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掺Co3+和Li+的LiMn2O4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尖晶石LiMn2O4,Li2CO3和Co3O4为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尖晶石锰酸锂的改性产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叫,改性产物保持了LiMn2O4的立方尖晶石结构。采用Rietveld方法进行结构精修表明,掺杂元素进入了晶胞中的16d位置,改性产物结构分子式可写成[Li]s4[Mn2-x Lix/4Co3x/4]16a[O4]32e。随着钻和锂掺杂量的增加,产物16d位置中更多的锰被取代,锰离了平均价态逐渐升高,锰和氧的结合键能增加,键长下降,晶格参数减小。电性能测试表明,锰酸锂掺杂钴、锂后,循环稳定性提高,比容量稍有降低。当锂、钴掺杂量为锰酸锂的0.025倍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氢氧化锂和醋酸锰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的LiyCrxMn2-xO4(x=0.05,0.08,0.12;y=1.00,1.05,1.10)。用X射线衍射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证实其结构仍然是尖晶石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尖晶石Li0.05Cr05Mn1.95O4的最佳热合成温度是750℃,而合成LiyCrxMn2-xO4样品的晶体学参数和电化不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锂和铬的含量的影响。综合考虑循环寿命和容量密度,Li1.05Cr0.05Mn1.95O4的性能最好,循环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掺杂后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锂和醋酸锰为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的Liy Crx Mn2 -x O4 ( x=0 .0 5,0 .0 8,0 .1 2 ;y=1 .0 0 ,1 .0 5,1 .1 0 )。用 X射线衍射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证实其结构仍然是尖晶石结构。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尖晶石 Li1.0 5Cr0 .0 5Mn1.95O4 的最佳热合成温度是750℃ ,而合成 Liy Crx Mn2 -x O4 样品的晶体学参数和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锂和铬的含量的影响。综合考虑循环寿命和容量密度 ,Li1.0 5Cr0 .0 5Mn1.95O4 的性能最好。循环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掺杂后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共沉淀合成的锰镍氢氧化物前躯体,采用Si掺杂合成Li[Li0.15Mn0.575Ni0.275]1-xSixO2(0≤x≤4%)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掺杂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少量的Si4+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随掺杂量的增大,晶格畸变增大,半高宽变大;其中掺量x=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4.2 V首次放电容量为146.7 mAh/g,经20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35.7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  相似文献   

5.
利用共沉淀合成的锰镍氢氧化物前躯体,采用Si掺杂合成Li[Li0.15Mn0.575Ni0.275]1-xSixO2(0≤x≤4%)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掺杂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少量的Si4+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随掺杂量的增大,晶格畸变增大,半高宽变大;其中掺量x=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4.2 V首次放电容量为146.7 mAh/g,经20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35.7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主流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中,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具有成本低廉与安全性能高的优势,因此在小型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锰酸锂正极材料发展与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锰元素的溶解。锰的溶解将导致循环性能的迅速衰退,在高温循环中尤为显著。在实验中,以氟化锂作为包覆物质,将其包覆于锰酸锂正极材料表面,从而将锰酸锂与电解液隔绝,起到抑制锰溶解的目的。X射线衍射表明,氟化锂与锰酸锂的共烧结过程中未发生氟掺杂,因此未引起锰酸锂的结构变化。通过对不同氟化锂包覆量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能够确定最合适的氟化锂包覆量。相比原始锰酸锂样品,经氟化锂包覆的锰酸锂正极材料与金属锂和石墨组成的软包电池均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中,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3 Wh/Kg,1C条件下常温与高温循环1 0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0.3%与75.7%。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利用固相法制备Mg^2+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g0.02Mn1.98O4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地提高了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所制备的正极材料性能优异,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富锂量对锰酸锂性能的影响.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XRD、SEM、全电池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20℃时,合成材料均为尖晶石相,随着富锂量的增加,颗粒的一次粒子粗化明显,比容量减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提高;当富锂量为0.20 mol时,样品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佳,1C放电比容量为90.4 mA·h/g,25℃和55℃下的1C充放50次,循环保持率分别为97.9%和94.1%.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喷雾沉积技术制备了Al/Ni双元素掺杂改性的锰酸锂薄膜电极材料,并通过XRD、SEM、循环伏安法及恒流充放电法对材料物相、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喷雾沉积技术可制备结晶度高、形貌致密、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掺杂改性锰酸锂薄膜电极材料;Al/Ni双元素掺杂可显著提高锰酸锂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法合成前驱体,并通过高温球磨烧结法合成了LiCoxMn2-xO4正极材料。考察Co掺杂量对材料的相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掺杂后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随着Co掺杂量的增大逐渐减小,而循环性能较好。其中LiCo0.05Mn1.95O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19.0 mAh/g,在不同倍率下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52%,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于浩 《包钢科技》2006,32(4):78-80
文章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必须实现投资多元化.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从辩证发展论、实践认识论及社会发展论3个方面探讨了哲学原理时乡村旅游的指导,强调发展乡村旅游应基于哲学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乡村旅游的具体操作中,使乡村旅游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土体渗流规律对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渗透特性影响因素研究是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流体在土中的运动规律与土体自身性质、流体的理化性质、弥散和对流等密切相关,是土体液固相互作用的结果。文中基于流体理化特性,结合土体渗透性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流体的化学组成、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土体渗流规律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流体主要通过改变土体的微细观结构、双电层厚度、结合水含量、产生化学势等方式对土体的渗透特性产生影响。文中对土体液固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唐山本地磁铁矿及高钙粉混合造球,配合X-射线衍射分析、高温综合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同时运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探究碱度及温度变化对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球团矿抗压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碱度为1.0,焙烧温度控制在1 250℃时焙烧球团矿抗压强度达到最大。适量的液相有助于Fe3+迁移,赤铁矿结晶良好,球团矿抗压强度较大;过量的液相阻碍Fe3+迁移,赤铁矿与赤铁矿之间的再结晶受到限制,球团矿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结合H钢厂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新钢包温度场进行研究,进而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钢包从烘烤至周转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预热烘烤对新钢包热状态及钢水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钢包预热烘烤25 h虽然达到红包状态,且包壁温度趋于热饱和,但是包底仍有蓄热升温空间,周转后钢包造成钢水的最大温降约10℃;预热烘烤55 h后,钢包整体趋于热饱和,周转后钢包造成钢水温降不到1℃,因此可知理想的预热烘烤时间为55 h,为炼钢厂钢包烘烤制度及出钢温度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方坯表面夹渣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铸坯角部卷渣、二类是铸坯的大面镶嵌渣铁块。而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和保护渣的性能不良对这两种夹渣类型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夹渣的不同类型和造成夹渣的不同形式,主要从工艺上和保护渣性能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大方坯表面夹渣问题,提高铸坯的收得率。  相似文献   

19.
温轧机轧辊加热通常有电热丝及感应加热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加热方式在辊面温度上升的速度和有效轧制辊面区域温度分布均匀性两方面性能,发现感应加热装置可使轧辊表面快速到达目标设定温度,加热效率高,轧机工况更安全.此外通过加装辊面气道吹扫装置可有效调节辊面轴向的温度均匀性,使温轧机的有效轧制区间扩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WC、SC热电补偿导线合金丝在不同变形量,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的电阻串、硬度、晶粒度,以及作为负极与纯铜正极组成补偿导线的热电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丝的电阻率升高,上述热电势降低。随退火温度升高,合金丝电阻率下降,热电势升高。而在再结晶温度范围,合金丝的电阻率有升高趋势,热电势有下降过程。此变化规律对于补偿导线及热电偶的各类接插件的生产加工及精度控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