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具有不同组成及结构的表面覆盖式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条件,载体物质的溶解度,灼烧升温速度及表面活性剂量对粒子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胶体粒子的保护能力因其金属元素的种类而变,制备表面覆盖式纳米粒子的特殊条件对产物粒子的大小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乳状液膜法制备草酸稀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研究了在乳状液膜内水相直接制备草酸稀土的方法,讨论了内水相草酸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外水相酸度和外水相稀土浓度对迁移率的影响,找到了制备草酸稀土的最佳条件,草酸稀土经灼烧所得的氧化物含RE2O3〉99.5%,与萃取法相比,此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污染程度低的特点,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球形二氧化钛的制备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赵旭  王子忱  赵敬哲 《功能材料》2000,31(3):303-305
采用均一沉淀法 ,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粒径为 2 0nm、40nm、80nm、2 μm、3 μm的球形二氧化钛粒子 ,产物的晶体粒径为纳米级。讨论反应物用量及表面活性剂DBS对晶体粒径、粒子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DBS的加入量可以在纳米级范围内控制球形粒子的粒径 ,改变反应物离子浓度可以控制微米级球形粒子粒径。  相似文献   

4.
乳状液膜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用乳状液膜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青霉素G时,石蜡用量、搅拌速率、载体用量、内相碳酸钠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青霉素提取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可达76.5%,浓缩比为6.0。  相似文献   

5.
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间产物偏钛酸为原料,通过微乳法制备纳米TiO_2粉体,分析微乳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反应过程及机理,研究反应物浓度、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以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微乳液体系,在偏钛酸溶液中钛盐摩尔浓度为2.0mol/L、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为50∶1、正己醇与曲拉通X-100的质量比为1∶0.3条件下,制备的TiO_2纳米粉体形状规则,平均粒径为25nm,具有分散度好、粒度分布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乳状液膜法内水相制备结晶碳酸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磷酸三丁酯(TBP)-LMS-2磺化煤油乳状液膜体系,在乳状液膜内水相直接制备结晶碳酸钇,讨论了外水相酸度,内水相试剂浓度,盐析剂浓度,外水相中钇的浓度以及载件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结晶的影响,找到了制备结晶碳酸钇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结晶碳酸钇,经灼烧转化的氧化钇含量大于99.9%,回收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粘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化交联法是制备壳聚糖微球常用的工艺,但在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微球产物粘连的现象。分析了搅拌速度、油水体积比、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和交联剂用量等影响微球粘连的因素,优化出了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搅拌速度〉350r/min,油水体积比〉2.5,表面活性剂span80用量为水相的20%时,可获得分散性好的壳聚糖微球,微球的粒径可以控制在1~5μm之间。  相似文献   

8.
硫化锌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对影响微乳液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研究,以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作乳化剂,通过调整其比例控制乳化剂的HLB值,制备了乳化剂浓度为0.3mol/L、水/乳化剂比为6:1的W/O型庚烷/ST80/水微乳液体系。在此微乳液中制备了ZnS纳米粒子,采用TEM和XRD对超细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得到的样品为β型立方晶系ZnS粒子、粒子粒径10-30nm。  相似文献   

