合材料。考察了POSS-REC在橡胶体系中的剥离行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POSS-REC添加量较低时形成较均一的插层-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POSS-REC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最佳,与纯EPDM橡胶相比,其拉伸强度提高245.5%,断裂伸长率提高113.3%,热分解温度提高7.7℃。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机械力球磨激发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研究了机械力活化前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性能变化,并对机械力活化粉煤灰及其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力球磨活化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水化反应速度加快,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高至79.97MPa,具有更好的抗冻融性能。XRD、FT-IR和SEM分析表明机械力活化前后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水化产物主要为无定形凝胶;机械力作用能有效提高粉煤灰活性,使地聚合反应更充分;活化后地聚合物样品结构更加致密,为高性能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手工研磨法和湿固相机械球磨法制备CeO2粉末。通过改善室温固相反应中反应物的接触情况,以增加有利于反应的缺陷浓度,改善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使室温下的固相反应得以进行。产物用SEM进行表征。由于机械作用可使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晶体受破坏而细化,同时,反应原料之间的机械化学反应出可促进这一细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固相机械球磨法简便易行,煅烧产物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最后讨论了这两种研磨方式对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机械力对花生壳纯化纤维素进行逐级开纤处理,研究了不同尺度纤维素纳米纤丝(CNF)的微观形貌,采用抽滤法将CNF制备成膜,对比分析了不同样品的断面特征、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研磨可从花生壳纯化纤维素中剥离出直径约200nm的CNF,纤丝制备成膜后结构较为疏松,层间距大,再经高压均质和超声连续处理可制备出高长径比花生壳CNF,纤丝直径分布在15nm左右,成膜后在膜断面形成了紧密连续结构。经研磨-均质-超声逐级细化后的CNF膜的透光率可达66.7%,相比研磨膜提高了近40%,同时表现出极佳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181MPa和7.1GPa,较研磨膜分别提高了99%和22%,断裂伸长率亦提升至7.3%。此外,该薄膜的热膨胀系数低至12.2ppm/K,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