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村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应与地域文化、地方规划进行良性互动,结合区域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塑造地方特色,对地域认同感以某个载体进行表现,尊重当地特色。本文结合湖北省黄冈市新农村建设特点,分别从院落景观、道路景观和广场景观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田 《安徽建筑》2015,22(1):33-34,102
文章通过对苏北新农村建设的小镇——徐州汉王镇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对汉王镇景观雕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乡土文化大量缺失,村民的精神生活常常受到忽视,景观雕塑的建设与村民的审美相脱离,新农村建设无法体现村镇原有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在在保留农村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景观雕塑建设相结合,在农村环境公共空间的改造中将环境艺术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村民的精神需求,从而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本文创新点:通过设计学的个案研究,以苏北新农村汉王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乡村公共空间的改造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设计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建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农民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乡村地区建设,如何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乡村住区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变目前乡村住区的景观面貌及延续乡土景观文化,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辽宁中部典型地区乡村住区景观现状的调查,结合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应用,本文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对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探索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密蜜  赵衡宇 《华中建筑》2010,28(4):111-113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却日益突现。该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与新时期的生态观,加强了对生态观的理解,提出当前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通过实例列举提出建立新农村景观建设可持续的生态观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三亚市南山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了解了村民生活现状和民风民俗,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原有的景观规划思路上增加了中心景观及节点设计,为可持续宜居型美丽乡村建设景观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林州市黄华村为例,首先对黄华村现有景观及精神文化元素展开调查研究,并对现存场地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黄华村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最后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黄华村文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实践探索,坚持保护和开发同时进行的设计原则,打造以红旗渠精神为文化主体的新农村景观游园,不仅符合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方向,更能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新农村建筑及景观文化建设及传承的含义和原则,着重阐述了新农村建筑及景观文化建设的三个侧重点:文化背景保护,既存空间扩展,文化符号抽取,并指出了应注意事项,指出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总体上把握,结合实际,合理规划,以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菲菲  王先杰 《山西建筑》2015,(11):197-199
针对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济南市前阮二村的景观规划设计,阐述了其具体设计理念及景观布局方式,为我国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是村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现代新农村建设在体现村落文化和公共精神生活方面有所欠缺。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具备了对自然的适应性、社会的适应性和人文的适应性的景观特质。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景观特质的研究,得出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应体现和谐的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以及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西部乡村建设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持,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过度设计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文章结合国家新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探索西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保护西部乡村景观的完整性与文化特色,创造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最为快速,城市规模在扩大,处于城市边缘区及城乡结合部一带的小城镇和村落建设突飞猛进,导致村落和城市的界限模糊,村落景观逐渐丧失特色。本文通过对海淀区村落景观的调研分析,制定村落分级标准并判断村落的分级类型,从而科学合理地对村落的文化与景观进行保护与建设,以保留北京市村落景观和文化的根性记忆,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加大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热点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大潮流,就必须注视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乡村景观的内涵、原则、方法措施出发,浅析对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8)
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的景观是怎么定义的,什么是新农村,景观,新型的农村景观,自然的景观以及生产的景观。设计新农村的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以及创造性。还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此点。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胡国华 《建筑知识》2014,(2):9-9,19
我国的传统文化悠远精深,但是有一些封建糟粕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有选择的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地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来完善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成长。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一些简要论述,尤其对农村建筑形式中传统文化的折射作出相关分析,粗略介绍了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利用现代的设计思维和手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达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再生,阐述了新农村文化景观发展的三个注意事项,文化保护、空间发展、符号理解。在总体层面上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把握,并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设计情湄..合理规划.保证新农村建设在俜鲚贲什.的传最中健宙箱痔柏学羼  相似文献   

15.
《安徽建筑》2020,(2):3-4
文章以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景观的地域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以及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其次阐述了新农村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后从水平途径和垂直途径探索了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特色景观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应该融入中国民俗文化,新农村与城市只是景观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一致的。建设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益阳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益阳市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及延续地域性文化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挖掘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在价值和特点,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着重强调设计与保护地域性景观的和谐完整性和特色性(传统景观风貌、特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索出对地域性文化景观保护的措施、途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段及创新技术。在保护好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创造设计出新的城乡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使得益阳市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及特色之路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4)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危机突出、传统文化流失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当下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应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本土氛围,保留和传承其乡土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其研究交集上的理论空白和研究价值。本文对新农村聚落建筑设计中材质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聚落建筑材质的类型以及农村聚落建筑材质运用的方法、手段;总结国外新农村聚落建筑材质的运用对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新农村聚落建筑景观建设指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中央大道道路景观设计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表现方法及规划策略。将中央大道编织为城市设计、市政道路、园林景观交合的系统建设,重点突出景观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依照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控制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下,理性分析、动态设计,重点强调道路景观对周边地境的渗透作用,提升景观系统对游赏者的人性关怀,营造一种城市景观与市民的“共生、融合、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