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建筑行业的水泥砂浆乳液用于塑胶行业的沥青基础封底,经过实际场地验证及2年的实际场地使用效果跟踪,解决了沥青场地塑胶材料起鼓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性乳液、砂子和水泥的选择和配比对塑胶与沥青基础的黏结力和塑胶场地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苯丙乳液为例,当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高,水泥牌号选择42.5,砂子目数选择60~160,乳液、水泥、砂子质量比为1:2:(1~3),偶联剂加入量为0.5%~1%(乳液质量的百分占比),并加水量为30%(乳液质量的百分占比)时,封底效果最好,塑胶场地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
将原油中提取出的沥青质加入石蜡基原油,从破乳脱水率、乳液粘度、界面膜强度三方面分析了w(沥青质)对原油乳液的稳定性作用。从原油乳液破乳脱水率研究沥青质的稳定作用,证明当w(沥青质)0.3%,随w(沥青质)增加乳状液的脱水率由90.3%快速降低至22.7%,沥青质显著增强原油乳液稳定性,但继续增加w(沥青质),增强乳液稳定性能力下降;加入沥青质后,由显微镜观察到乳液液滴粒径减小,液滴数量增加;沥青质使原油乳液粘度增大;加入沥青质对油水润湿性影响不大,沥青质使油-水界面膜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正> 由上海焦化厂煤炭化学研究所研制的阳离子煤沥青乳液新工艺于1990年4月通过专家技术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乳液的稳定性优于石油沥青乳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阳离子煤沥青乳液是以中温煤沥青为基本原料的一种棕黑色水剂冷用乳状涂料。它具有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油砂沥青涂料的制备工艺,对油砂沥青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探索。首先测定了沥青样品的基本性质,进一步考察了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针对丙烯酸乳液与乳化沥青配比、体质填料用量、油砂沥青替代量对涂料涂层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对水性沥青涂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砂沥青的沥青质含量高于 90#标准石油沥青,在乳化过程中通过加入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1631)、稳定剂氯化钙来辅助牛脂基丙撑二胺( DAT)乳化的方式,可得到筛上剩余量和蒸发残留量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乳化沥青。在 m(水性丙烯酸乳液) ∶m(乳化沥青) =1∶1的配比下,加入 m(硫酸钡) ∶m(滑石粉) =1∶1的体质填料 35 g,油砂沥青的替代量达到 80%条件下,能制得较好粘附性能和一定防腐性能的水性油砂沥青涂料。  相似文献   

5.
以水性沥青为主要成膜物质,配合适量的丙烯酸乳液和滑石粉,制备了具有较强防腐蚀性能的水性沥青金属防腐漆。讨论了乳化沥青的选择、填料种类与用量的选择、浆料中丙烯酸乳液与填料的配比、流变助剂对流挂性能的影响、消泡剂对漆膜外观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选取丙烯酸乳液与滑石粉,两者以质量比1.2∶1混合,且滑石粉用量占漆样18%(质量分数)时,配合一定量的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R,可以制得目标浆料。所得浆料黏度适中,细度符合要求。选取乳化沥青A与浆料,配合消泡剂R、0.2%流变助剂E、0.3%流变助剂F及其他助剂,可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水性沥青金属防腐漆。  相似文献   

6.
张莹莹  王立娟  张凯 《广州化工》2011,39(13):93-95
以胜利炼油厂生产的90#重胶沥青为基质沥青,使用丁苯胶乳(SBR)为改性剂,分别筛选了三种不同的乳化剂及稳定剂制备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考查了pH值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SBR的用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pH值为3~4、沥青温度120℃、水温70℃,乳化剂用量为1.45%(R2∶R3=6∶4),丁苯胶乳为4%(干基),稳定剂W3为0.3%条件下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达到交通部规定的质量要求,并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7.
刘勇  朱强  刘志刚 《中国涂料》2011,26(8):22-26
利用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酸二酰肼(ADH),合成了一种自交联丙烯酸弹性乳液,研究和分析了交联单体添加量、乳液玻璃化温度、乳化剂和引发剂及其加量对乳液及其弹性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交联单体添加1.5%~2.0%,乳液玻璃化温度为-35~-25℃,乳化剂采用反应型和阴离子复配的乳化剂,其添加量为1.5%~2.0%,并使用过硫酸盐引发剂,其添加量为0.5%~1.0%,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的乳液性能最好,制备的弹性涂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耐沾污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8):1587-1590
通过向建筑沥青中加入SEBS磺化得到改性磺化沥青,研究了磺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并对磺化沥青进行了扫描电镜、Zeta电位、降滤失性能及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当SEBS加量为5%,磺化比为1∶0.7时,高温高压滤失量达到24 m L,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达到55.56%,具有良好的降滤失性能;改性后的磺化沥青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当样品加量达到2%,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达到了45.45%,说明改性磺化沥青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建筑沥青中加入SEBS磺化得到改性磺化沥青,研究了磺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并对磺化沥青进行了扫描电镜、Zeta电位、降滤失性能及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当SEBS加量为5%,磺化比为1∶0.7时,高温高压滤失量达到24 m L,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达到55.56%,具有良好的降滤失性能;改性后的磺化沥青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当样品加量达到2%,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率达到了45.45%,说明改性磺化沥青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丙烯酸乙酯(E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合成工艺、EA用量和所制乳液及其涂膜性能关系的研究,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和EA添加量。结果表明,EA改性WPU乳液的最佳工艺是采用K2S2O8为引发剂,且其用量为乳液总质量的0.7%,乳液温度控制在80~85℃之间。同时,EA的合适添加量为30%~40%。EA改性的WPU涂料具有较高的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综合性能优越,能取代溶剂性聚氨酯涂料,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1.
The properties of petro/coal tar pitch and distillate fractions obtained in the joint distillation of coal tar and heavy pyrolytic oil from ethylene production are described. The petro/coal tar pitch is particularly reactive in heat treatment and air-blowing. The petro/coal tar pitch may be used as less carcinogenic binder and impregnating electrode pitch.  相似文献   

