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3个地区的餐饮店、零售店和批发市场采集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共计2 980份,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4.7%(437/2 980),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为2.9%(83/2 909);创伤弧菌检出率为3.5%(104/2 980)。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结论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本次污染状况分析可为标准制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2007-2011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07-2011年间共监测630份食品,总检出率为15.08%: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程度高,检出率为分别为18.28%和10.75%;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3.08%.结论 徐州地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广东省水产品中7种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7~2019年在广东省的17地市总共采集875份动物性水产品样品, 进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以及沙门氏菌共7种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2017~2019年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3.20%(378/875), 淡水产品致病菌检出率略高于海产品; 根据水产品类型分类, 致病菌在虾类和蟹类在均有较高的检出率。7种致病菌中, 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41.16%, 17.26%, 12.50%。各地市均有不同程度致病菌检出, 其中茂名、清远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较高; 广州和潮州的溶藻弧菌检出较高; 清远的沙门氏菌检出较高。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广东省水产品主要污染致病菌; 小餐饮和实体店中的致病菌检出率相对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应加强多种食品的致病菌监测, 针对性的提升对小型餐饮业的卫生管理, 以降低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市生食水产品的安全状况,为食品安全分析和监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上海市生食三文鱼为代表的生食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对上海市3 个批发市场进行监测分析,在2013年基于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共检测了90 个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0.00%,其中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tdh+)的检出率为1.10%,使用MEGA软件根据16S rDNA序列开展了菌株多样性分析;根据调查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食三文鱼中的污染情况,使用@Risk 5.5 软件分析了生食三文鱼可能引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风险,经Beta-Poisson剂量反应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分析后表明,生食三文鱼患病的概率为2.02×10-6,即每百万人有2 人发病;根据上海市三文鱼的平均消费总量,上海市居民每年生食三文鱼因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可能的患病人数为111 人。上海市居民生食三文鱼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疾病的风险较小,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量和每次三文鱼的消费量是减少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广州市监测的1 602份水产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 602份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率为21.16%(339/1 60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19.54%(313/1 60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8.63%(43/498),沙门菌检出率为1.08%(14/1 301),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59%(6/1 021),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14%(1/701)。结论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存在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依然是主要的致病菌,但是沙门菌、创伤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分析辽宁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共采集420份水产品,应用国标方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经国标方法和MALDI-TOF MS鉴定分离得到12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29.29%(123/420)。不同种类、不同类别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海水产品检出率为33.44%,其中海水贝类检出率最高为49.51%;另外淡水产品中河蟹检出率较高为61.29%。分离的123株菌tlh基因全部阳性,未检测到tdh和trh基因,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显著,耐药率为94.31%。结论 辽宁省市售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尤其在河蟹中存在较高检出,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同时,MALDI-TOF MS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全新微生物鉴定技术,实现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和趋势,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定量数据。方法 2010—2018年在江苏省13个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的不同场所,采集8类淡水产品1 170份,按照GB 478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验,使用@RISK软件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拟合定量污染数据。结果 1 170份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0%,污染水平为(-1.01±1.58) lg MPN/g,毒力基因携带率3.7%。内陆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污染水平高于沿海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月份和季度检出率和污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场所检出率和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分别为(-0.89±1.59) lg MPN/g和(-1.56±1.54) lg MPN/g;第二季度污染水平最高为(-0.56±1.72) lg MPN/g;饭店/酒店污染水平最高为(-0.68±1.55) lg MPN/g;淡水虾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最高为(-0.44±1.68) lg MPN/g。结论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由海产品向淡水产品转移,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且有高于沿海地区的趋势。淡水产品可能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淡水虾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需对淡水产品开展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夏秋季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和特征.方法 2008-2010年5-10月,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孤菌检验》方法,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卖场超市和餐饮单位等污染物监测点的市售海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共监测市售海产品941件,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检出率为13.2%,不同种类、不同监测月份和不同采样地点的海产品,其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海产虾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5.0%)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5.0 MPN/g)显著高于其他类海产品(P<0.05);8月份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4%)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3 MPN/g)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P<0.05);集贸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5%)和批发市场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9 MPN/g)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地点(P<0.05).