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改善传统弹力包芯纱弹性回复性能,以氨纶、双组分复合长丝(CM800)为芯纱,棉纤维为外包纤维,设计了13种弹力包芯纱。探讨氨纶预牵伸倍数、芯纱线密度和弹力包芯纱反复拉伸次数与弹性回复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纱线强伸仪测试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拉伸弹性。结果表明:氨纶的牵伸倍数越大,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随着氨纶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先增加后减少;CM800线密度越小,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定伸长5%和定负荷200 c N反复拉伸次数与纱线弹性回复率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且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随着纱线反复拉伸次数的增加而降低;CM800/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大,氨纶/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PTT/PET双组分短纤与棉混纺织物的弹性性能,对其拉伸性能、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弹性回复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定伸长和定负荷反复拉伸条件下,棉/双组分短纤混纺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优良,弹性回复率接近于棉氨包芯纱织物和棉/XLA包芯纱织物;其折皱回复性能良好,优于棉氨包芯纱织物,与棉/XLA包芯纱织物相近。  相似文献   

3.
以经线为普通桑蚕丝,纬线选用两种不同线密度规格膨体弹力真丝,变化织物组织与交织纬密,制成试样并经后松式水处理作为试验样品,通过测定织物抗折皱回复角探讨普通桑蚕丝与膨体弹力真丝交织类织物的性能,为在开发膨体弹力真丝产品中充分发挥新材料的优良特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纬向使用膨体弹力真丝可以明显提高织物纬向抗折皱性能;适中合理的纬密配置可以使织物抗折皱弹性达到最优;松弛的织物结构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抗折皱性能。  相似文献   

