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玮 《新建筑》2009,(4):139-140
“2009中国当代建筑创作论坛”于2009年5月30—31日在重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城市——混沌·秩序”,分议题包括城市防灾与灾后重建、山地特色与城市设计、地域文化与建筑创作、建筑教育与创作实践等。“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的前身为“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成立24年来,在繁荣建筑创作、活跃创作气氛、提高创作整体水平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声誉日隆,影响广泛。  相似文献   

2.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性的主动追求和地域特性的着意表达,是当代建筑文化及其地域建筑创作的发展走向。研究从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个层次解构建筑文化系统,探讨文化系统整体观下的地域建筑创作及其“原型—现行”表达模式。研究认为文化层次分析是符合文化系统原理并能具体指导地域建筑创作的有效方法。基于文化层次分析的地域建筑“原型—现行”表达是一个广义理性的建筑创作思想,并以厦门大学嘉庚楼群具体建筑创作实践予以例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出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了建筑设计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校园建筑创作的关系,通过对地域建筑的有关理论和地域文化的特点研究以及对高校校园建筑的典例分析,提出了设计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校园建筑的抽象思维模式,使地域文化在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表现更明确,进一步的典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确实可以在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校园建筑上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为全国性的民间建筑团体,自1984年成立以来,以平等、自由、纯学术的特色,推动中国建筑创作的繁荣,活跃建筑创作的气氛,对中国建筑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借助“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这一窗口,以历年主题和代表人物为线索,探讨建筑师的话语流变与群体更迭现象,从而一窥中国建筑3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3)
本文运用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理念与手法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进行解析,总结经验,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提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建筑史上发展最快、社会环境最好的时期,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地域建筑创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实践成果。该文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成长背景及其地域建筑思想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期为后学者提供参照范式,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提供设计资料;对国内相关学术动态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研究的意义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地域性是当代建筑创作的重要部分。在建筑风格多样、各类建筑流派、主义交融的现状下,传承地域文化和吸取我国传统建筑精髓对于创造当代本土建筑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建筑创作地域性重要性的剖析,指出根植地域精神是建筑创作中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拉萨城市建设,由于多数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藏式建筑的足够认识和把握,建筑创作过程草率、急躁,导致城市地域性逐渐丧失。文章从梳理拉萨当代建筑地域化探索之路入手,基于解读传统建筑特征,来分析当代拉萨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中的策略与手法,旨在探求具有传承与创新意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双重功能需求的两个转移”、“建筑创作中的三种基本动向”和“当前必须澄清的四点认识”等三个创作方面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探讨、实例分析和综合归纳,阐明了当代建筑形态的嬗变与转化,对于认清市场经济大潮中建筑创作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动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筑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新手法探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曾坚  杨崴 《建筑学报》2003,(6):10-13
广义地域性建筑是当代建筑创作中重要的一种探索方向,其观念变革表现在边缘拓展、对立融和以及多维探索等方面,论文归纳了"再现与抽象"、"对比与融合"、"隐喻与象征"以及"生态与数字化"等建筑创新手法,并分析了广义地域性建筑的一种特例--"高技乡土"和其它若干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2.
岭南生态地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如何将其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使设计适应自然生态规律并具有地域性特征,已经成为建筑创新的重要探求方向。本文以广州萝岗区行政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例,从生态地域建筑文化出发,寻求将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运用于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关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早期20年建筑创作的发展状况,将该时期的建筑创作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现代建筑创作活动、起关键性作用的团队和人物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作品,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建筑创作发展阶段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薛求理 《新建筑》2012,(3):18-25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外国建筑设计随着国门和经济开放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城市景观和建筑业造成极大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和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的外国建筑设计成了东方与西方,外国与中国科技文化论题的交汇点简要回顾30年来输入海外建筑设计的历程井讨论由此带来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杰 《华中建筑》2000,18(3):23-25
文章论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建筑的创作主要围绕“科学性”与“民族性”两大主题展开。这两大主题的发展受社会价值取的影响,在社会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态势;或比强彼弱,或互相交融。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大主题的发展与交融愈演烈,以此为契机形成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李丛笑  张永青 《华中建筑》2010,28(10):157-159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原之江大学)的近代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领域里一个生动而丰富的缩影。该文着重分析研究近代之江校区的规划和典型建筑实例,发掘蕴藏其中的建筑创作思想与风格,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虽然在时间和地域上相距甚远,但在建筑意匠、营造理念与技术措施上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以类比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二者在形式与功能取向、结构与技术、装配式的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的整体性等方面的相同与相似点,提出了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继而总结了可供中国当代建筑借鉴的基于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建筑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先行者.冯纪忠先生在融会中西方文化的自身背景和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情怀的双重影响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诠释和创新,合“理性的浪漫”与“诗意的现实”于一体,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启蒙、传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冯纪忠先生在建筑教育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思想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永生 《中国园林》2005,21(6):72-74
针对中国现代园林创作中"泛西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以寻求园林艺术发展创新的趋势为议题,通过研究中西传统园林文化在现代条件下的传承与借鉴,探讨现代中国园林的创作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