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聚落的边界由建筑部分的实边界与建筑之间空隙部分的虚边界连接而成。文章基于建筑外部空间理论与凸包原理,提出了一种求取聚落边界的新方法。首先利用Delaunay三角网求取聚落建筑之间的影响距离,继而绘制建筑节点网络图,以此求取聚落内两两之间具有直接可视空间关联的建筑之间的凸包,并叠加得出该聚落的公共空间,其外轮廓即为聚落的虚边界。综合实、虚两部分边界,得到完整的聚落边界图形。文章提出的新方法充分考虑了聚落内部建筑的疏密程度对聚落边界设定的影响,其结果更符合真实的空间感受,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膨胀的城市空间边界大多数为资本和权利所划分,建筑沦为商业资本流动的物体,本文为作者设计央美燕郊新校区时对于建筑和文化的思考,文化主体的回归需要新的对于空间边界的认识,艺术校园带来异质空间的现实可能性,并对城市空间作出文化地标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公共环境中逗留区域的边界效应 ,论证了建筑边界区域的重要性和塑造宜人的边界环境的重要意义 ,指出柔性边界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和结合部 ,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中的边界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隽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09,27(2):80-83
建筑设计中的边界反映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一般特征,柔性边界是边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柔性边界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对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建筑设计的经典理论为依据,分析柔性边界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对设计实例的评析,提出了刚性边界柔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在地性与精神性,而边界空间对于建筑精神与文化的表达又尤其重要;边界是一种介质,既与建筑的内部空间发生关系,也与建筑所在地域的外部环境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增强了其所在的历史性资源和本身的精神内涵;建筑、边界、环境是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是建筑内部动线的场景折叠,又是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边界融化的理念结合创作实例说明如何处理好新建建筑与周围建筑及环境空间的和谐相处问题,以及如何将多元化融合的建筑设计变成可能,是将边界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公共环境中逗留区域的边界效应,论证了建筑边界区域的重要性和塑造宜人的边界环境的重要意义,指出柔性边界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和结合部,能够创造丰富多膝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皇城边界六座消失的城门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图术、建筑史料、类比论证等研究方法对这些历史上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与主体建筑进行原型考据推测及建筑复原,从而展现明清不同时期北京皇城边界特别是T型广场的空间格局及工艺结构,显现技术发展、建筑伦理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时代的今天,建筑边界作为一个重要节点越来越受到当今人们的关注,于是建筑边界建构的重要性被再次提上日程。本文分别从材料、结构以及文化三个层面去阐释建筑边界的建构,并以日本现代建筑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是对于建筑自身的思考,还是对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探究,都应建立在整体建构的体系之下。建构对于特定文化背景下,建筑与环境矛盾边界的模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文栈  陆峰 《新建筑》1999,(4):85-86
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边界域现象,边界域是一个空间域,它有利于创造距离美与有节制的建筑,形成边界域的前提是内外对立,中间地带是边界域的表面形式,双重围护与残余空间是形成边界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均值聚类(Fuzzy clustering Method,FCM)理论提出大型复杂结构边界划分方法,通过建立大型复杂结构信息数据矩阵,进而确定数据中心,实现了基于FCM的大型复杂结构边界划分方法。与多市场竞争控制(Multi-Market Based Control,MMBC)理论相结合,形成大型复杂结构分散控制体系。将FCM方法和MMBC理论相结合,对某剪切型半主动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的FCM理论应用于子结构边界划分中的有效性,虚拟价格时程曲线反应各子市场价格波动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MMBC策略对离散后的子结构中阻尼器出力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节点有限元分析是单独建立节点模型,再施加近似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但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的人为假定边界等因素。采用嵌入法,即将节点模型和整体结构分析模型建立一起共同分析,以一种新型的双拱支承体系中部分关键节点为例(包括拱脚支撑节点、铸钢节点和管桁架节点),进行了详细有限元分析,详细考察这些细部节点构造的安全性。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嵌入法,较好地解决了边界加载的难题。结果表明,基于嵌入法进行关键节点有限元细化分析是可行的,且可以很好地解决边界加载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住宅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将其运用到建筑领域,从而把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边界划定为6个阶段并对其各阶段进行能耗研究,列出了各阶段能耗的简单计算公式。运用DeST-h软件对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以此进行了实例的运用分析,最后提出了住宅建筑在全寿命阶段的节能措施。通过对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建筑运行能耗以外的其他隐性能耗加以重视,从而更全面的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陈启高先生是我国建筑热工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创建了我国南方地区自然通风建筑隔热降温设计理论。围护结构隔热计算理论依据的提出、边界条件的确定、隔热性能的选择,以及蓄水屋面和空气层隔热性能的优化.都反映了陈启高先生以适应气候条件为前提、以建筑热工观测为手段,最大可能地利用气候降温条件、材料性能以及合理组合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唐建  王童牧  刘婷婷 《山西建筑》2009,35(26):361-362
对形式创造与建造手段的数字网络化协同工作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从模糊边界的素描到今天的数字化建筑设计与网络化设计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带来的不同深刻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网络技术给建筑创作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建筑空调的全年能耗分析以及空调系统的动态模拟,都需要输入全年逐时气象数据.作者在构成“建筑空调能耗分析用气象资料”时,采用气象站每天八次的定时观测气温值,用样条函数方法插值确定逐时室外温度值.本文对样条函数插值方法,以及端点条件对插值误差的影响进行分析,井介绍减少插值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土体的粘弹性,采用非均质土-结的计算模型,结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结构的本构模型、人工边界条件以及土-结的接触问题,主要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依托实际工程,在ANSYS中建立数值模型并输入实际材料参数,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参考武汉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垂直入射天津波。通过该模型的模态分析、时程分析表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与衬砌混凝土等级、衬砌厚度有关,并且土体加固后对结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最后,对衬砌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为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与选取单个古城镇进行研究的方式不同,该研究选取了两个典型实例:地处南方山区、"有机"形态的洪江古镇和地处北方平原、遵循《考工记》规划而成的"规则"形态的平遥古城,并在城镇物质形态和深层社会学含义两个层面上比较研究二者的城镇形态特点。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并对基础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发现二者在城镇物质形态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表现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镇平面形态、重要的建筑功能类型、建筑型制、建筑单元之间的关系、边界地带与河的关系,而这些差异来源于二者不同的深层社会学含义,包括城镇起源原因、城镇职能、城镇人口构成、城镇发展规律、文化原点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媛 《四川建材》2010,36(2):32-33
中国规范对剪力墙最小配筋率,设置边缘构件的判定条件等一系列规定都是根据抗震等级来判定,而美国规范是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判定。而且二者在设置边缘构件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算例进行对比,以期对剪力墙设计概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便于更加灵活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