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深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并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少量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溶蚀逢、构造缝和微孔隙等储集空间,属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裂缝的异常发育为这种特低孔特低渗深部储层的高产提供了基础,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及构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作用、膏岩层、异常高压和埋藏深度等,其中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是其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温吉桑构造带中侏罗统三间房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成分以火成岩岩屑占优。这些储层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孔隙发育;而强烈的溶蚀作用则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杂基孔为主,偶见少量残余原生粒间孔,成岩作用过程中有利于溶蚀作用发育的主要因素有:砂岩颗粒直径较大、杂基含量少、灰质胶结物多、矿物的碎裂、火成岩岩屑发育和  相似文献   

3.
库车前陆盆地下侏罗统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侏罗统阳霞组和阿合组为库车前陆区的主要储层之一,为了证明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野外露头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微观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对储层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原生粒间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作用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生产者。该储层主要发育4类成岩相:破裂--溶蚀相、溶蚀相、压实--溶蚀相和压实相,其中破裂--溶蚀相区的储层最有利,主要分布于吐格尔明及明南地区;而压实相区为非储层区,主要分布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西侧和吐孜洛克构造带南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物性平面差异性显著,控制因素不明确,制约了优质储层的预测。综合露头、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资料,对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探讨了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储层特征平面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阿合组以灰白色中砂岩、粗砂岩和薄层砾岩为主,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在露头区以粒内溶孔、裂缝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在井下以微孔隙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在平面上具有显著差异性。阿合组主要发育直立和高角度的剪切裂缝,充填程度较低;微观裂缝在露头区以粒缘缝为主,在井下以粒内缝为主;发育3期裂缝,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的裂缝有效性最好。沉积作用主控阿合组储层基质物性,压实作用是主要的减孔作用,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增孔作用,但都并非储层特征平面差异性的主导因素;古构造挤压应力具有减孔降渗和造缝增渗的双重效应,控制了阿合组储层特征的平面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塑性岩屑含量高,成岩作用已进入晚成岩A期。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另有少量的次生溶蚀孔隙和微孔隙。成岩压实作用是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相对优质储层一般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或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早期产生的异常高压抑制了成岩作用,保存了储层的孔隙。头屯河组及其以上地层、董2井北东埋藏较浅地区和早期形成的异常高压带为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下侏罗统是—套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煤系碎屑岩地层.洼陷南缘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北缘为扇三角洲砂体.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叠合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丘陵、丘东—温吉桑、柯柯亚及鄯勒.通过下侏罗统储层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岩心物性、粒度及压汞等资料分析,认为下侏罗统岩石颗粒偏粗,主要为中粗砂岩或砂砾岩,孔隙类型主要是粒内溶孔、剩余粒间孔及微裂缝,孔隙组合为裂缝—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组合.蒙皂石含量(S)小于25%,成岩作用阶段为晚成岩A1亚期,压实作用强,颗粒塑性变形强烈,溶蚀作用较弱,胶结作用弱.平均孔隙度为6.0%,平均渗透率为0.30×10-3μm2,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小于1.5μm,为微细喉致密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砂岩的分布范围;压实作用减孔明显,溶蚀作用部分增孔;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局部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丘东洼陷南缘东深2井—吉1井区以东为J1s储层有利分布区,洼陷北缘阿克塔什与柯柯亚之间的区块、照4井区是J1b储层较有利发育地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还有部分铸模孔、微裂缝、成岩缝等;平均孔隙度为14.13%,平均渗透率为13.42×10-3μm2,喉道分选程度差,最大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4~55.93μm,孔隙结构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特细喉不均匀型。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好,前缘席状砂储层物性中等;纵向上,受成岩作用影响,1 000~1 900 m范围内产生了3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中酸性流体对长石的溶蚀作用普遍存在,薄片显示长石和岩屑颗粒中发育大量次生溶孔。不同的成岩作用条件下,长石溶蚀作用强弱、长石溶蚀产物类型和长石溶蚀产物量不同,对储集层物性影响具有差异性。以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岩分析、黏土矿物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了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溶蚀成岩环境和不同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差异性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东部迪北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中,长石溶蚀作用发生在相对封闭的高温成岩环境中,高温条件下长石溶蚀速率大,而封闭成岩环境中流体流动速度慢,因此,长石溶蚀产物就近大量沉淀于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中。