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在不同酸性介质中设计合成了Im3m结构的SBA-16硅基介孔材料,并通过XRD、TEM、氮气吸附-脱附、^29Si固体核磁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SBA-16硅基介孔材料合成条件和结构对溶液中Cd^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SBA-16硅基介孔材料的孔径越大、比表面积越高、孔壁表面Si—OH的数量越多,对Cd^2+的吸附性能越佳.  相似文献   

2.
铝基APCVD沉积SiOx膜层的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在铝基底上制备硅氧化物陶瓷膜层。采用XPS、
XRD、HRTEM、UV-VAS和NIRS等技术分析膜层的成分、结构组织和形貌特征,并测试了膜层的光学吸收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SiOx中的硅氧原子比为1∶1.60~1∶1.75,硅氧化物陶瓷膜层大部分为非晶态组织,包
含少量局部有序区域。SiOx陶瓷膜层沉积在铝基上后具有很高的紫外可见光吸收率和较高的近红外光吸收
率,产生机制是硅氧化物陶瓷膜层中氧空位存在局域电子态,电子吸收能量产生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3.
将高岭土与氢氧化钠按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在980oС下煅烧35 min进行固体活化,生成硅、铝前聚物.选取碱/ 土配比最佳的活化产物,经加水、成型和养护,制成有一定抗压强度的地质聚合物. 采用F TIR、X R D和SE M方法对原料、活化产物和地质聚合物的表面键合、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岭土的特征—Si—O—Si(Al)链在加碱热活化过程中断裂,形成无序的硅、铝前聚物,这些高能的硅、铝前聚物经水化生成具有连续有序三维—Si—O—Si(Al)网状结构的地质聚合物. 这种加碱固体热活化方法可有效利用天然硅铝酸盐合成地质聚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Mossbauer谱技术,采用循序渐进的拟合方法,对京西煤系高岭石的铁占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京西煤系高岭土精矿中不存在任何呈磁有序状态的铁矿物杂质,不存在呈超顺磁性的微粒针铁矿;高岭石结构铁的占位有三种类型:①以四次配位存在于Si-O四面体中的Fe3+;②六配位于A1-O八面体中的Fe2+;③六配位于Al-O八面体中的Fe3+。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是45.186%、43.372%和11.442%。其中,四次配位存在于Si-O四面体中的Fe3+的Moss-bauer谱参数在以往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本文的研究证实了这种铁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对于研究铁的存在形式对高岭石晶格缺陷及其物化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京西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熔锌对钢铁的腐蚀机制,以及钢铁中硅、碳含量对锌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对不同碳、硅含量的钢在熔锌中形成的腐蚀层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腐蚀层中Г相消失,δ相变薄,在δ/ζ相之间出现FeSi、ζ和液锌的混合相区.钢中硅的存在导致ζ相分解、破碎,形成FeSi、ζ和液锌的混合相区,使铁锌反应速度加快,腐蚀层组织出现异常.钢中碳的存在也对锌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Mossbauer谱技术,采用循序渐进的拟合方法,对京西煤系高岭石的铁占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京西煤系高岭土精矿中不存在任何呈磁有序状态的铁矿物杂质,不存在呈超顺磁性的微粒针铁矿;高岭石结构铁的占位有三种类型:①以四次配位存在于Si-O四面体中的Fe^3+;②六配位于Al-O八面体中的Fe^2+;③六配位于Al-O八面体中的Fe^3+.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是45.186%、43.372%和11.442%.其中, 四次配位存在于Si-O四面体中的Fe^3+的Mossbauer谱参数在以往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本文的研究证实了这种铁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对于研究铁的存在形式对高岭石晶格缺陷及其物化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京西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聚乙烯醇作分散剂,以γ-Fe2O3磁粉为载体、通过聚环氧氯丙烷与己二胺进行悬浮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磁性螯合树脂.并研究了它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种树脂在pH=4~6的酸度范围内对Cd^2 和Pb^2 等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对混合离子的吸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有所不同,表明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存在对各自的吸附有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技术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对新工艺及其结果有足够的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就是基于这一目的,对硅器件工艺中最新采用的液相钝化膜作详细分析,为了对其结构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我们同时分析了氧离子注入氧化膜,自然氧化膜,真空室制备的氧化膜,热生长氧化膜及离子溅射氧化膜,以便比较其结构上之差别。结果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氧化膜,其Si—SiO_2界面层都不是单纯的SiO_2,而是SiOx(1≤x≤2)。