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碱性浴、酸性浴、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和废水治理的效果。更适合于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2.
大豆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变性浴染色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洁 《针织工业》2005,(11):41-42
介绍了大豆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着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和废水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豆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着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和废水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Remazol RR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emazol RR系列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染色性能进行了系统实验,旨在探索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碱性浴和变性浴染色的基本染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砜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碱性浴理想染色温度为60~70℃,中色染色的纯碱用量为4~6 g/L.乙烯砜活性染料较佳的酸性浴染色pH值为3~4,续染时间为40 min.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Cibacron FN系列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进行了系统实验,探讨了大豆纤维变性浴染色的基本染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一氟均三嗪及改良的乙烯砜型双活性基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最佳的变性浴染色pH值为3~4,续染时间为60min,染色温度为70℃,对大豆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明显提高得色量和固色率,染色残液的色度明显减少。选用合适的固色剂固色后,可获得与碱性浴相当的色牢度,并有较好的染色重现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纤维结构与活性染料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蛋白纤维结构的分析,提出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方法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经过染色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ibacron FN和CibacronLS型棉用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分别提高23%和20%,且有较好的固色率和染色牢度;而Lanasol型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宜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了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变性染色方法上染率大为提高,两种棉用活性染料Cibacron FN和Cibacron LS分别提高了23%和20%,并且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在碱性浴中,上染温度影响显著,上染时间和元明粉用量次之;在酸性浴中,pH值影响显著,上染温度次之,上染时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岩  隋淑英  姜丽 《纺织学报》2006,27(1):78-79
在碱性条件下,部分活性染料在上染纤维的同时,将被水解而“失活”。但是由于已经“失活”的活性染料的结构和酸性染料相似,因此可以利用改变染色浴酸碱性的方法使活性染料实现第2次上染,即所谓的“变性浴”,从而达到提高染料利用率和减少染色污水排放的目的。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豆纤维/麻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蛋白纤维与麻类纤维及其交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利用两类纤维不同的染色特性,通过对染料的筛选,确定了不同的染色工艺条件,如pH值和温度等控制,达到一浴同色和一浴双色染色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概述成衣仿旧整理的3种方法,通过改性剂CY-210的开发与使用,详细地探讨使纤维变性成阳荷性与涂料染色一浴一步法完成的工艺原理,分析了变性剂CY-210浓度、pH值、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纯棉、麻棉、绢棉3种织物上染率的影响及其水洗磨、柔软处理工艺。一浴一步法变性染色最佳工艺为:变性剂CY-210用量4%~6%;全棉和麻棉染浴pH值9.5~11,绢棉pH值为9~10;染色温度80~90℃;染色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1.
在大豆蛋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的方法对大豆蛋白质纤维进行染色,并进行了染色实验.结果表明,Cibacron FN和Cibacron LS两种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分别提高23%和20%.  相似文献   

12.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电化学染色染料扩散系数随槽电压、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和温度增加时,扩散系数均比常规染色增加,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13.
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轷桂芬  董振礼 《印染》1994,20(5):16-18
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是近年来为适应聚酯超细纤维染色而提出的染色新方法,它具有很多在弱酸性条件下染色不可以拟的优点。本文对部分国产分散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染色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一部分适合于碱性浴染色的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14.
苑秀慧  李银成  戚军芳 《印染》2002,28(12):9-10
在对人造丝和锦纶两种纤维形态结构及染色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从染料、助剂及染浴条件等方面阐述了一浴两步法染色工艺的可行性,并给出具体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6.
分散/活性浸染一浴法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丛元 《印染》2002,28(8):28-29
根据B型活性染料的特征,对分散/活性一浴法浸染工艺进行了小样试验,并进行中样和大生产,结果表明,该一浴法工艺是可行的。且色光比二浴法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