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吐玉克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以常规的开采方式和井筒工艺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通过对吐玉克油田深层稠油进行天然气溶解与降黏室内实验,以及利用GEM进行天然气吞吐开采方式的数值模拟与相平衡研究,最终优化了吞吐参数。对3口井进行了天然气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天然气吞吐技术,吐玉克油田深层稠油单井产量提高了2~7倍。  相似文献   

2.
吐玉克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油藏埋深2300~3400m,50℃时原油粘度达到10000~30000mPa·s。目前油田普遍采用的降粘方式是井筒掺稀降粘,该方式形式单一,掺油成本高。而新型降粘剂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吐玉克稠油在地层矿化度为80000~12000mg/L,乳化降粘吨油成本要求在50元以下的难点,掌握了吐玉克稠油弱分散(轻扰动)时和水形成较稳定O/W型乳化液的关键技术,创立了吐哈稠油乳化降粘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方法 利用广义达西定律 ,结合原油流变特征 ,推导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目的 寻求适合吐玉克拟塑性原油的产能方程 ,并分析影响油井产量的因素 ,提高其开发效果。结果 经 5口井测试资料对比表明 ,拟塑性原油产能方程适合于吐玉克稠油油田。结论 吐玉克原油属拟塑性流体 ,其在油层中的渗流不符合常规达西定律 ;产能方程为确定吐玉克油田单井产能 ,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吐玉克稠油油藏属埋藏深、原油粘度高的中渗稠油油藏,开发难度较大,是国内第一个进行天然气呑吐试验的油田,通过各种现场试验,确定采用天然气呑吐工艺进行开发,地面工程相应进行了配套工艺研究,满足了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5.
吐玉克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在试采过程中部分油井出砂严重,连续多次发生砂埋油层、泵砂卡、抽油杆断脱,极大地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油井因出砂造成的检泵周期短、单井产量低的现状,综合防排砂工艺技术,开展了防砂泵的选型研究,先后引进了多功能防砂泵、长柱塞防砂管式泵,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部分低产井产能得到恢复,油井免检期提高了一倍以上。在鲁2块防砂优选采用长柱塞防砂管式泵,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油井检泵周期短、单井产能低、防砂有效性差的问题。在整个吐玉克油田防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优选、对比,同时对注化学剂开发的敏感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另外针对吐玉克油田原油为塑性流体的特点,提出了似塑性流体的产能方程,为吐玉克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平分支井已?成为开发边际油藏、常规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裂缝油藏、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首先研究了常规稠油油藏水平分支井渗流特征,在对水平分支井生产段(主支和分支)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势叠加原理,并考虑了各分支之间以及与主支之间的干扰,推导出油藏与生产段耦合条件下,常规稠油油藏对称水平分支井和非对称水平分支井的产能评价数学模型。并且将该模型应用于渤海常规稠油油田水平分支井产能计算,计算结果与该井投产后的实际产量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8.
针对陇东油田底水油藏特征,确定了水力喷射钻孔的合理位置;根据油田的实际油藏参数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水力喷射钻孔井产能的因素,研究了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射孔孔深、射孔孔眼半径、射孔数和油层厚度等因素对油井的产能均有影响;水力喷射钻孔的孔深越深,射孔半径越大,射孔数越多,产能比就越大;且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薄油层的开发效果好于厚油层。在底水油藏实施该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底水锥进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评估油藏产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低渗透低产能高含水砂砾岩油藏开发也不例外。以乌尔禾油田W井区油藏为例,在井区分区的基础上对油藏产能进行了分析,从储层特征参数、启动压力梯度、油水分布及射孔参数等方面对油藏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在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定井距条件下注采压差对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针对油藏低渗透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的储层动用程度有明显影响,进而对油藏产能产生很大影响;而针对油藏高含水特点,射孔层位的选取对油藏产能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庆西部稠油油藏原油黏稠、地层胶结差,油层产出低、易出砂的问题,开展了稠油D66区块防砂增产射孔技术研究。在深化认识该区块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射孔孔眼面积对采出流体线速度的影响规律,同时考虑射孔工艺对套管强度的影响,指导射孔孔密和孔眼面积的合理设计,有效控制了射孔后出砂,提高了单井产能,形成了一套适合稠油开发的射孔完井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吐玉克油田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玉克油田主要由深部稠油油藏组成,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沥青质含量多、轻质组分少,这些特征与其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吐玉克油田的生、运、储、盖条件和构造演化史的分析认为,吐玉克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源岩,生排烃期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储集层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盖层为克拉玛依组上部厚达50~170m的泥岩;圈闭构造为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克拉玛依运动,经中-早期燕山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断背斜-断鼻构造;油气运移期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两期,且以晚三叠-早侏罗世为主;油气运移通道是鲁克沁构造带的断层和克拉玛依组的高渗透砂层。  相似文献   

12.