除液相钝化膜外,其他各种界面过渡层均含Si(e~-O_3)及O_2—Si结构,而且热生长氧化膜和离子溅射氧化膜的过渡层中还存在Si—Si_4原子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硅耐热球铁氢含量的化学分析,用离子探针测定氢的微区分布,初步证实中硅耐热球铁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氢,且易在含Si量高的部位富集,并由此引起氢脆,对氢在α-Fe中的固溶机制做了简要的推论,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中硅耐热球铁氢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铸铁为基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铸铁材料进行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工艺的研究,介绍了不同成分与组织的铸铁,经离子渗钨钙,镍铬后,渗层组织特征,表面成分与硬度分布,分析了含碳量,含硅量及温度等因素对渗层的影响,并测定了渗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石灰石脱硫反应中,高温热激活使得晶体产生大量的缺陷,局部电中性失去平衡,产物层内部Ca2向外运动形成固态离子扩散.以直接脱硫实验为基础,利用电导率补偿效应找到了CaSO4产物层的特征温度和特征电导率,通过曲线拟舍得到了产物层扩散激活能,最终计算获得了产物层离子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物层离子扩散系数与温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研究了低温固体渗硼的渗层形貌、相组成和元素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温固体渗硼的硼化层是由FeB,Fe_2B,Fe_3(C,B),Fe_3(Si,B)等相组成;硼化层的前沿无过渡区,FeB和Fe_2B生长过程中排挤出来的碳和硅没有发生远程扩散,而是就近形成Fe_3(C,B)和Fe_3(Si,B)等形式的含碳和硅的硼化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自蔓延方法合成了Mn-Zn铁氧体纳米晶,对其进行了Z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铁氧化化学式为(MnZn)0.5Fe2O4,铁氧体结晶状况良好;铁氧体的g值为9.956O;铁氧体纳米晶粒径度较均匀,为10~20nm,与Scherrer公式计算所得晶粒尺寸(19.6nm)相符;合成铁氧体的g值远大于自由电子的g值(ge=2.0023),初步推断是Mn^2 ,Fe^3 的3d^5半充满价电子层结构和它们在尖晶石型晶胞(MnZn)0.5Fe2O4中的磁矩偶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2SrCe2TbO9(简称B2SC2T)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B2SC2T陶瓷的晶体结构和缺陷化学。XRD结果表明,B2SC2T陶瓷具有三斜钙钛矿结构,ESR和XPS证明Ce以Ce4+形式存在,Tb以Tb3+/Tb4+的混合价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钙,镁,铜,铁,锌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双氧水为混合溶剂,湿法溶解发样,考查了人发中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对钙与空气-乙炔火争中电离,提出了抑制的方法。人发5种元素回收率分别为钙100.7%,镁102.0%,铜104.0%,铁102.0%,锌103.0%。  相似文献   

16.
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及其吸附Cd2+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盐酸对凹凸棒石黏土进行改性处理后,由于凹土中八面体出现不均匀、不连续溶解以及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土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比表面积增加,将它用于废水中Cd^2+的吸附处理,效果良好。结果表明:经3moL/L盐酸改性处理后的凹土吸附能力最好,凹土加入量为40g/L,水样pH=5,超声搅拌20min条件下,废水中Cd^2+的吸附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用XRD(X射线衍射)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能球磨Fe70Ni30二元金属合金的微结构随球磨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羰基铁和羰基镍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得到了bcc结构FeNi纳米晶合金。球磨10h时,羰基铁和羰基镍开始形成合金,但大部分R、Ni原子仍分别以bcc结构和fcc结构存在。球磨100h时,样品以bcc结构的FeNi合金为主,球磨200h后,样品中fcc结构Ni特征峰几乎消失,FeNi纳米晶达到最小粒径的平衡值。~8nm。高能球磨过程中,晶界区域的层错缺陷是合金化和纳米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粘土固化注浆帷幕对有害物质的阻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粘大化注浆石体对固体废物填埋场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阻滞效果。采用高浓度、高水头梯度条件下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4cm厚的结石体进行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Pb^2 和Cd^2 配成的模拟渗滤液在结石体中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自来水的渗透系数;甲醇、苯胺在结石体中的渗透系数略低于自来水的渗透系数。粘土固化注浆帷幕对Pb^2 ,Cd^2 重金属渗滤液的阻滞效率大于99%,对甲醇的阻滞效率为95%,对苯胺的阻滞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19.
天然泥炭对Cu~(2+)、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泥炭为吸附剂,对Cu2+、Pb2+及其混合离子溶液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泥炭质量浓度、溶液pH值、混合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泥炭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离子的去除效果;当溶液pH值为5时,泥炭对Cu2+、Pb2+均有最佳的吸附效果;而当pH值为6时,泥炭对混合液离子的去除率最高,表明离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拉曼探针研究了湖南金刚石矿砂中的天然金刚石,发现在某些金刚石中含有硅,确定硅是以SiC的立方晶系形式存在的.并认为Si可能也是以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于人工金刚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