12.
炭材料用改性煤沥青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对甲基苯甲醛(4-MB)改性煤沥青(CTP)的中间相微观结构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研究4-MB改性煤沥青的光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改性后煤沥青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煤沥青的光学组织结构显著改善,随交联剂4-MB用量的不同,可得到超镶嵌(SM)、广域(D)和小域(SD)三种光学结构;改性后煤沥青出现纤维结构,煤沥青的残碳率显著提高.因此,改性后的煤沥青有望作为优质的炭材料基体前驱体.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焦油和沥青中QI含量较低的情况,将来自针状焦项目的 QI残渣与原料焦油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调制油,采用这种调制油生产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提高了产品的QI,显著提高了产品的一级品率。  相似文献   

14.
对甲基苯甲醛改性煤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对甲基苯甲醛 ( 4 - methyl benzaldehyde,简称 4- MB)为改性剂 ,在对甲苯磺酸( PTS)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 FT- IR)和核磁共振氢谱 ( 1H-NMR)对煤沥青改性机理进行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 ( SEM)观察改性后煤沥青的形貌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改性沥青热解产物的光学结构 .结果表明 ,对甲基苯甲醛在酸性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煤沥青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改性后煤沥青出现纤维结构 ,改性沥青热解产物的光学组织结构为较好的广域 ( D)结构 .因此 ,改性后的煤沥青有望作为优质的炭材料基体前驱体 .  相似文献   

15.
Coal tar/petroleum pitch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combined distillation of coal tar and heavy cycle oil from catalytic cracking, in industrial trials. In processing a 60: 40 mixture of those components, 306 t of pitch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anode binder is produced. The benzo[a]pyrene content is lower in the petroleum–coal pitch than in regular coal pitch used in electrod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煤沥青改性后流变性能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对苯二甲醛(TPA)对煤沥青改性后流变性能的变化,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煤沥青及TPA改性的煤沥青的表观黏度,研究了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煤沥青和TPA改性的煤沥青的热行为。结果表明,TPA改性的煤沥青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呈现W型,在200℃~225℃处于低黏流区,表观黏度值200mPa.s~400mPa.s,可以作为浸渍剂煤沥青使用;TPA改性的煤沥青在高于225℃时,表观黏度值迅速上升;TPA改性的煤沥青在低黏度区域具有较低的活化能,这对煤沥青的浸渍工艺有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蒽油替代煤焦油降低中温煤沥青软化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洪全  英有林  刘锡坤  朱文菊 《炭素》2002,(2):47-48,F003
在石墨材料浸渍过程中,对使用的煤沥青浸渍液,分别采用了加入煤焦油、蒽油溶剂来降低软化点。并对浸渍后的石墨材料制品进行理化性能检验。蒽油是降低煤沥青浸渍液的软化点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肖南  邱介山 《化工进展》2016,35(6):1804-1811
我国煤沥青资源丰富,但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实现煤沥青高附加值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合成高性能功能碳材料的主要技术,重点阐述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多孔碳材料、碳纤维、二维纳米碳材料及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高芳香性和高缩合度分子结构所引起的强π-π相互作用是阻碍煤沥青基高性能功能碳材料设计合成的瓶颈问题。通过催化聚合、氧化、共热解等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煤沥青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结合模板复制、物理/化学活化、界面诱导以及催化石墨化等技术可实现多种功能性碳材料结构设计与表面化学性质调控。发展煤沥青分子结构调控新技术作为改善煤沥青基碳材料性能的重要策略,需要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煤沥青经喹啉萃取后,以三氟化硼乙醚和硝基苯作为催化剂,在氮气氛下热缩聚制得改性沥青,并对改性沥青的工艺进行初步研究;利用FT-IR、热分析仪对改性沥青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沥青脂肪族侧链明显减少,芳构化程度增加,热失重率减小,适合用于制备碳纤维。  相似文献   

20.
孙昱  廖志远  苏龙  曾鹏 《化工进展》2014,33(8):2211-2214
研究了单种溶剂、混合溶剂对3,4-苯并芘的溶解选择性及煤沥青溶解量。并以顺丁烯二酸酐为改性剂、硫酸为催化剂,考察了溶剂效应对降低煤沥青中3,4-苯并芘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己烷、甲苯,环己烷、乙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剂具有较好的3,4-苯并芘溶解选择性和合适的煤沥青溶解量。当环己烷∶甲苯=2∶1(体积比)和环己烷∶乙酸丁酯=2∶1(体积比)为反应溶剂时,能够高效地脱除煤沥青中3,4-苯并芘,煤沥青中3,4-苯并芘降低率分别达到88.26%和90.83%。其原因认为是此类溶剂能使包裹在沥青颗粒内部的3,4-苯并芘释放出来,且3,4-苯并芘与改性剂能够形成均相反应体系,大部分不具有致癌性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环芳烃与改性剂之间形成两相体系,从而提高了改性剂与3,4-苯并芘的有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