结论 上海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污聚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高风险环节开展监管.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沿海城市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了调查2015年7月—2016年6月上海市内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及毒力菌株的分布,根据GB/T 4789. 201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从206份水产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挑取疑似菌株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并获取最大可能数,提取菌株基因组DNA对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从上海芦潮港码头收集71份样品中,有59份样品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量为88.36 MPN/hg。上海市水产市场采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高达91.11%,污染量为1 361.76 MPN/hg。其中,tdh、trh阳性菌株污染率分别为1.6%、1.0%,均分离自虾中。研究表明,上海市售水产品中虾类是总副溶血性弧菌及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最高的水产品种类。水产品市场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具有更高的污染率和污染量,水产品捕捞后的一系列操作增加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这些结果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的污染程度。 方法 参照《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结果 从淡水养殖场中采集水产品、水体、水底沉积物样品共507份,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株(3.4%); 霍乱弧菌4株(0.8%); 溶藻弧菌及创伤弧菌均未检出。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均不携带毒力基因(trh-;tdh-), 主要血清型为O5:H7(41.2%), 主要耐受的抗生素为头孢唑林(94.1%), 其中3株PFGE带型相似性系数100%; 4株霍乱弧菌均为非O1/O139群, 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江苏省淡水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环境污染程度低, 但在淡水养殖环节中检出致病性弧菌, 提示淡食用水产品依然可能存在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污染现状,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沿海和2个内陆城市采集贝类海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同时进行定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个城市共采集800份贝类海产品,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为76.5%(612/800),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阳性率分别为73.9%(591/800)、18.4%(147/800)、0.1%(1/800),未检出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与采样地区、样品状态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阳性率高于内陆地区,但含量却低于内陆地区;活产品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鲜/冰鲜海产品;蛏子、泥蚶、牡蛎和蛤/蚬子阳性率较高,均在75.0%以上,扇贝和贻贝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含量较高;1.0%(6/591)的菌株检出致病性毒力基因。创伤弧菌阳性率与样品来源、采样地区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农村高于城市,蛏子和泥蚶阳性率最高,均在35.0%以上。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较严重,需重点加强贝类海产品食品安全卫生宣教,加强沿海农村地区创伤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 方法 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 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 总检出率为14.26%。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60.375, P<0.001。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检出率较高, 达到了45.7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 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 达到9.51%, 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5.86%, 沙门氏菌1.9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 为16.15%, 最低的是第1季度(11.36%)。餐饮单位所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1.90%), 其次为超市(7.69%), 网店和农贸肉菜市场所售商品无检出。结论 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致病菌污染主要以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污染情况更严重,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收集制定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检江苏省南通市65家主营水产品的餐饮单位共110份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样品,按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关方法检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结果:110份样品中,大肠菌群0.3 MPN/g的为40份,占36%;致病菌检出23份,检出率为20.9%,其中副溶性弧菌检出率为14.5%、沙门氏菌检出率为6.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5%。不同类型餐饮单位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P0.05)。结论: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经营的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有一定的食用安全风险,应尽快制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加工操作,以提高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3121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2.3%(72/3121)。检出率最高为生食产品(4.6%,25/540), 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2.5%,23/938)和鲜活产品(1.5%,24/15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生食产品和鲜活产品,检出率分别8.9%(16/180)和6.0%(18/299)。单增李斯特菌主要污染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8.6%(21/244)。熟制品致病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很低,甚至为0%。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06-2008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6-2008年我中心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这些菌株均由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获得,分离地区覆盖广东的粤西、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176株,水产品分离株103株。结果2006-2008年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17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完全分型168株,分型率为95.45%,共分出15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73.30%(129/176);在103株水产品分离株中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55.34%,其血清型别分布较分散,未见优势菌型,共分出40个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结论2006-2008年广东各地区上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为主,血清型地区差异不明显;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且与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2006-2009年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为水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全市12个区的餐饮企业、肉菜市场、超级市场、批发点等4类采样点,分季度抽取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55%(102/753).不同种类(x~2=13.106,P <0.05)、不同年份(x~2=55.583,P<0.05)、不同季度(X~2=15.612,P<0.05)以及不同采样地点(x~2= 14.268,P < 0.05)的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为产生该类致病菌性食物中毒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