9.
杨大林  王勇 《材料导报》2016,30(8):18-23
利用单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包覆染料并将其转相到水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荧光染料为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为壳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利用DLS探讨了正硅酸乙酯、表面活性剂、氨水、染料浓度对粒子粒径的影响,利用SEM、TEM、TG、UV、PL光谱分析手段对复合纳米粒子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光谱进行了表征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用量增多,粒子粒径增加;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少时粒径会较大;染料浓度较低时对粒径影响较小;制备出的粉体可以在100nm左右可控;荧光强度提高、染料与二氧化硅最佳掺杂质量比为1.5×10-3;由于是物理包覆所以热稳定性提高有限,但抗紫外耐老化性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丽贤  卢忠远  廖其龙 《功能材料》2005,36(11):1762-1764,1768
现代诊断学的发展使得纳米级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实验采用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粉体.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油相用量及反应温度等方面讨论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Fe3O4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对获得的粉体采用激光散射法粒度测试、XRD物相分析和粒径计算、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貌观察、振动样品磁强计磁性测定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粉体平均粒径约为24nm、粒度分布均匀、分布带较窄且产物纯度高;该粉体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在66A·m2/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对固相反应制备钴酸镍形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镍、醋酸钴和草酸,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固相化学反应,于60℃水浴恒温2d,获得前驱物;经热分析后,610℃分解.用XRD、SEM对热分解产物进行表征,获得了多种不同微观形貌的NiCo2O4复合氧化物.进行了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多种制备体系产物形貌影响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合成过程中充当了软摸板剂,对产物形貌的构成产生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草酸二酯类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中可自然降解的表面活性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获得良好的界面活性,同时提高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性能,以草酸、十二烷基二甲基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反应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详细的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溶剂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产物的特征基团。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最佳的反应溶剂为乙醇,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时间为10h。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导率法研究了TritonX-100/正戊醇/环己烷体系中各组分及条件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用量为3ml,助表面活性剂选正戊醇用量为1ml,环己烷为油相,温度为48℃,Ca(NO3)2溶液与(NH4)2HPO4溶液分别为0.24和0.14mol/L时,体系增溶水量最大,可得到较高产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且用XRD和TEM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用ATPU作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了超微铁包裹中空玻珠核壳复合粒子,详细地研究了中空玻珠的性质以及ATPU的用量对中空玻珠/超微铁核壳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小、分布窄以及适当用量的空心玻璃微珠,有利于制备出小粒径的超微铁均匀致密包裹空心玻珠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ATPU的用量也会对复合粒子的结构与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作为表面修饰剂,以四氯乙烯、十二烷基苯和Isopar H作为分散介质,研究纳米TiO2电泳粒子表面荷电性质及其荷电量的可控制备.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的TiO2粒子的ξ电位在四氯乙烯中呈负性,在十二烷基苯和Isopar H中呈正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修饰产物则相反.进一步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苯乙烯/二乙烯苯修饰的TiO2粒子体系中电荷控制剂的浓度对TiO2粒子荷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电泳粒子的ξ电位在电荷控制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存在极小值,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但荷电性质不改变.根据这一规律可实现对粒子表面电荷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16.
覃丽生  张书政  龚克成 《材料导报》2004,18(Z2):119-121,126
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反胶团体系在制备纳米粒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在对产物粒子形态的控制方面体现得最显著.表面活性剂在体系中起模板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的形态来控制产物粒子的形态.着重介绍在用反胶团体系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中,对产物粒子形态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孤立的纳米粒子与其聚集体的性质并不相同,聚集体的性质受聚集产物自身组装形态的控制,因此还概括了近年来在反胶团体系中制备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抗坏血酸为燃烧剂,燃烧法快速制备Zn/Ti复合氧化物。并对所制样品进行XRD、UV-vis、FI-IR、SEM表征,得出样品的最佳燃烧剂用量和两种金属元素的摩尔比。对在最佳燃烧剂用量和金属元素摩尔比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光催化实验研究,考察了pH值、催化剂用量、双氧水、光照时间对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得出光催化最佳条件为:pH=5,催化剂用量为0.6g/L,双氧水用量为40mL/L,光催化时间为120min。  相似文献   

18.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S:Eu~(2+),Tm~(3+)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制备了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S:Eu~(2+),Tm~(3+)。用X射线粉晶衍射 (XRD)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用荧光光度计测定了合成产物的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 ,确定了Eu2 +和Tm3 +的最佳用量以及最佳灼烧条件为 115 0℃ ,并对制备过程中助熔剂种类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卢少元  贺蕴秋 《材料导报》2006,20(Z1):149-152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在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结合氧化铝制备中中间产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铝颗粒大小、形貌以及孔结构等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吸附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物性、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在Ni-SiC复合电镀中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辉  林志成 《材料保护》1997,30(1):14-16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镍-碳化硅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镀层粒子含量,有利于共沉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著改善了镀层的耐磨性。在适当的工艺参数和表面活性剂组合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微粒弥散均匀的耐磨复合镀层。在复合电沉积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增加了阴极极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