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文  孙山林 《光通信研究》2007,33(5):21-22,26
偏振模色散(PMD)是对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文章论述了PMD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光纤通信系统中PMD影响的理论模型,在分析单通道一阶补偿方法的局限性的同时,对高阶PMD及其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二阶PMD补偿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DWDM光纤通信系统中PMD及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的特点,并讨论了单信道PMD补偿法在DWDM多信道系统PMD补偿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基于最坏通道补偿法来补偿DWDM多信道系统中PMD以及多信道PMD监测法,并讨论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偏振摸色散波动的机理,探讨了光纤铺设、天气条件对PMD波动的影响:一般海底光缆和地下光缆因受环境影响比较小,所以PMD波动较小,易于补偿;架空光缆因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尤其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大,所以PMD波动也较大,对其补偿要困难一些。在设计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时,应该考虑具有足够的自动调节的补偿量,其调节速度也应该达到PMD的波动速度。  相似文献   

4.
偏振模色散对波分复用系统的影响及补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多信道WDM通信系统的PMD理论模型,用数值计算方法可得到了波分复用系统传输的波形,发现PMD对各信道的影响是不同的,为波分复用通信系统中PMD补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一阶偏振模色散局限性的分析,依据波分复用通信系统中PMD的特点,提出了波分复用通信系统中PMD补偿的最坏信道补偿法,并提出了具体的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速率、长距离WDM系统的几种实用的PMD缓解与补偿的有效方案,并对各个方案的实现方法和优势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这几种方案降低了成本并且保持了有效性,因此可能成为未来高速率、长距离WDM系统中对抗PMD的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偏振模色散(PMD)已成为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限制单信道传输速率的主要障碍之一.首先介绍了PMD补偿的重要性,随后讨论了现阶段比较可行的主动均衡和补偿PMD的方案,最后介绍了一些抑制PMD效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影响单模光纤通信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偏振模色散(PMD)的基本概念,着重讨论了PMD对传输高速率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单模光纤系统的影响,在分析了目前光纤网络铺设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现有光纤网络的PMD补偿技术,对现已铺设的光纤网络系统的未来扩容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问题及其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光纤通信系统单信道速度升级到40Gbit/s及以上时,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补偿的必要性、关键技术、主要方法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分别对CD和PMD及其补偿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包立明 《光通信研究》2002,(3):40-42,51
偏振模色散(PMD)是限制超高速光传输系统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PMD对光传输系统速率和传输距离的限制,讨论了消除其影响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优化算法在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应用。偏振模色散在线监测技术建立在偏振度(DOP)的基础上,偏振度随着微分群时延(DGD)的增加而减小。为了使用DOP做为PMD的监测反馈信号,需要在传输线路中模拟DGD的状态,为此设计了一个PMD仿真器。在光纤输入复用器端使用一个偏振控制器(PC)来调整光信号的偏振态,在光纤输出复用器端使用一个起偏器。随后信号到达控制计算机,优化程序运行,寻找全局最优点并通过PC来控制PMD。对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它们在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优缺点。在实验过程中选择遗传算法,取得良好效果。在很短时间内一阶二阶PMD能达到最大补偿效果,其动态补偿时间不超过10ms。  相似文献   

11.
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技术。在 10Gbit/s的传输线路中实现了一阶偏振模色散 (PMD)的自动补偿。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二阶偏振模色散对光脉冲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二阶偏振模色散对信号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去偏振项,使得信号波形边缘出现能量过冲;同时也讨论了二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的方法,利用二段偏振模色散补偿器对二阶偏振模色散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并给出了补偿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偏振度的差分群时延检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信号偏振度(DOP)和各阶偏振模色散(PMD)、光脉冲宽度的关系,当DOP用于差分群时延(DGD)检测并作为PMD补偿的控制信号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说明了DGD、一阶和二阶PMD对最大和最小DOP的影响,以及光脉冲宽度对DOP检测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中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振模色散(PMD)已成为发展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中分析了分析了PMD补偿系统中几种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并详细比较,讨论了各自的特点,认为偏振度测量法是一种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自适应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利用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对40 Gb/s的RZ和NRZ码分别进行了PMD补偿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采用DOP作反馈信号、用二段补偿器和三段补偿器对二种码型的PMD补偿均是有效的.但由于高阶PMD的影响对NRZ码的补偿效果要优于RZ码,特别是存在偏振相关色散的影响时,对RZ码的补偿的影响在明显大于NRZ码,这说明,对于RZ码补偿偏振相关色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首次将改进型人工鱼群算法用于WDM(波分复用)系统多信道PMD(偏振模色散)补偿。首先讨论了使用的多信道PMD补偿方案,其次简要介绍了这种人工鱼群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用于多信道PMD补偿时的详细步骤,最后通过6×40Gbit/s RZ(归零)码PMD补偿系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各补偿信道DOP(偏振度)均能达到0.95以上,眼图张开度增大,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PMD椭球的三个轴随PMD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偏振度椭球的短轴作为PMD补偿的反馈信号的PMD补偿系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一阶和二阶PMD进行了补偿,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同时有效地补偿一阶及二阶PMD。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磁场变化对均匀周期光纤光栅(FBG)引入线性啁啾的特性来实现可调整偏振模色散(PMD)补偿的技术。这种全光型PMD补偿技术在实现调整的同时能保持中心波长固定不变,而且能够灵活方便地实现不同的微分群时延量(DGD)。针对10Gbit/s非归fig(NRZ)传输系统,采用这种技术对进行PMD补偿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接收信号的眼图在补偿后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二阶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能同时补偿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器作了详细介绍。以光波偏振度(DOP)为监控信号,用局部邻居结构的粒子群优化算法(LPSO)为逻辑控制算法,使搜索时间低于100ms,跟踪过程响应时间为16ms,基本实现了实时跟踪补偿。  相似文献   

20.
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高斯脉冲在PMD系数为225Ps/km^1/2的光纤中传输,发现超高的偏振模色散引起脉冲分裂,并用基模的两正交偏振分量耦合走离解释了脉冲分裂的成因.用PSP法实验研究了超高PMD的补偿,使输入光脉冲的偏振态对准光纤的偏振主态,可以大大减弱光纤PMD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