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弄清设有竖井的长大隧道发生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及烟流的分布规律,在长大隧道发生火灾时能制定合理的隧道火灾救援方案,特进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火灾试验坚井通风的研究,此次试验按照流变规律模拟隧道火灾情况,进行三种火灾规模在三处位置的火灾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火灾时隧道内温度与火灾规模成正比,火灾火源点的最高温度与竖井的高度成正比关系,火灾的持续时间与竖井的高度成反比关系,找出了竖井通风情况下隧道火灾时温度纵向分布的规律。为隧道火灾时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火灾时隧道内烟流流动状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大比例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火灾时隧道内烟流流动状态、烟流速度变化以及通风对烟流流动状态的影响。试验模型隧道长100m,内径1.8m。火源采用燃烧床盛放油料模拟,试验中设定了A、B、C三个火灾规模用以模拟实际隧道火灾场景。试验结果表明,点火后,隧道内火区、火区下游烟流速度在2~8min内增加很快,明显大于点火前风速,且其增幅随通风风速、火灾规模的不同而变化。同时,随着火势的逐渐减弱隧道内烟流速度也逐渐减小,并趋于初始风速。试验结果建议对于一般的限制或禁止油罐车通行的隧道,火灾时,隧道内应尽快建立起2~3m/s的纵向风流以抑止烟气的逆流。  相似文献   

3.
根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火灾的规模,选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隧道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进行了模拟,得出了隧道内在不同时刻、不同截面位置的烟流特性参数,根据烟气锋面到达不同位置横截面的时间的不同,计算出了烟气在隧道内的水平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4.
中梁山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梁山地铁区间隧道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不利的通风排烟模式,利用FDS对火灾时的通风排烟进行模拟,分析隧道内不同时刻、不同截面位置的烟流特性参数。模拟结果显示,射流风机作用下火区上游通风风速为2.5 m/s,没有产生回流,起火列车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烟流前锋面到达非起火列车的时间超过850 s,大于非起火列车人员疏散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干海子曲线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小半径曲线隧道特殊的边界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展小半径曲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小半径曲线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不同通风风速条件下烟流温度、速度和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给出了曲线隧道火灾事故紧急通风情况下的最小纵向通风风速。模拟结果表明,小半径曲率隧道的火灾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与直线隧道存在明显差异,干海子曲线隧道抑制火灾烟气回流的最小纵向通风风速为4m/s。  相似文献   