4.
总结棉双氨纶包芯纱牛仔织物的生产要点。采用赛络纺C 29.1tex(Pu 44.4dtex+Pu 77.7dtex)作为纬纱,以提高牛仔织物的弹力舒适度;细纱工序重点保证对两根氨纶丝的包覆;络筒前对纬纱进行蒸纱处理,以稳定纱线弹力;浆染工序重点控制好染液,以保证纱线染色的质量;织造工序增加边纱根数;后整理降低烧毛温度和车速,避免氨纶丝受损。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使织物顺利生产,织物质量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认为:采用棉双氨纶包芯纱能够有效提高牛仔织物的弹性伸长与弹性回复率,保证织物优良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芯丝材料对成纱性能及织物保形性的影响。分别以XLA纤维和氨纶为芯丝,棉纤维为外包纤维,开发了两种包芯纱、3种织物;测试了XLA纤维和氨纶的性能、纱线的性能及织物的相关性能,研究芯丝材料对纱线性能及织物保形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弹性纤维的弹性、初始模量影响包芯纱的弹性恢复性;纱线弹性和初始模量为影响织物抗皱性能的重要因素;纤维的弹力与沸水收缩率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纤维材料的吸湿性、织物的缩水率和其湿态下的折皱回复性对织物免烫性产生影响;XLA纤维包芯纱织物平挺度等级最高,手感柔软,具有与纯棉织物相当的舒适性。认为:XLA纤维包芯纱织物的保形性最好,可用于开发低弹舒适性防皱棉型面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酯(PET)长丝/棉复合纱斜纹织物的保形性及服用性能,利用PET长丝与纯棉纱开发了3种线密度为9.8 tex的纱线,并以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造了4种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折皱回复性、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保形性能,强伸性、拉伸弹性、顶破性等抗变形性测试,以及手感风格、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纯棉纱织物与复合纱织物的保形性与服用性能。结果表明:PET长丝/棉复合纱可改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提高免烫等级,同时又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芯纱织物比包缠纱织物有更好的保形性,更高的免烫等级,是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探讨双丝包芯纱生产工艺及在牛仔面料中的应用效果。针对普通棉氨纶包芯纱弹性牛仔面料回复性差、耐反复拉伸性差,在服用中易出现鼓包、抽丝、断丝、变形等质量问题,利用CM800弹性涤纶长丝和氨纶长丝生产出棉双丝包芯纱并应用于牛仔面料,对比分析了其与普通棉氨纶包芯纱牛仔面料的性能差异,并对不同后整理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优选。结果获得了改善面料弹性性能的良好效果。认为:正确选择长丝原料和工艺路线,控制涤纶长丝含量和张力,合理配置捻系数能够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棉双丝包芯纱,用于牛仔面料,其纬向缩水率、弹性回复率较优,弹性伸长率有所减小。采用半程浸轧→低温定形整理工艺能够获得较好的后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棉粘胶莫代尔混纺弹力牛仔织物的生产要点。以赛络纺棉/粘胶/莫代尔50/30/20 53 tex竹节纱为经纱,赛络纺棉36 tex(T 8.3 tex+Pu 4.4 tex)双丝包芯纱为纬纱,生产弹力牛仔织物;介绍了纺纱生产的注意事项;介绍了经纱染色的关键点及工艺参数,保证染色的均匀性;控制好浆纱工艺,避免上浆不良问题的产生;优化织造工艺,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后整理控制好烧毛与预缩工艺;最终使牛仔织物顺利生产,织物质量指标较好。认为:通过工艺优化,可保证弹力牛仔织物弹性适度、手感舒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纯棉纱线合股数对织物力学性能和保形性的影响,采用线密度相同的单纱、双股线、3股线、4股线4种股线类型,以适当的经、纬密分别织制成平纹、斜纹、缎纹组织的织物。对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强力、拉伸弹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弯曲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3股线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较大,4股线织物的断裂伸长率较大,双股线织物的拉伸弹性回复率较大;平纹织物仅有双股线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优于单股线织物,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随合股数的增加均变差;双股线平纹织物悬垂性相对较好,但均没有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悬垂性好;单纱织物的弯曲性能比股线织物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弹力织物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与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牵伸倍数的环锭弹力纱及转杯弹力纱,利用这些弹力纱作为纬纱,分别织制了环锭弹力纱织物和转杯弹力纱织物.为了进行对比,还织造了相同规格的纯棉织物.经织物性能测试表明:弹力织物除断裂强度比纯棉织物低外,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折皱回复率、透气性能均优于纯棉织物;环锭弹力纱织物除折皱回复性比转杯弹力纱织物低之外,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性、透气性能指标均优于后者;弹力织物除透气性外,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折皱回复都随弹力丝预牵伸倍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总结赛络纺棉双丝包芯纱牛仔布的生产要点。为保证牛仔布的性能,以赛络纺29tex(T 83.3dtex+Pu 116.7dtex)棉双丝包芯纱为纬纱;介绍了经纱染色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保证染色的均匀性;浆纱工序控制好车速,避免上浆不匀现象;优化了织造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后整理中,控制好烧毛温度;总结了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终使牛仔布生产顺利进行,织物质量指标较好,特别是牛仔布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优势均较明显。认为:采用赛络纺棉双丝包芯纱可以保证牛仔布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  相似文献   

12.
制备14. 6 tex亚麻/记忆性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将其与涤纶网络丝进行交织,然后对其进行热定型处理,并测试热定型处理前后亚麻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发现经热定型整理且经纱为5. 6 tex涤纶网络丝的新型亚麻混纺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明显减小,经向缩水率由原来的2%降到1. 27%,纬向缩水率由原来的1. 24%降到0. 96%,同时,其织物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总折皱回复角由原来的214. 5°增大到227°,具有防缩抗皱效果。经过织物风格测试,证明研发的涤纶网络丝/亚麻混纺纱交织织物折皱回复率较好,织物柔软、较光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纬向弹力交织物的弹性回复性问题,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及弹力复合纤维(T400)2种弹力纱线作为纬纱,设计开发了8种纬向弹力交织物,测试分析织物的力学性能、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及定负荷反复拉伸弹性,并采用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方法分析织物的弹性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涤纶/PTT及涤纶/T400交织物均属纬向高弹织物,且涤纶/T400交织物的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优于涤纶/PTT交织物;在纬向定伸长反复拉伸及定负荷反复拉伸作用下,涤纶/T400交织物的弹性回复率高于涤纶/PTT交织物,而塑性变形率低于涤纶/PTT交织物;弹性综合性能最佳的品种为试样6#,即经纱为24 tex×2的涤纶股线,纬纱为8.3 tex/(32 f)的T400长丝,采用斜纹组织制得.  相似文献   

