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双氧水质量浓度、温度、pH值和重金属离子等;探讨了纯棉织物氧漂过程中产生破洞的原因及织物强力损失情况.在生产中具体的解决措施是,规范各工序的操作方法及控制手段,如适当降低双氧水和烧碱质量浓度,织物避免接触重金属离子,采用退煮一漂两浴法工艺,选用螯合型或络合型稳定剂等.  相似文献   

2.
《印染》2021,(5)
比较了硅酸盐类、镁盐类氧漂稳定剂及耐碱氧漂稳定剂TF-122G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对棉织物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氧漂稳定剂TF-122G在高温高碱条件下,对双氧水有更好的稳定效果,可提高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经连续汽蒸氧漂工艺处理后能赋予织物更高的白度,适用于全棉针织、机织物的连续碱氧一浴汽蒸氧漂工艺。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测试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水接触角、油接触角、静水压值及拒水拒油等级,研究拒水拒油剂质量浓度、架桥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因素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采用防水剂3679A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如下:防水剂3679A质量浓度30 g/L,架桥剂3523质量浓度4. 5 g/L,100℃下预烘120 s,165℃下焙烘90 s。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碱氧漂白加工过程中的能耗、污染及织物强力损失等问题,将仿酶型金属化合物卟啉铁作为新型低温漂白催化剂应用于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加工。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催化剂质量浓度、pH值、双氧水质量浓度、漂白温度及漂白时间等工艺因素对低温漂白后棉织物白度和拉伸断裂强力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卟啉铁质量浓度为0.001 g/L、30%双氧水质量浓度为2 g/L、漂白温度为60℃、pH 值为12 及漂白时间为45 min 的条件下,漂白后棉织物的白度可达75.02%,强力保留率为91.9%,其白度高于常规碱氧漂白和四乙酰乙二胺(TAED)活化漂白工艺,断裂强力优于常规碱氧漂白工艺但低于TAED 活化漂白工艺。  相似文献   

5.
棉织物酶氧退煮漂-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净棉酶GX-1用于棉织物酶氧退煮漂-浴法工艺。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取最优工艺的基础上,探讨尿素对棉织物前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酶氧-浴最佳工艺条件为:净棉酶4.5g/L,双氧水12mL/L,温度95℃,处理时间60min,pH值10~10.5,浴比1:30;经净棉酶处理后棉织物的白度和毛效优于碱氧退煮漂-浴法工艺,而且织物的强力损失少;在棉织物酶氧-浴法工艺中添加尿素,有助于提高织物白度、毛效,并能减小强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将净棉酶GX-1用于棉织物酶氧退煮漂-浴法工艺。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取最优工艺的基础上,探讨尿素对棉织物前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酶氧-浴最佳工艺条件为:净棉酶4.5g/L,双氧水12mL/L,温度95℃,处理时间60min,pH值10~10.5,浴比1:30;经净棉酶处理后棉织物的白度和毛效优于碱氧退煮漂-浴法工艺,而且织物的强力损失少;在棉织物酶氧-浴法工艺中添加尿素,有助于提高织物白度、毛效,并能减小强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精练酶JLC和活化剂等对纯棉纱布进行一浴两步法煮漂前处理,以处理后纱布的白度、润湿性和断裂强力为评价指标,探究精练酶质量浓度、精练时间、精练温度、pH值、双氧水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的煮漂工艺为:第一步,加入精练酶JLC 14 g/L,pH值8,65℃精练40 min;第二步,加入双氧水16 g/L,80℃漂白70 min,添加6 g/L四乙酰乙二胺(TAED),整理后纱布的白度为78.1,且对纱布强力基本没有影响;添加8 g/L乙酰基胍,整理后纱布白度为78.2;添加4 g/L氧漂促进剂得到的纱布白度为77.5。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乙醇提取制得的绿茶提取物作为紫外线吸附剂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其中壳聚糖前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探讨了各因素对紫外线屏蔽效果的影响,得出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的最优工艺为:壳聚糖浓度4 g/L,绿茶提取物浓度6 g/L,浸渍温度50℃,时间50 min。经优化工艺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经过30次洗涤后,其UPF值仍保持在45以上,具有良好的功能耐久性,且织物经复合整理后服用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唐绿蓉  洪枫 《印染》2010,36(23)
采用纸浆酶、纤维素酶和碱性果胶酶对棉织物进行氧煮漂一浴工艺处理,考察pH值、温度和双氧水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纸浆酶、纤维素酶和碱性果胶酶的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8,5和11;三种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70℃,且对双氧水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酶氧煮漂一浴工艺的可行性,关键在于寻找耐高温、耐双氧水和最适pH值的高稳定性碱性酶。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持久抗菌功能,制备了一种聚磺酸甜菜碱(PSPB)抗菌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PSPB质量浓度、浴比、浸泡时间、烘焙温度与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抑菌圈大小的影响,得到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采用活菌计数法对经优化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及耐洗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抗菌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SPB质量浓度54 g/L,浴比1∶30,浸泡时间50 min,烘焙温度170 ℃,烘焙时间150 s。