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304不锈钢表面着黑色工艺作了研究。在低温溶液中对不锈钢进行阳极处理,使其表面获得了黑色膜层,并对着色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条件优化可以在不锈钢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结合良好的黑色膜层,溶液中成膜物质的浓度对膜层的附着力、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文中对该方法的着色机理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长松  周丽敏  阎冬  侯绍刚  王书红  武卫明 《表面技术》2022,51(12):217-224, 254
目的 调整316L不锈钢表面组成结构,改善表面性能,获得表面着黑色最佳电化学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除油抛光活化的316L不锈钢表面发生阳极氧化,研究了活化液浓度、阴阳极极板面积比、电解液的硼酸用量、电化学氧化电流密度、终止电压、阳极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对着色膜颜色效果、结合力、重现性的影响;研究了着黑色不锈钢与未着色不锈钢在酸碱盐水溶液体系中的表面腐蚀性能;探讨了着色条件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及着色机理。结果 磷酸活化液浓度对着色效果影响显著,浓度越高活化的不锈钢板着黑色越纯正,但膜层结合性变差;着色液组成决定着着色膜颜色变化的范围。着色时间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随着色时间的延长,膜层颜色呈现青、黄、红、黑变化。温度是影响着色膜层与不锈钢基材结合紧密程度的主要因素,25 ℃下形成的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最为紧密;电极阴阳极面积比是影响着色膜均匀程度的主要因素,阴阳极面积比为1∶1时,着色膜的一致性最好。结论 获得了316L不锈钢着纯正黑色膜层的最佳条件,磷酸活化液浓度为1.5 mol/L,电解着色液组成为30 g/L K2Cr2O7+20 g/L MnSO4.4H2O +40 g/L (NH4)2SO4 +10 g/L H3BO3,阴阳极板对应面积比为1∶1,着色温度为25 ℃,着色电压为2~4 V,阳极电流密度(DA)为0.20 A/dm2,阳极氧化时间为720 s。着黑色不锈钢膜层腐蚀性研究表明在含氯离子的中性水溶液环境中耐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铝合金零件的防腐蚀能力,增加零件耐磨性,铝及铝合金制品通常需要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或硬质阳极氧化处理。铝的阳极氧化是以铝或铝合金作阳极,以铅板、不锈钢板作阴极,在硫酸、草酸、铬酸等水溶液中电解,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层。其中,硫酸阳极处理应用最为广泛。铝和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易进行封孔或着色处理,以提高其抗蚀性和美观性。阳极氧化膜层厚一般5—25um,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操作简单,电解液稳定,成本也不高,是成熟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铝合金零件局部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保护较为复杂,提出了一种容易操作的零件局部硬质阳极氧化的保护方法。试验表明,硬质阳极氧化后铬酸阳极化膜层的耐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专利申请范围 1.形成阳极氧化膜之后,使其氧化膜活性化或变化氧化膜结构,可以迅速地进行电解着色;在含有金属盐的电解着色液中再次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可均匀地着色;再者,在同一液体中进行交流、负的直流或脉冲通电,可以迅速而且均匀地生成黑色氧化膜。以上是这种铝及铝合金黑色氧化膜生成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专家研究成功一种铝制零件表面着色新技术,该项技术只需使用一种金属盐,就能将铝的阳极氧化膜层着上蓝、绿、红等任意颜色。其着色工艺过程是:首先将铝制零件在磷酸和硫酸的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然后在含有磷酸等的电解液中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最后再放入含有金属盐(可用铁、镍、钴、锡等任何  相似文献   

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处理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前处理是电镀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对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也不例外。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前处理包括除油、腐蚀、出光、粗化、打砂等。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我们在生产中解决的一些相关的问题。l 铝合全出光后发花 某厂来的一批铝合金小零件,牌号不详,经化学除油→化学腐蚀→出光后发花,具体表现为:有的零件色白,有的零件色黑,有的零件黑白交错。使用的出光液是1:1(体积比)的硝酸  相似文献   

8.