14.
总结棉粘赛络双丝包芯纱牛仔布的生产要点。采用棉/粘70/30 41.6tex(44.4dtex)赛络氨纶包芯竹节纱为经纱,采用棉/粘70/30 29tex(T 83.3dtex/36F+Pu 77.7dtex)赛络双丝包芯纱为纬纱;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经纱染色时,保证染色的均匀性;控制好浆纱工艺,提高织轴质量;优化织造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后整理控制好经纬向缩水率。最终使牛仔布顺利生产,织物质量指标均较好,特别是牛仔布的缩水稳定性优势明显。认为:采用弹力经纱与双芯弹力纬纱生产的牛仔面料具有稳定的弹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采用相同的织造工艺织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的海藻纤维/棉赛络纺包芯纱针织物,该针织物可用作医用敷料。研究不同混纺比对针织物弹性回复率、吸湿性、透湿性、透气性等织物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藻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先缓慢上升后又下降,混纺织物的吸湿性呈增大趋势,透湿性降低,透气性提高;混纺比为40/60时织物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纬编针织牛仔面料的保型性和尺寸稳定性,以靛蓝纱、本白棉纱、涤纶、氨纶为原料,采用成圈+ 浮线、集圈+ 浮线的复合组织设计了斜纹和鱼鳞结构的2类共11款弹力纬编牛仔面料作为裤料。对11款纬编牛仔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纬编牛仔面料的纵向弹性回复性均优于横向,适合横裁;织物纵向即腿围方向弹性回复性好,拉伸弹性实验测试中,横向即裤长方向因浮线的存在需施加较大的定伸长力,说明横向的延伸性及弹性较小;组织结构和浮线长度对横向弹性回复性影响较大,织物纵向的弹性回复性受氨纶线密度、比例和线长影响。当组织均为六路斜纹时,非弹性纱线密度大,单次拉伸弹性回复率与纵密成反比,但3次拉伸后弹性回复率下降明显,表明非弹性纱线密度越大,纬编牛仔的纵向多次拉伸弹性回复率越差。  相似文献   

17.
张才前 《毛纺科技》2012,40(11):59-61
使用YG(B)541E型智能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试5块不同规格涤/毛平纹织物的7个不同方向折皱回复角,分析各向抗皱性能差异.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织物经向接近方向折皱回复角与经向差异较小,而与织物纬向接近方向折皱回角与纬向差异较大;织物经、纬密度小的,缓弹性回复性能较好;交织织物各角度抗皱性能具有明显规律,而混纺织物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探讨影响纯棉机织物折皱动态回复性能的因素。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织物折皱回复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计算分析了纯棉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折皱动态回复指标,包括瞬时回复角、瞬时回复时间、延迟回复角、延迟回复时间以及瞬时回复率等。结果表明:平纹织物较斜纹织物瞬时回复特征更为显著,且瞬时回复率较大;提高平纹织物的经密有利于缩短瞬时回复时间,提高纬密可减少瞬时回复角;同时增加斜纹织物的经密和纬密,可明显缩短延迟回复时间,降低延迟回复角。认为:织物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其经密和纬密来改变织物的折皱动态回复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天然抗皱免烫衬衫面料,探讨纺纱方式对拉伸弹性及抗皱性的影响,用聚酯(PET)长丝与纯棉纱通过全聚纺、全聚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双丝包芯、全聚纺包芯合股5种纺纱方式,开发了5种线密度为14.8 tex的纱线,并织造了相同规格的5种织物,对织物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刚柔性、拉伸变形性等进行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纤维的急弹性变形比例、初始模量越大,织物的弹性及折皱回复性越好;纱线的毛羽少、表面光洁、条干均匀、初始模量大,则织物抗皱性好;全聚赛络纺包芯纱、全聚纺包芯双合股纱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拉伸弹性回复性均较好,织物的外观平整度均为3.5级;全聚赛络纺包芯纱比全聚纺包芯纱双合股纱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更适合用于开发高保形免烫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20.
《印染》2016,(11)
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弹力牛仔织物进行酶解,在酶洗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试剂调节p H值,加入碳酸钠对酶进行灭活处理,织物分别采用室温晾干和80℃烘干。通过测定织物的纬向收缩率、急弹回复角、纬向伸长回复率、断裂强力和颜色深度,研究不同工艺对牛仔弹力性能和酶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氨基乙酸调节p H值,以碳酸钠灭活,80℃烘干后,织物的弹力性能和酶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