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表征证实PSPB成功合成且成功接枝到棉纤维表面。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87%、99.99%,且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PSPB抗菌棉织物的强力与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高品质的耐久性抗菌棉织物,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硫、氮共掺杂TiO_2溶胶,通过浸渍和热处理将掺杂TiO_2负载于棉织物上制得抗菌织物。分析了表征掺杂TiO_2的吸收光谱和抗菌织物的显微结构;测试了不同整理工艺所制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带液率80%、烘干温度130℃、烘干时间80 min时,所制得抗菌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99.5%,经20次洗涤后,其抑菌率仍达93.3%;抗菌织物的强力、吸湿、白度、pH值等满足服用性能和安全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有效地综合评价抗菌整理织物的服用性能,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壳聚糖抗菌棉织物洗涤前后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评价织物的服用性能比等权关联度可信度高;壳聚糖抗菌整理对棉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整理样经洗涤后的服用性能与原样经洗涤后的服用性能相比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邓炳耀  高卫东  姚静  卢娜 《丝绸》2006,(1):30-31
探讨了洗涤次数对壳聚糖抗菌整理棉织物抗菌时效性和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抗菌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洗涤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性;经整理的纯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略低于未整理织物,而悬垂性好于未整理的织物,增强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涤盖棉织物传统染整工艺流程长、能耗水耗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使用高耐碱高耐氧漂分散染料构建涤盖棉织物的漂棉染涤一浴一步加工工艺。通过耐碱性和耐氧漂性评价,确定所选用的分散染料在强碱和氧漂条件下的应用稳定性。探究了漂棉染涤一浴工艺中双氧水浓度、漂白阶段保温时间及涤纶染色阶段保温时间对涤盖棉织物棉组分白度值和涤组分K/S值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质量浓度2 g/L,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30 min。结果表明,漂棉染涤一浴工艺和传统工艺处理后的涤盖棉织物,棉组分白度值均接近80,涤组分色差值小于1.0,色牢度级别均超过4级,且漂棉染涤一浴工艺加工的涤盖棉织物强力损失更小。漂棉染涤一浴加工工艺可实现涤盖棉织物的短流程清洁加工。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研究柠檬酸的浓度、次亚磷酸钠的浓度、焙烘温度与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活性黄B-4RFW染料上染柠檬酸免烫整理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免烫整理对织物的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变免烫整理工艺的条件下,免烫织物的免烫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织物强力也明显改变,织物的白度受到影响;在不同的整理工艺下,染色织物的K/S值基本上随着整理工艺条件的加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5,(10)
采用硫酸钛-尿素水热法在棉织物上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以紫外线透过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质量浓度等对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洗涤10次后织物的UPF值仍达50+,织物氨气去除效果较好,断裂强力下降10.6%,白度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纤维混纺织物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代尔、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织物前处理时,为确保织物纤维中壳聚糖含量损失最少,对其精练过程中的温度、pH值、精练剂以及氧漂过程中双氧水浓度、双氧水稳定剂浓度进行了因素分析,通过检测织物中壳聚糖含量、织物的胀破强力以及织物表面含杂的情况,确定了壳聚糖纤维混纺织物前处理的最佳工艺:精练时,温度95℃,精练剂选用THR-203,用量1.5 g/L,氢氧化钠0.6 g/L(调节pH值至11.5);氧漂时,精练剂THR-203用量1.2 g/L、氢氧化钠1.5 g/L,双氧水3 g/L,双氧水稳定剂WP-1用量为3 g/L。经最佳精练工艺和最佳氧漂工艺条件处理织物后,织物的强力可满足服用要求,壳聚糖含量损失较少,布面杂质少,达到了染色半制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棉织物传统氧漂工艺对纤维损伤大、耗碱量大、耗水多、污染严重。中性氧漂精练剂WS-23为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是一种具有双氧水活化作用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渗透、乳化及练漂功能。文中采用精练剂WS-23对棉织物进行免酸洗中性氧漂一浴工艺进行漂白,并与传统碱氧工艺、茶皂素漂白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棉织物免酸洗中性氧漂一浴工艺于110℃漂白30 min,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与传统碱漂工艺、茶皂素漂白工艺相比,处理后织物质量损失率较小,手感舒适,强力值好;氧漂后织物可直接出缸或续缸接漂,具有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染苑精萃     
《印染》2009,35(3)
楝树提取物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纺织品的高效卫生整理,棉织物免烫整理新方法——Econtrol MXL,医用棉织物的抗菌/拒血复合整理,纳米粒子无机抗菌剂,一种新型的有机硅柔软剂,BTCA免烫织物在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的衰变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