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20多年,各级政府实施了60个治理项目,投资了几十个亿,但至今滇池水质改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及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各种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加上滇池地处盆地最低点,污染物基本上都随水流入滇池。而滇池所处地域地貌条件,决定了其径流面积小,水资源量少,蒸发量大,使滇池富营养化及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使滇池处于严重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难之中。滇池污染治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需要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采取更直接有效的措施--通过建设主城区截污工程和外流域引水工程,来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加快污染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峻岭 《水利天地》2014,(11):12-13
<正>滇池污染历经20年治理,截至目前总投入超过600亿元,治理效果却令人揪心,其中究竟值得探寻。工业污水与"龙多不治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曾是滇池原本的模样,也是云南人记忆中的滇池。但如今,身在滇池边,所能看到的,只剩下被污染过的湖水。自1993年治理滇池起,至今已投入超600亿元,滇  相似文献   

3.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型的湖泊,已进入湖沼发育史的老年期。当前滇池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太少。只有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难度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滇池治理的难度表现在面污染治理、底泥污染治理和需要投入巨量资金等3个方面。工程措施治理滇池水体污染的方针是“削污引清”。设想工程措施治理滇池分三个步骤,约需时间25~30年。  相似文献   

4.
从五里湖谈太湖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喜 《中国水利》2004,(14):19-21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生活、工业污水入湖,湖水被严重污染.近年来,无锡市为治理五里湖水污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治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里湖的污染实践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结合五里湖治污实践,对太湖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变化环境下滇池污染具有一些新特点,如污染源数量逐渐增多,情况更加复杂;点源污染程度加重,面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物入湖过程发生变化;水体环境演变情况趋于复杂化;过程控制难度加大。滇池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分析了滇池污染源、水质及其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和现阶段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滇池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工业结构以减少污染,提出了整个流域、全过程、综合治理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如综合治理、内源污染疏浚、生态修复、跨流域调水、公众参与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金艳 《吉林水利》2010,(10):55-59,68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可避免地成为昆明市沿湖地区唯一的纳污水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流域人口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入湖污染负荷逐年上升,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大型湖泊之一。文章通过对入滇池河道污染途径的分析,概述了截污工程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大战略转折期,滇池流域以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及历经三十年的治污经历,超前地进入了转折期,尤其是在城市面源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系统梳理了滇池流域的城市面源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措施及成效,针对存在的调蓄体量不足,雨天超量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染削减效能低,基于现有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人湖河道治理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治理、入湖口湿地等工程建设,达到改善滇池水环境的目的。本文以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调查分析河道污染状况及成因,研究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一生态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并加以综合应用,最终实现减少流人滇池的城市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提升河道行洪能力的综合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变化环境下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化环境下滇池污染具有一些新特点,如污染源数量逐渐增多,情况更加复杂;点源污染程度加重,面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物入湖过程发生变化;水体环境演变情况趋于复杂化;过程控制难度加大.滇池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分析了滇池污染源、水质及其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和现阶段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桂葫  祝万鹏 《给水排水》2003,29(12):103
随着滇池流域点源排放的逐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滇池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的首要贡献者.掌握面源释放规律并加以有效控制是当前滇池污染治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清顺  何兴  王和芬 《人民长江》2018,49(9):103-106
云南省为保证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工程顺利运行,依据相关保护条例、管理办法,确定了联合调度基本原则。通过编制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近期及年度联合调度方案,建立了运行调度管理体制机制。联合调度方案的实施对保证德泽水库提水补充滇池,解决滇池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自建成运行至今已累计向滇池补水15.78亿m3,使滇池外海水质好转趋势明显,主要污染因子呈下降趋势,达到了预期效果。所制订的联合调度方案对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容量总量控制和水质目标管理是有效落实“水十条”和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湖泊水质保护的最佳管理办法。以变化条件下滇池流域水资源条件和独特的水循环过程为背景,采用精细化的数值模拟手段,重新核算了滇池水环境容量;同时分析了滇池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提出入湖河流水质浓度的分区和分时段控制限值,并制定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目标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滇池宝象河水体氨氮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象河作为流入滇池的第二大河流,其水质状况将影响滇池的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宝象河主要耗氧污染物之一氨氮(NH_3-N)含量的动态监测与研究,探讨了宝象河水体氨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宝象河流域水体NH3-N浓度在雨季主汛期达到最低值,在枯水季节12月至次年1月达到峰值,随季节变化大致呈现旱季升高,雨季降低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上游白土镇到下游入滇口水体NH_3-N浓度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流域内频繁的农业生产活动及生活污水汇入是影响宝象河水体氨氮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宝象河的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宝象河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控制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池水污染、生态恶化 ,近 10年综合治理仍未能逆转。认为导致滇池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城市发展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难以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滇池逐步演化成半封闭湖泊 ,加上数十年污染负荷剧增 ,加速了生态环境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改善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有 :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污染物 ;引水济昆 ,缓解流域水资源匮乏 ,从根本上提高滇池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菜花生长环境水(路南长湖水)处理作阴性对照,以滇池5个样点的水样处理作阳性对照,利用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技术监测评价滇池水质污染物致突变的情况,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千分率及污染指数.结果表明:滇池5个样点的水样均使海菜花花粉母细胞微核千分率急剧增加,用海莱花水生植物建立的水体环境污染检验系统,可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滇池存在pH值和蓝藻浓度双高的生态问题,利用自动监测周报数据,分析了2004—2018年滇池最有代表性的观音山断面pH值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在该时段内,pH值超标率普遍较高,极端pH值高达10.4。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高pH值对滇池生态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的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限制作用以及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潜在促进作用。为更好地保障滇池生态治理成效和促进生态修复进程,建议加强滇池高pH值形成机制研究,加强入湖河流和牛栏江引水工程对滇池高pH值的减缓作用,加强滇池pH值内源污染治理研究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位于昆明市下游的滇池,因受市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当地污水的影响,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急需治理。污水灌溉与污水处理相结合的土地系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措施。本文阐述了将该系统用于公厕污水处理的工程构造型式与运行管理方式,建立了示范应用工程,开展了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公厕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厕所冲洗,可获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并可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流域水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基于滇池流域相关区域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生态景观等对水资源需求,采用MIKE BASIN作为技术工具,研究了滇池流域多水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系连通的工程方案。在保障滇池生态修复补水和昆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外调水、本区水、城市再生水的多源水联合调度,构建了滇池流域"清水入湖、中水回用、清污分流"的健康水循环模式,以便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支撑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