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熔炼合成铸铁的增碳工艺原理,阐述了增碳剂加入方式、铁液化学成分及增碳剂品质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在分析实际增碳案例基础上,指出选用合适的增碳剂,并大量使用废钢生产的合成铸铁,与传统熔炼工艺相比在成本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合成铸铁熔炼工艺及增碳剂吸收率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合成铸铁熔炼过程中的增C原理及增C剂粒度、增C剂加入量、温度、铁液搅拌、铁液化学成分对增C剂吸收率的影响。说明了感应电炉熔炼合成铸铁的配料比、加料顺序和炉内加入增C剂、炉外增C的方法。经过增C剂增C处理后的铸铁,石墨形态基本为A型石墨,抗拉强度比非合成铸铁高15~30MPa,硬度提高10HB左右,铸件本体硬度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合成铸铁的生产及其主要原料废钢和增碳剂的现状和发展。论述了中国废钢的资源、分类、供应渠道、存在问题和感应电炉熔炼铸铁对废钢的要求;论述了铸造用增碳剂的种类、增碳剂的使用方法和合成铸铁的熔炼工艺。  相似文献   

4.
《铸造技术》2017,(7):1758-1760
介绍在合成铸铁生产过程中增碳剂的选择及增碳剂中N、S元素对合成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生产合成灰铸铁时增碳剂的选用标准。分析增碳剂对灰铸铁熔炼的影响,介绍增碳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大量使用生铁使铁液收缩倾向增大且使铸件性能降低,以及为解决铸铁熔炼所需原材料生铁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在缸体类铸铁产品的生产中,采用合成铸铁,即废钢加增碳剂增碳的方式进行铸铁生产。此工艺采用增硫防止石墨长成粗大片状,适当的合金化和孕育处理,可以使铁液的收缩倾向得到明显改善。采用合成铸铁生产的缸体类产品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均优于传统熔炼工艺生产的铸铁产品。  相似文献   

6.
介绍感应电炉熔炼使用增碳剂的小知识,说明悬浮的石墨微粒有利于生成石墨核心,防止铸铁过冷和白口化;选用粒度恰当的增碳剂可以缩短增碳时间,改善增碳效果;铁液硅量、硫量高会使增碳速度变慢。介绍增碳剂的选择及加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复合轧辊所用合成球墨铸铁的增碳原理及实际生产工艺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采用增碳工艺后合成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增碳吸收率的因素主要有增碳剂的粒度、熔炼过程中铁液的搅拌、铁液的化学成分、铁液饱和浓度、增碳剂加入量.采用增碳工艺后,铸铁组织明显改善,石墨均匀分布,且形态得到明显改善,石墨球化良好,未出现片状组织,铸件硬度提高,硬度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增碳铸铁熔液的特性与凝固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频电炉中用石墨坩埚熔化铸铁试样,在1773K的温度下,分别用晶体与非晶体的增碳剂进行处理。通过激冷的楔形试块、阶梯试块以及试样重熔冷却凝固热分析和组织观察,研究了增碳熔液的特性与凝固行为。结果表明:用电极石墨的晶体增碳剂进行增碳时,在2.1%C的铸铁熔液中,石墨的溶解较容易,同时也促进其按Fe-C稳定系进行共晶凝固。这一结果说明,增碳铸铁的特性和凝固行为,依存于增碳剂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铸铁的废钢加入量大,因此增碳技术成为其生产的关键.分别探讨了增碳机理、增碳剂成分及合成铸铁熔炼工艺,并对合成铸铁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中频电炉熔炼合成铸铁,必须采用增碳技术,以保证铁液中碳含量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在中频电炉熔炼新工艺中,根据增碳剂分类及增碳原理,结合电炉熔炼对增碳剂的要求,选用了国产DT-CA-09型增碳剂.实验证明,所选用增碳剂可满足目前中频电炉熔炼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