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羊毛纤维的润湿性能,实现羊毛纤维功能化的需要,讨论水浴超声波、超声波与渗透剂共浴、渗透剂浸渍3种预处理对羊毛纤维润湿性的影响。运用单纤维动态接触角张力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润湿性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种方式预处理后精纺呢绒的润湿性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采用超声波与渗透剂共浴处理的精纺呢绒,润湿性改善最为明显;经过超声波处理的羊毛纤维,在其鳞片层表面产生了刻蚀效果或鳞片层局部出现了剥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声波和双氧水处理改善羊毛染色性能的可行性。采用双氧水、超声波及二者联合作用处理羊毛织物,对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形貌,织物表面的接触角及其染色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经过双氧水或超声波的处理后,纤维表面鳞片被破坏,羊毛纤维表面接触角降低。对处理前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面不管是酸性染料还是活性染料,处理织物的上染速率增加,最终得色量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双氧水和超声波先后联合处理过的织物可明显提高得色量。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对角蛋白具有溶解能力的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对羊毛纤维进行改性。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预处理对纤维表面形态及其弱酸染料上染速率的影响可以发现:羊毛纤维经过离子液体处理后,表层鳞片遭到破坏,染色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鳞片破坏程度加深,上染率及上染速率都得到提高,可以实现低温染色。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对羊毛纤维的改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对角蛋白具有溶解能力的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对羊毛纤维进行改性.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预处理对纤维表面形态及其弱酸染料上染速率的影响可以发现:羊毛纤维经过离子液体处理后,表层鳞片遭到破坏,染色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鳞片破坏程度加深,上染率及上染速率都得到提高,可以实现低温染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试羊毛织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织物的力学性能、毡缩率、瞬间接触角与染色性能,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纤维物理性能与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以此确定了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与时效性。研究表明,羊毛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织物的力学性能、湿润性能、毡缩率与染色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织物使用寿命、吸湿透气性、尺寸稳定性、匀染性与色牢度均获得提高。同时,验证了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最佳处理时间、电压为50 s、200 V。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处理羊毛纤维,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测试技术,以及通过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度和毛效的测试,分析超声波处理前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羊毛纤维后,羊毛表面发生刻蚀反应,鳞片层中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受到损伤,断裂强度降低不甚明显,同时润湿性能明显提高,并且经过超声波处理的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探讨超声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水温、不同超声波频率和不同处理时间下羊毛纤维的各项性能,包括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强伸性能和热学性能,并与未处理羊毛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及断裂伸长率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断裂强力及热学性能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减小。认为:超声波处理提高了纤维的吸湿回潮性能与纤维的抱合力,有利于羊毛纤维服用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技术用于羊毛酶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超声波条件下采用蛋白酶DB-88处理羊毛纤维和羊毛织物,确定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酶5%,时间60min,温度50℃,浴比1:40。并与常规条件下酶处理羊毛纤维和羊毛织物的效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条件下,酶处理的羊毛纤维或织物的防毡缩性能提高,手感较好,处理时间大大缩短,染色性能改善,并且强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干燥石榴皮作为原料,用水煮法提取天然石榴皮色素对羊毛纤维进行常规染色和超声波染色,研究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染浴pH值、染色温度对石榴皮染色羊毛的染色深度和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榴皮色素适合于羊毛纤维的染色,超声波对石榴皮色素上染羊毛纤维具有明显的增深作用,随着染液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的增加,染色羊毛纤维的K/S值增加;超声波染色条件下的石榴皮染色羊毛纤维的耐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有一定的提高,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文中采用等离子体对羊毛纱线进行改性整理,探讨工艺条件对羊毛纱线吸湿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等离子体处理后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芯吸高度,并与等离子体-丝素联合处理后纱线的吸湿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被刻蚀,改善了羊毛纤维的亲水性,处理时间延长会导致羊毛力学性能下降;随着作用时间、压强及反应功率的增加,羊毛纱线的吸湿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等离子体与丝素联合处理后羊毛纱线的吸湿性有显著提高,有利于丝素在羊毛纱线的吸附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单独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时防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文章在谷氨酰胺转胺酶(MTG酶)处理前对比了H2O2、等离子体、超声波预处理对羊毛织物防缩等性能的作用效果,选择最佳的预处理方法.