6.
隧道火灾随着通风风速和火灾规模不同 ,其温度场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对五种不同风速下的三种火灾规模进行了试验 ,研究了火区内和火区下游最高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温度沿隧道纵向分布规律、温度沿隧道横断面分布规律等 ,这对公路隧道防灾减灾设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隧道火灾随着通风风速和火灾规模不同,其温度场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五种不同风速下的三种火灾规模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火区内和火区下游最高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温度沿隧道纵向分布规律、温度沿隧道横断面分布规律等,这对公路隧道防灾减灾设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1)
文章借助大比例火灾模型试验,分析了在火灾情况下隧道火风压力的变化,探析了火灾规模、通风速度、隧道坡度、烟流蔓延长度等因素对火风压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火灾对隧道通风系统的影响情况。试验表明隧道火风压会随着火灾规模、通风速度、隧道坡度、烟流蔓延长度等因素的增大而变大,并且火风压会对隧道的通风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竖井烟囱效应作用下的隧道火灾通风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带竖井隧道的火灾工况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竖井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压力场,以及由此对隧道内速度场和温度场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表明了在以竖井烟囱效应作用力为主要动力的情况下,配合以4m/s的通风风速可以有效遏止回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山岭隧道火灾模式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火灾发生在竖井附近及远离竖井时的烟气流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烟气在纵向通风作用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传统斜坡隧道火灾不同,由于烟气涡流影响,竖井内火风压在纵向通风作用下均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故隧道火风压理论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竖井内火风压预测;竖井内火风压随纵向风速从0 m/s 增大至3.5 m/s 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最大差值约为40 Pa;火源靠近竖井时比远离竖井时,竖井内火风压更大,纵向无风时,两者最大差值约为25 Pa。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的国 家,其长隧道数量和长度跻身世界前列。据统计,火灾中85%的 人员死亡是由热烟气造成的,目前隧道中采用较为广泛的排烟系 统有纵向排烟系统、集中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而针对长隧道 来说,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竖井式纵向通风,因此,研究纵向通风与 竖井排烟综合效应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1:10 缩尺寸竖井隧道模型,主隧道长度 16.5 m,宽度1.3 m,高度0.65 m;竖井通过排烟横通道与主隧道 连接,排烟横通道设置在主隧道侧面中部,尺寸为1.2 m 长、0.6 m 宽、0.4 m 高;竖井横截面为半径0.6 m 的1/4 圆,高4.6 m。在 竖井隧道模型中开展了一系列油池火实验,选取2 种方形燃烧池 (20 cm×20 cm、23 cm×23 cm)作为火源,设置2 个纵向火源位置 (位置A: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0.375 m;位置B: 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1.375 m),7 种纵向通风风 速(0,0.18,0.27,0.35,0.44,0.52,0.69 m/s),定量分析不同工 况下温度分布及烟气逆流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纵向通风时, 火焰与隧道地板垂直,且呈轴对称形态;当有纵向通风时,火焰向 下游偏移,且纵向通风风速越大,火焰向下游偏移越明显;当纵向 通风风速为0 m/s 时,由于竖井的存在,火源上、下游两侧烟气温 度分布并非对称,火源下游(竖井侧)烟气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与单 洞隧道烟气温度分布明显不同;随纵向通风风速增加,烟气逆流长 度和烟气温度减小,而最大温度偏移距离整体呈增加趋势;当无量 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温升△Tmax 与Q2/3/ Hef 5/3 呈正比,而当无量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 温升△Tmax 与Q? /(vb1/3Hef 5/3)呈正比,但常数系数均小于Li 等预 测模型中的常数系数;竖井隧道内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符合 Fan 和Ji 等建立的纵向温度衰减模型,衰减系数k′在1.36~1.63 范围内变化,但其值明显大于单洞隧道纵向温度衰减系数k′;另 外,当火源位于位置A 时,最大烟气温度低于火源位于位置B 时 的最大烟气温度,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衰减速度慢于火源位于位 置B 时衰减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纵向通风对竖井排烟效果及隧道内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考虑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和纵向风速。结果表明:纵向风速对正庚烷池火热释放速率存在影响,对于较小正庚烷池火(≤11 cm),火源热释放速率基本不随纵向风速而改变;对于较大正庚烷池火(≥14 cm),火源热释放率随风速的增加先降低后基本保持恒定。此外,当隧道内风速较小时,竖井内烟气附壁排出,竖井后方烟气温度较低,控烟效果较好;当隧道内风速较大时,竖井内烟气出现边界分离,竖井后方温度升高,烟气蔓延距离增加,竖井排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当竖井型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较低的内部通风,避免较高风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山岭隧道火灾烟气运移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选取两种典型火源功率(20 MW及50 MW),分析不同纵向风速下火源位置对隧道顶棚下方沿程温度分布规律、烟气运移速率及竖井内烟气质量流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纵向风速低于3m/s时,不同火源位置时,火源上游沿程温度均随纵向风速增加逐渐降低,而下游沿程温度随纵向风...  相似文献   

14.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常见的几种通风排烟模式,对其中一种最复杂的模式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分析得出,对于地铁实际工程中的单线盾构圆形隧道,在10 MW火灾强度下,着火区间隧道内2.6~2.9 m/s左右的纵向风速可以有效阻止烟气发生逆流;在着火区间隧道2.9 m/s的纵向风速下,未着火区间隧道两端对送送风速度为1~1.5 m/s时,联络通道内有风速为6 m/s左右的气流流向着火区间隧道,可有效抑制烟气通过联络通道向未着火区间隧道蔓延,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5.
Fourteen full-scale fir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2000/2001 in the Second Benelux Tunnel near Rot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The tests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tenability conditions for escaping motorists in case of a fire in a Dutch road tunnel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tigating measures on these condition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detection system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sprinklers were investigated. Several types of fire sources were used: fuel pans, cars, a van and covered truck loads. Temperatures, radiation levels and optical densities in the tunnel were measured, as well as smoke velocities and heat release rates. Furthermore, video recordings were made of the fire development and smoke propagation in the tunnel.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fir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and sprinkler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self-rescue for escaping people.  相似文献   

16.
在具有横通道连接的双线公路隧道中 ,当有一条线路发生火灾时 ,救灾过程中需要打开横通道把人群和车辆疏散到另一条线路 ,此时两条隧道内的通风网络发生了改变。为掌握该工况下隧道内温度、压力、烟雾的发展变化规律 ,可建立模型试验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的通风组织试验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铁一号线南部浅埋区间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自然通风模式,本文对其在火灾工况下自然排烟模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作了详细介绍,为自然排烟方式在地铁区间隧道的应用,以及通风竖井的布置和区间隧道结构形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爱东  刘磊  祝岚 《暖通空调》2011,41(6):12-15
结合中梁山地铁隧道工程,对地铁长大山岭隧道平时通风、火灾时通风和防排烟系统方案,以及人员疏散方案进行了探讨.消防性能化论证结果表明,中梁山隧道采用的无竖井通风及防排烟系统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