当埋深小于4 000 m(温度小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高岭石,高岭石呈分散质点式分布,未把孔隙充填满,晶间孔发育且连通性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当埋深大于4 000 m(温度大于110℃)时,长石溶蚀产物主要是硅质和伊利石,毛发状和片状的伊利石以孔隙搭桥式把砂岩孔隙充满,基本未剩下孔隙空间,且易形成碎片堵塞孔喉,降低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吐格尔明地区下侏罗统储集层长石溶蚀发生在相对开放且埋藏较浅的成岩环境中,长石溶蚀产物能被有效带出溶蚀区,仅沉淀少量硅质和高岭石,长石溶蚀对储集层的增孔作用明显好于迪北地区,为有利的溶蚀成岩区。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开展物性测试、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常规压汞实验、微米CT扫描实验及包裹体测试,分析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包裹体实验,探讨孔隙微观结构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包括长石和岩屑等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和微裂缝,残余粒间孔隙较少。阿合组致密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可分为3类:第一类主要发育在粗砂岩中,孔喉分选差、孔喉半径大但孔喉比小,孔喉系统为毛细管束状,具有较好的渗流能力;第二类主要发育在粗-细砂岩中,孔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小于第一类储层但孔喉比大,孔喉系统为墨水瓶状;第三类主要发育在细-粉砂岩中,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孔喉半径小于第二类储层,孔喉系统也表现为墨水瓶状,但渗流能力差。第一类孔喉系统可形成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运移通道;第二类孔喉系统是致密砂岩气主要的储集空间,有利于致密砂岩气的聚集;第三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无天然气充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量钻井及岩心资料,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实验等测试手段,对酒东坳陷深部下白垩统下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下沟组下段砂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同时也发育有原生粒间孔隙和裂缝,储层整体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该套砂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平面展布,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原生储集空间大量损失,储层物性被严重破坏,而溶蚀作用是孔隙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为基础,辅以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并剖析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多种溶蚀孔隙。储层经历多期溶蚀作用,依次为大气淡水表生淋滤溶蚀作用、有机酸溶蚀作用、微弱的碱性溶解作用和较弱的酸碱交替溶蚀作用,分别溶蚀早期碳酸盐胶结物、长石、不稳定岩屑和石英质组分等,形成粒间溶孔、溶蚀缝、超粒大孔隙、粒内溶孔等溶蚀孔隙。结合地层埋藏史、有机质发育史和构造演化史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DB气田多期溶蚀和烃类多期注入相匹配是形成现今高产气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桂中坳陷泥盆系具独特的"台—盆—丘—槽"沉积体系,沉积储层复杂,目前泥盆系储层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露头剖面观测资料、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剩余粒间孔、生物格架孔,以及次生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研究区下泥盆统石英砂岩的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受白云化作用影响可形成物性较好储层。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相带及后期的成岩作用,包括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桂中坳陷北部及东北部的斜坡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东光地区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不够的问题,综合应用岩心、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等资料对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碎屑岩的岩石种类较多,发育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发育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其他岩类的溶蚀孔隙、溶缝和裂缝,但以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3类,中孔中渗储层占比较少,以低孔低渗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沉积过程中的分选性对储层孔隙度的发育程度控制强于岩性对孔隙度发育的控制;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均有影响,但压实作用对储集孔隙发育的影响强于胶结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类断裂不仅为地下流体与岩石颗粒发生溶蚀作用提供了场所,也为溶蚀作用发生所需流体的来源及溶蚀后的流体流动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为优质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储层现今的孔隙类型主要是以粒间孔、晶间孔、生物体腔孔和各种溶蚀孔以及裂缝为主的次生孔隙,原生孔隙已基本被成岩作用所改造,其中晶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7种成岩作用,各种成岩作用均对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进行了改造,但影响效果较明显的是白云岩化、溶蚀及破裂等作用,其作用结果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白云岩化作用改造了礁滩相储层孔隙结构,溶蚀作用进一步扩大溶蚀孔洞的发育效果,破裂作用连通孔隙并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基于岩心与薄片的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发育特征、成岩环境、岩体特征及储层发育条件分析研究,认为礁滩相沉积体系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3方面因素控制:礁滩相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在此控制之下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孔隙分原生孔、晶间孔及早期和晚期埋藏溶解孔4个演化阶段,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孔隙演化与长兴组有着相似的发育过程,但其孔隙类型稍有不同,分为原生孔、鲕模孔/粒内溶孔及浅埋和深埋溶孔4个演化阶段;整体上礁滩相优质储层只有在后期白云岩化、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改造后,才能发育成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钻井、测井与分析测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地区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天山南地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以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铁泥质、钙质和石膏等填隙物含量高,分选、磨圆中等,具有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微孔及裂缝等,其中以溶蚀孔隙为主,粒间孔次之.