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过一硫酸处理羊毛表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傅立叶红外的衰减全反射技术,对未处理羊毛样品,过一硫酸处理样品和经过一硫酸处理后再用亚硫酸钠处理的样品进行研究,检测羊毛表面胱氨酸的各种氧化产物的特征峰,并计算出峰面积,分析过一硫酸和亚硫酸钠与胱氨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万震  王炜 《广西纺织科技》2002,31(3):38-41,17
简要介绍了羊毛丝光防缩整理的最新进展,概括了羊毛丝光防缩整理中常用的氧化剂,着重讨论了这些氧化剂对羊毛的氧化能力及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万震  王炜 《河北纺织》2002,(4):31-37
简要介绍了羊毛丝光防缩整理的最新进展。概括了羊毛丝光防缩整理中常用的氧化剂,着重讨论了这些氧化剂对羊毛的氧化能力及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选刚  潘葵 《纺织学报》2003,24(4):60-62
就不同温度下硫酸对羊毛的影响程度以及硫酸对羊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于羊毛表面改性的氧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电位法和碘量法测定氧化剂的氧化电位和有效成分,探讨氧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性,稳定性及羊毛的反应性,各种工艺因素对氧化剂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分析,评价和优选无AOX污染的羊毛表面改性氧化剂和确定其相应工艺条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双氧水和DCCA处理羊毛的XPS能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文龙  袁骏  李茂松 《纺织学报》2001,22(5):325-327
分析羊毛表面XPS能谱对双氧水和含氯氧化剂DCCA处理羊毛的不同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CA处理对羊毛表面类脂去除程度高于双氧水处理,有利于树脂随后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过硫酸钾、二氯异氰脲酸(DCCA)、过一硫酸盐(PMS)和高锰酸钾(KMnO4)和臭氧处理五种工艺对羊毛进行处理,观察羊毛的形态变化、鳞片组分的变化和Allworden反应,解释羊毛的臭氧防毡缩机理。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对羊毛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蛋白酶以及氧化剂和蛋白酶联合处理后羊毛的溴Allwoerden反应、扫描电镜观察、失重率以及染色速率等的变化,论述蛋白酶对羊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用大黄染蚕丝和羊毛的工艺可生产出高附加值且环境友好的染色织物。试验从大黄中提取色素,在添加(或不添加)硫酸镁、硫酸铝、硫酸亚换媒染剂的条件下,对蚕丝和羊毛织物进行染色,色光范围从黄色到橄榄绿。大黄的颜色成分类似于典型的蒽醌型分散染料。在较宽的pH值范围(4~8),该颜色成分对蛋白质纤维的吸尽率不受pH值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蚕丝的得色量、上染速率、染料亲和力要高于羊毛。试验证实染色机理符合分配机理,即蒽醌基色素可完全上染蚕丝和羊毛纤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剂和蛋白酶处理羊毛,探讨不同改性方法对羊毛纤维表面结构和纤维性能的影响.SEM 和FrlR-ATR测试结果表明,氧化剂处理能使羊毛表面的类脂物质和胱氨酸二硫键等化学结构发生改变,鳞片钝化.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纤维的碱溶度增加,蛋白酶对碱溶度的影响较小.羊毛经改性后,纤维的回潮率与纤维的失重有关,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能明显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着率,氧化结合蛋白酶改性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羊毛氯化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聚合物BAP、DCCA含氯氧化剂、KHSO0/Na2SO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a2SO3,以及金属离子/氧化剂等5种羊毛改性处理方法的机理,并比较了改性处理后羊毛纤维防毡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羊毛用过一硫酸氢钾法进行剥鳞的工艺。先使用过一硫酸氢钾进行处理,再使用亚硫酸钠进行还原处理。通过对过一硫酸氢钾用量、p H、温度、时间,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最佳的丝光工艺,探讨各种工艺条件对丝光化羊毛的白度、黄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观察了丝光处理后的羊毛表面形态,使用红外光谱图分析了丝光化羊毛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的方法对羊毛进行细化处理,考查了不同蛋白酶制剂、不同处理条件对羊毛细度、减量率、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碱性蛋白酶对羊毛纤维的减量效果比酸性蛋白酶要好,用蛋白酶与氧化剂同时对羊毛纤维进行处理,在取得较好减量效果时,也对羊毛纤维造成较大损伤,在进行酶处理前,用保护剂对羊毛纤维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羊毛纤维的强力损失。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以硅偶联剂KH550为交联剂处理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织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SEM对改性羊毛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表面引入了—OH、—COOH等亲水性基团,进一步与氧化壳聚糖、硅偶联剂之间形成交联,纤维表面反应性活性基团变多,羊毛的染色性能提高.改性羊毛表面K/S值随着氧化壳聚糖及硅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壳聚糖用量为3 g/L,KH550用量5%,时间60min,温度50℃时,染料弱酸性红B、酸性大红G在改性羊毛织物上的表面色深值(K/S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毛织物高锰酸钾丝光防缩整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氧化法对羊毛织物进行丝光防缩处理。以无环境公害的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对不同氧化条件下的丝光防缩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最佳的丝光防缩处理工艺条件。试验中对处理的羊毛织物的减量率、强力损失及反应过程中织物对高锰酸钾随时问变化的吸尽率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只要将高锰酸钾的用量、反应温度及溶液的pH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够达到较好的丝光防缩效果。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够避免传统的氯化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次氯酸钠氯化法及高锰酸钾氧化法对羊毛织物进行丝光防缩处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氧化剂用量、温度、pH值、处理时间,获得了最佳防缩处理工艺条件。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使KMnO4处理法获得类似于氯化剂与羊毛织物作用的良好效果,从而可用“绿色环保”的氧化剂KMnO4处理法代替传统的氯化剂处理法。  相似文献   

17.
助剂在羊毛低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羊毛低温染色助剂的种类、染色机理及其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羊毛低温促染剂WLD、SLD、CMR以及纳米型促染荆、二乙胺预处理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论述了酶对羊毛低温染色性能的影响,包括蛋白酶HAP、Ncwol Lan L处理,氧化剂和蛋白酶联合处理,蛋白酶与壳聚糖预处理工艺的影响。指出低温助剂和酶处理在羊毛低温染色工艺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羊毛表面改性对染色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过一硫酸盐氧化表面改性和DCCA氯化表面改性对羊毛染色性能的作用效果,探讨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在不同改性羊毛织物上的上染率和上染速率。结果表明:羊毛的表面改性能够削弱染料的扩散壁垒,改善各种染料在羊毛纤维上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不同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高碘酸氧化淀粉的机理,探究了在氧化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影响淀粉分子内羰基和羧基含量的因素。由于氧化剂的差异,对其所生成产物性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种类氧化淀粉的优缺点,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来适应和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同时阐述了这些氧化淀粉的性质,介绍了氧化淀粉的主要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羟自由基对六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六线鱼为研究对象,提取肌原纤维蛋白,采用铁催化氧化体系产生不同浓度的羟自由基(·OH),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外模拟氧化,考察鱼肉蛋白质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六线鱼肌原纤维蛋白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羰基含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和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呈显著升高,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氨基和有效赖氨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在氧化1 h变化更显著。氧化导致酪氨酸残基发生聚集,使二聚酪氨酸含量增加。肌原纤维蛋白最大内源荧光值随着氧化剂浓度升高、氧化时间延长而降低,且会出现轻微蓝移现象。氧化同时能使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且氧化剂浓度越大增加越明显。上述结果表明,六线鱼肌原纤维蛋白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发生了显著氧化,从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