变形介质稠油油藏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稠油油藏产能公式无法考虑介质变形问题,基于变形介质压力敏感特征及稠油油藏的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变形介质中广义宾汉流体型稠油油藏直井产能方程,并通过与油田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其准确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原油的幂律指数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地层变形系数越大,生产井产能越低,同时变形介质油藏的生产井存在最优生产压差,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吐玉克油田吐玉克1号构造的油藏地质数据为基础,用数模方法对该油藏稠油注天然气降粘效果及注气方式进行了研究。地下原油粘度分布等值图变化显示,注入0.2PV天然气段塞后,注入井泄油半径100m范围内原油粘度降低了大约1/2 ̄2/3。天然气的重力超覆作用明显,地层的非均质性加剧了纵向上气体驱替的差异。天然气注入方式研究建议采取水气交注的形式注入小段塞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流变特性对稠油油藏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稠油的流变特性不同于常规稀油,稠油油藏的产能分析也有别于常规稀油油藏。通过分析研究垂直井产能计算、稠油流变特性分析及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建立了稠油油藏垂直井产能分析方法,指出了稠油油藏产能计算必须结合稠油流变特性和试井解释资料。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稠油油藏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点,研究了水平井,垂直井定常三维渗流,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非牛顿流体的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公式,分析了各种流体特征对产能影响,这些公式可较好地用于稠油油藏的开发设计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污染井产能模型及压裂增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稠油油藏压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法和技术上,产能预测仍然使用达西流模型。笔者基于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考虑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出了稠油储层污染前后的垂直井产能预测模型,以及污染井压裂前后的产能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参数对产能模型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牛顿性越强,影响就越明显。计算表明,无论是稠油油藏还是普通油藏,压裂增产是很明显的,但经验公式增产更明显,这说明了对稠油油藏非牛顿因素的影响是存在的。稠油油藏污染井压裂增产模型为稠油油藏的污染井压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井楼油田、古城油田超薄层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评价筛选井楼、古城油田超薄层稠油资源可动用储量,建立超薄层稠油油藏数模地质模型。通过超薄层稠油注蒸汽开发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和矿场实验验证,规模动用井楼、古城油田1~3m超薄层稠油油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射孔完井水平井生产段空间数学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封闭边界油藏中射孔孔眼相互干扰的势分布函数;基于油藏向孔眼渗流、孔眼相互干扰、孔眼向井筒的汇流,以及井筒内流动相互影响,结合工程流体力学的多管汇流理论,建立了射孔完井水平井近井地带流动模型;并针对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射孔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射孔深度对产能影响最大;并非所有油层采用射孔完井时,射孔密度越大越好;水平井产能与射孔相位角的关系与初始相位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开发底水油藏效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产能。研究了不同射孔参数的渗流阻力;采用油田的实际油藏参数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对比了直井和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不同射孔参数井之间的开发效果,理想完井状态下,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开发效果好于直井的开发效果;分析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流体流线,其流线沿射孔孔眼呈弧形降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防砂完井工艺要求,定向射孔技术经过不断研究、试验,先后研制出73型、89型、102型、127型及140等不同类型的外定向和内定向射孔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套管射孔防砂完井工艺需要。该项技术自1994年3月始,截止至2005年6月底,共实施水平井定向射孔防砂完井147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从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原理、技术进展、技术适应范围及施工工序方面介绍了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现状。该文以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产量为分析基准,从边底水、稠油等油藏定向射孔防砂完井生产资料数据统计方面,分析了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应用效果。并对水平井定向射孔井段长度,运用部分射开水平井产能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应用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对水平井定向射孔防砂完井底水锥进影响因素,从水平井布孔方式设计及水平井井身轨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理论计算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水平井射孔井段长度应当针对不同油藏的不同地质条件优化设计。水平井井身轨迹、定向射孔布孔方式,应根据油水界面位置优化设计。该文认为必须加强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与不同类型疏松砂岩油藏内在关系研究,加强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与钻井工艺、完井工艺、采油工程等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以达到射孔技术与地质技术、地层评价技术、防砂完井技术和生产采油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