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葡萄酒陈酿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酒陈酿有自然陈酿和人工催陈方法,都能促进葡萄酒的老熟。自然陈酿葡萄酒老熟慢,但酒的风味好。人工催陈法有微氧熟化和氧化法、加臭氧法、电磁场催陈和微波催陈。采用综合催陈法提高葡萄酒老熟,可使葡萄酒更接近自然陈酿酒的风味,缩短葡萄酒陈酿的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提供的干红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处理、臭氧处理、橡木保温处理等方法对葡萄酒进行人工催陈实验,研究了葡萄酒人工催陈过程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葡萄酒经超声波催陈18min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臭氧产量为200mg/h时处理葡萄酒18min,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当采用橡木片催陈时,在500mL葡萄酒中加入烘烤过的橡木片50g,在50℃条件下恒温保藏4d,有利于提高葡萄酒中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降低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利用激光、静电、超声波、红外线、纳米工艺等物理方法对白酒、葡萄酒以及黄酒进行人工催陈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这几种物理方法的催陈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物理方法用于酿酒生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白酒自然陈酿具有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白酒人工催陈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白酒人工催陈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催陈、化学催陈和生物催陈等,其中,物理催陈和生物催陈应用潜力较大,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缩短储存时间,提高白酒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从白酒陈酿机理、储存条件出发,综述中国白酒人工催陈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的催陈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今后白酒人工催陈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葡萄原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具有成熟酒的品质,在研究了橡木片和超声波分别对干红葡萄酒进行催陈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橡木片与超声波共同处理干红葡萄酒。通过分析各处理的理化和感官指标,结果表明,橡木片和超声波共同处理对干红葡萄酒具有催陈效果,在超声波功率120W、频率40kHz、处理时间为20min时,添加6g/L的橡木片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催陈效果。  相似文献   

6.
食醋人工催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人工催陈的手段促进食醋陈化,缩短陈酿时间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催陈的方法主要有高压静电场、红外线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加臭氧法、激光技术和超高压技术等方法。文章综述了太阳能、臭氧、微波、红外线、超声波、超高压等方法在食醋人工催陈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对食醋人工催陈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研究,对于白酒人工催陈没有一种实用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白酒的自然老熟和人工催陈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别,有的结论甚至相反,说明目前人工催陈研究在方法选择、指标运用等方面存在误区.提出白酒人工催熟研究的科学方法:首先要研究白酒自然老熟的老熟机理,其次选择适宜的白酒人工催陈方法,最后选择恰当的指标以衡量白酒的催陈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催陈的本质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速白酒的老熟.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人工催陈的方法,以期为白酒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鲜葡萄酒高强电磁场人工催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杨华峰  曾新安  陈勇  肖利民 《酿酒》2003,30(3):40-42
通过采用高强电场处理设备对2002年产新鲜干红葡萄酒进行了人工催陈研究,发现当处理电场强度为3KV/cm,频率为1000Hz,处理时间5min时,与对照相比,酒体变得陈香明显加强,口感柔和协调,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电场催陈葡萄酒香气成分变化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葡萄酒经高压脉冲电场催陈后,其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的杂醇油含量有所下降,总酸、总酯和苯乙醇的含量有所上升。与新酒相比,催陈后的葡萄酒陈香明显增加,口感更为醇和,酒体丰满协调。  相似文献   

11.
表面涂层产业用纺织品的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实际环境进行模拟的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表面涂有丙烯酸酯、PVDF(聚偏氟烯)以及PTFE的六种不同的膜材料的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环境模拟的方法由两套具有高度加速老化效果的处理系统组成。在为期20天的加速老化周期内,每种样品周期性的受到紫外线、雨水、空气中的热湿有害气体以及霜冻的作用。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是,在这种人工模拟环境的作用下,膜材料样品也会泛黄并失去光泽。结果显示:采用新胭脂红-TA方法染色的样品最初的表面涂层不均匀,并且样品老化后发生剥离和化学变化,对于PVDF涂层来说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这一快速测试方法很明显地显示出不同膜材料成分系统和不同的老化环境的判别。老化引起的化学变化由ATR红外光谱仪监控,这些化学变化或许是由于表面涂层中的酯基团不同的水解敏感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高洁  丁辛  陈莹  李毓陵  王璐  赵学谦 《纺织学报》2010,31(10):20-23
针对目前机织涤纶人造血管的顺应性较低问题,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作为纬纱用材料,织制了机织人造血管用织物,并且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用PTT纬纱织制的机织人造血管用织物,其初始模量大大低于PET织物,且弹性回复率好。在自行研制的血管顺应性仿真测试仪上评价了PET和PTT管状织物的顺应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脉冲压力作用下,PTT长丝制成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径向顺应性,较符合人体内血管的直径/压力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复合材料人工气管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述人工气管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新型生物复合材料人工气管的研制及其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蚕豆泡菜的发酵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蚕豆为主要原料 ,通过对自然发酵、陈泡菜卤水、人工接种和人工陈卤发酵方法的研究 ,确定了人工陈卤发酵方法为最佳发酵方法 ;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食盐含量、食糖含量和接种量对蚕豆泡菜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盐为 4% ,白砂糖为 8% ,接种量为 5 % ,发酵温度为 2 5~ 3 0℃ ,杀菌条件为 85℃、1 5min时 ,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碳酸饮料中防腐剂、甜味剂和着色剂采用分别测定的方法,步骤繁多,工作量大,本文研究了应用HPLC同时测定果味型碳酸饮料中防腐剂、甜味剂和合成着色剂;经实验证明方法快速、简便,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Lact.3和Lact.6两株选育菌种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分析了我们课题组分离选育得到的Lact.3和Lact.6两株优良乳酸菌种的发酵产酸能力和对杂菌的抑制效果;并以当地种植的芥菜为原料,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对比了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该两株优良菌株这两种接种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ct.3和Lact.6产酸速度快,抑制杂菌能力强;自然接种的芥菜发酵时间长,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接种的芥菜发酵制品。  相似文献   

17.
蜘蛛丝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天然蜘蛛丝概况、性能 ,概述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人工合成蜘蛛丝纤维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指出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机理及专项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土工合成材料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包括土工织物的渗透、保砂、淤堵和老化的研究,以及土工织物的接缝强度和开孔的研究,为工程设计中土工织物的选择和工程方案的拟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春海  刘健 《酿酒》2006,33(1):44-46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基因工程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0.
The ageing on lees is a techniqu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red wines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enhancing some of their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authors have researched the ultrasound assistance to accelerate this ageing process in wines. The present work evaluated the modification that both fractions, polyphenolic and aromatic, of red wines suffer during the ageing on lees process assisted with ultrasounds 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oak chips. The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dicate that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between 20.3% and 32.8% with and without oak chips,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pigment content (with the highest reduction in the control sonicated wine 55.9% without chips and lees and from 47.8% to 48.9% when having oak chips/lees and le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did not affect the amount of fermentative volatile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wine but, it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aldehydes coming from oak wood chips (10.8% in control wine and from 35.92% with oak chips/lees to 55.8% with l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