讨论了在最佳预处理条件下,MTG酶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的改变对羊毛织物防缩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电镜扫描照片观察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预处理效果比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MTG酶浓度3%,30℃,处理50 min.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三羧乙基膦(TCEP)可以破坏羊毛纤维表面的二硫键,从而改善染料对羊毛纤维的吸附及扩散性能,文中采用TCEP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以实现低温染色。通过对染色羊毛织物K/S值、上染率等进行分析,确定了羊毛织物TCEP预处理条件及低温染色工艺条件。测试并比较了低温染色和常规染色羊毛织物的色牢度指标。结果表明,TCEP预处理优化工艺为TCEP用量1.0%,预处理温度80℃,时间30min时,可实现85℃低温染色;TCEP预处理后低温染色可达到常规染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对羊毛纤维进行预处理,再采用蛋白酶对羊毛纤维进行剥除鳞片处理,使羊毛纤维具有防毡缩性能.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后,纤维的润湿性能明显提高;在相同的蛋白酶处理条件下,经超临界CO2流体预处理的羊毛纤维防毡缩性能提高,断裂强力下降较小.超临界CO2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压力15 MPa,温度80℃,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羊毛纤维结构的影响,分别测试了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碱溶解度、表面组成、结晶度以及处理液氨基酸构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纤维表面及内部结构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处理后羊毛纤维的损伤程度整体提高。FTIR测试表明,其表面鳞片层中的胱氨酸被进一步氧化成为磺基丙氨酸;XRD测试则显示,纤维结晶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处理液氨基酸分析则表明,超声波处理对纤维的细胞间质也有破坏作用,导致溶液中的高硫蛋白和高酪氨酸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展义臻  赵雪 《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1):44-44,46-48,50-52
采用微波与化学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 同时采用派拉丁1∶1金属络合染料和兰纳素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就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提高羊毛染色效果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微波预处理时间和不同化学整理剂用量对羊毛织物白度、断裂强力和得色量K/S值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羊毛织物未经预处理和经微波/化学法预处理后染色的固着率、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数值,得出了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羊毛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选用阳离子羽毛蛋白助剂对羊毛纤维改性处理,使用活性染料对羊毛染色,探讨改性羊毛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染色工艺,并测定不同染料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K/S值、匀染性、固色率和染色牢度,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经阳离子羽毛蛋白助剂改性后的羊毛纤维染色性能显著提高,60℃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百分率可达98%以上。因此,该助剂可以实现羊毛纤维的低温染色,而且工艺简单、节约染料、缩短染色时间并能保护纤维自身优点,另外,该研究对于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用壳聚糖对羊毛进行预处理,再添加稀土助剂应用于活性兰纳素染料染色的新工艺。讨论了壳聚糖和稀土用量、预处理温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羊毛经壳聚糖处理并采用稀土作为低温助剂在兰纳素染料中染色最佳工艺为:壳聚糖用量2 g/L,pH值4,预处理温度35℃,预处理时间30 min;染料用量2%(owf),氯化稀土用量0.1%(owf),染浴pH值4.5,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50 min。该工艺实现了染色低温节能的目的,同时减小羊毛单纤维强力损伤,提高羊毛匀染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微波对羊毛鳞片尖端的精准作用,根据微波辐射的选择性加热规律,选择介电损耗因数远高于羊毛纤维的纳米钛酸钡颗粒,利用超声波震荡将其负载在羊毛鳞片尖端翘角内,以吸收大部分微波辐射能。结果表明:40 kHz超声波在40℃预处理40 min时对羊毛纤维的损伤最小,由于超声波震荡作用,羊毛纤维表面缝隙内负载纳米钛酸钡颗粒,再经微波处理后的羊毛纤维鳞片尖端钝化,定向静摩擦效应降低了38.8%,定向动摩擦效应降低了61.8%,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与未处理羊毛基本相同,有效降低了微波对羊毛纤维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此外,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显示,40 kHz超声波在40℃清洗40 min,可将纳米钛酸钡颗粒完全清除,不影响纤维后续加工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印染》2016,(20)
将天然染料栀子黄应用于羊毛纤维染色中,通过优选媒染剂及处理条件,以及壳聚糖改性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对染料上染性能及染色羊毛色牢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锌盐作为媒染剂,对栀子黄染色效果影响最显著,预媒处理优化工艺为:Zn SO46%(omf),60℃处理60 min;优化的壳聚糖改性羊毛染色工艺为:壳聚糖0.5%(omf),p H值5,85℃处理60 min。媒染剂和改性剂壳聚糖均对羊毛纤维的染色K/S值、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超声波在酸性染料染羊毛中的染色性能。选用常规染色和超声波染色对羊毛织物进行酸性染料染色,比较了2种染色方法的染色动力学。利用超声波酸性染料染色羊毛,与常规染色相比,超声波在染液中会产生强烈的空穴效应,染色速率常数较大,扩散活化能较高,染色温度较低,皂洗牢度有所提高,在低温条件下染色,对纤维损伤较小。超声波条件下,酸性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染色温度(70℃)让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织物,并能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