适合于压铸镁合金着色的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开发出一种新型环保型的适合着色的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采用此工艺能在镁合金表面上形成灰白色、均匀、多孔的光滑膜层.这种膜层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可获得多种颜色。利用电流-时间曲线、XRD、SEM对阳极氧化成膜过程、膜层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栋  王瑀  杜伟  丁毅  马立群 《表面技术》2010,39(4):50-52,86
采用3种黄铜表面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黑色、红色和银白色膜层。用SEM观察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用EDS对膜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用XRD对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并测试了着色黄铜的耐蚀性和结合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3种着色黄铜的耐蚀性较好,且着色膜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黄铜化学着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室温下获得铁锈色、棕色、枪黑色、仿古绿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工艺维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化学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色膜质量;总之,只有掌握合理的着色工艺参数,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表观装饰作用和耐腐蚀性能,在微弧氧化Zr盐溶液体系中通过加入不同的着色盐在AZ91D镁合金基体上制得微弧氧化黑色膜层。利用3nh色差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膜层的黑色程度、构成成分和结构形貌,利用电化学法对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Fe盐后膜层的黑色程度最大,加入Cu-Fe盐的膜层黑色程度次之,加入Cu盐的黑色程度最小。不添加着色盐的膜层主要组成物质为MgO、ZrO_2和Zr(SiO_4);加入着色盐后膜层中增加了着色盐金属离子反应后形成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为膜层中的显色物质。着色盐的加入提高了膜层的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Zr盐溶液中加入着色盐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其中加入Cu-Fe盐时黑色膜层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Cu-Se系铜合金化学着色液为对象,通过检测着色膜层的颜色,观察着色膜的均匀性和表面形貌,研究了着色液pH值、着色温度、着色时间等工艺参数及抛光、除油、擦拭等着色前后处理方法对最终着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着色温度对着色膜的颜色和均匀性影响显著,最佳pH值为1.5~2,最佳着色温度为20~30℃;着色时间对着色膜层的颜色影响显著,对均匀性没有影响,时间越长,膜层越趋于黑色。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某航空管壳类零件在硬质阳极化过程中膜层发生溶解的原因,结合该零件在实际加工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膜层溶解的原因,如溶液温度、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反应时间、零件的组成元素等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结合实例证明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对解决生产过程中管类零件和壳体类零件在硬质阳极化时发生溶解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真空镀黑色氮钛膜工艺化发黑工艺的缺点所存在的问题,用真空镀黑色氮钛膜工艺代替钢磷化或 铝阳极氧化等表面发黑工艺可以克服磷化或铝极氧化工艺的缺点,可使其耐磨性 及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金属零件表面硫化工艺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有所应用,其含硫表面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可有效提高摩擦副零件的使用寿命。在生产过程中,硫化层表面极易出现白斑、发花、腐蚀及擦拭后膜层掉落等缺陷,影响产品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对金属零件化学硫化层表面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孔庆平  尹冰 《表面技术》2007,36(6):85-86,92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常温获得黑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氧化发黑工艺,着重对硒-铜-磷系发黑液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黄铜氧化发黑的前处理、溶液组分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着色膜质量.最终研制出一种常温KY型发黑液,与传统配方相比,该发黑剂具有发黑时间短、发黑膜耐磨且黑色纯正、光亮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铝合金零件的耐蚀性、装饰性,在阳极氧化后通常进行染色处理,使零件膜层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电阻散热壳体要求膜层颜色呈金黄色。在对5组染色配方试验、筛选的基础上,确定出一种有效的工艺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了膜层厚度、茜素红S、茜素黄GG、染色液温度、p H值对膜层染色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成分含量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制备黑色消光膜层、导电氧化工艺制备导电膜层的方法。此方法满足了光学系统的耐磨性、光学和电学要求,并缩短了机械加工周期、降低了机械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不同电解液、电压等工艺参数下对TC4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获得彩色膜,分析探讨着色膜颜色随不同工艺参数变化的显色规律,并通过该显色规律分析着色膜显色机理。方法分别选用NaOH电解液、H3PO3电解液、Na2SiO3盐溶液对Ti6A14V钛合金进行氧化着色。通过金相显微镜、SEM、XRD、AFM和3nh色差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氧化膜层显微组织、形貌特征、物相成分、膜层厚度与颜色变化。结果3nh色差仪测得膜层颜色值(L^*、a^*、b^*)随电压具有周期变化规律。在电压参数为120 V左右的起弧电压之前,三种电解液阳极氧化着色膜均是由非晶态的钛氧化物组成,显色规律一致,氧化膜层致密均匀,只是生长速率稍有不同。膜层显色是干涉加强光色与干涉减弱光色的互补光色的共同作用。通过钛合金氧化膜干涉光程差公式修正,推导出了薄膜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且AFM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出的膜厚基本一致。随着电压继续升高,电解反应剧烈,宏观表面观察到微弧放电现象,电解过程过渡到微弧氧化阶段。结论在低电压阳极氧化阶段,TC4钛合金着色膜层是由致密均匀的非晶态钛氧化物组成,膜层生长方式是随电压均匀层状生长,显色原理主要是薄膜干涉原理。通过控制电压参数,可控制膜层厚度,继而得到理想的颜色。在Na2SiO3盐溶液中的膜层生长速率为1~1.7 nm/V。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铝及铝合金经三酸阳极氧化后,在镍-锡混合盐槽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时的各工艺参数(交流电压,加压方式,槽液温度及时间)对着色膜的影响。总结出最佳着色电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颜色色泽基本一致的T-t曲线变化规律和控制范围。膜层性能良好,整个工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