孔隙度主要为4.5%~17.5%,渗透率为0.1×10-3 ~ 10×10-3 μm2,总体属于细孔喉的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储层物性好,是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天山南地区古近系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厚坝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砂矿是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据野外露头 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探讨了厚坝地区油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 型以中-粗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较少,裂缝 较发育,具有中高孔、中渗的特点;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溶蚀作用与绿 泥石胶结作用对孔隙的保存均起积极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多发生于不稳定颗粒边缘及颗粒内部,形成大 量次生溶孔;绿泥石胶结作用可提高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从而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压实作用与钙质及硅 质胶结作用对孔隙均起破坏作用,为储层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川中广安气田须家河组储集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38口井岩石学、物性等相关资料,研究了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分析了不同含气层岩石类型,探讨了成岩作用对气藏分布的控制。研究区须家河储层岩石类型呈现结构成熟度中等,成份成熟度较低的特点,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从须二段到须六段,岩石成分在变化,岩屑含量逐渐增多;富气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储层物性整体属于低孔、低渗特征,主要发育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其中粒间溶孔、残余原生粒间孔发育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层的储集能力。研究区存在石英加大-绿泥石衬边、石英加大-溶蚀、绿泥石衬边-溶蚀、绿泥石衬边-碳酸盐胶结和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等6大类成岩相。绿泥石衬边-溶蚀相和石英加大-溶蚀相为最好的成岩相类型,研究区须家河组气井都分布在该2类成岩相中。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元坝地区多口井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中获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该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对须三段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制约了勘探开发部署。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结果,对该区须三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成岩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北西—南东向地层厚度变化大,呈明显的"西北厚、东南薄"的进积特征,属于进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以钙屑砂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溶孔、微溶孔等,物性为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压实-压溶、胶结充填、溶蚀、重结晶、破裂等成岩作用在须三段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较发育。就孔隙发育而言,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埋藏溶蚀和破裂作用等,压实和方解石胶结是重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元坝地区须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对富煤的沉积环境及其中的煤系烃源岩,在生排烃演化过程中,其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钙屑砂岩储层埋藏溶蚀成岩作用的发育。综上所述,(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须三段钙屑砂岩孔隙发育的基础,埋藏溶蚀、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的形成和改善。因此,(水下)分流河道中薄煤层或煤层夹层相对发育区,以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为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储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川西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雷口坡组储层较发育,(藻)砂屑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为主,总体显示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在川西坳陷的西缘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总体上以海底、埋藏成岩环境为主,北段受到大气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向南逐渐减弱。受成岩环境的控制,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等,其中,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晚期破裂作用。溶蚀作用中的准同生期暴露溶蚀、表生溶蚀,主要分布于川西坳陷北部中坝构造带附近;而埋藏溶蚀作用对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储层的发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鲕粒、砂屑白云岩主要与早期回流渗透、埋藏白云岩化有关。综合沉积、成岩特征,雷口坡组在川西坳陷北段南部砂屑滩体发育,且经历了准同生期大气水溶蚀、表生期溶蚀和埋藏溶蚀作用,是最有利的勘探区;而在中段的金河剖面的鲕粒、砂屑白云岩粒间(溶)孔中,发现有大量的沥青,表明发生过油气的运移或聚集,也是值得重视的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51,自引:8,他引:43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充填、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的胶结使粒间孔隙减少,溶解作用可以随深度的增加产生大量有机酸,在喷出岩屑中形成大量的岩屑溶蚀孔,利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成为深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晚成岩A亚期有机酸大量排出,形成长石和岩屑等溶蚀孔,使溶蚀孔、粒间孔和微孔隙并存;B亚期有机酸与CH4、CO2 并存,绿泥石占据了孔隙,阻止了碳酸盐的沉淀,使微孔隙和溶蚀孔得以保存;C亚期有机酸减少,CH4、CO2 增加,利于构造、成岩裂缝形成,保存大量微孔隙,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