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考察电力复合脂应用于电力金具金属导体连接的节能作用,选取铝-铝金属连接样品进行了涂敷电力复合脂试验,进行了接触电阻及温升测量,并通过计算考核了电力复合脂的节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力金具金属导体接触面涂敷电力复合脂后,可以降低接触电阻值35%左右,使接头处的温度降低了约10℃,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原理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气设备连接中接触电阻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介绍了电力复合脂的导电原理,阐述了电力复合脂的作用,探讨了其涂敷工艺和应用条件,为电力复合脂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电气连接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以铜或铝作为连接导体,所以电气连接主要是铜、铝连接和铝、铝连接两种。连接方法一般为压接、焊接或搭接。压接多用于软导线;焊接近年来虽有所推广,们由于不能拆卸,对设备维修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不可能全部取代搭接连接;目前在导体之间、导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仍以螺栓搭接最为普遍。螺栓搭接,在导体接触面之间就有接触电阻存在。接触电阻由两部分组成:收缩电阻和表面电阻。收缩电阻与接触面的加工状况有关,加工时表面的不平整和螺栓紧固时接触面的受力不匀。使接触面上形成无数空穴和收缩点,电流只能通过收缩点,即减小了有效接触面积,所以收缩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收缩点的面积和压力的大小。表面电阻则受接触表面状态的影响,例如表面粘附油垢、灰尘等,一般用清洁剂如汽油等即可清除;关键在于表面的氧化,  相似文献   

4.
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有很多电气设备,用导体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很多接点。接点的常见连接材料有铜质或铝质的,其连接方式有母排间的连接和通过接线端子、线夹进行连接。在铜和铜,铝和铝等材料连接时,都存在一个接触面,在接触面都有接触电阻。运行中,在大电流的作用下,会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铜与铝在物理性能及电气性能上的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以铝代铜的进程中要注意截面选择及敷设、铝与铝及铜与铝对接、以及附件选择方面的问题。通过具体试验,验证了铝接管连接铝芯电缆,镀锡铜接管连接铝芯电缆,铜铝过渡接管分别连接铜铝电缆的可行性,并指出导体连接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关装置等电气机械的电气连接用母线与接连导体,多为铜或铝。其连接方法通常均采用螺栓紧固。本文叙述铜或铝螺栓紧固接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范围本推荐给出固体金属导体(非股线)和电阻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质量电阻率,以及金属材料导体(横截面均匀的)单位长度电阻的测定方法。这里提出了金属材料电阻率的参照和例行的两种测量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铜,而且也适用于铝和其他金属和合金导体。  相似文献   

8.
《机电元件》2021,41(4)
研究了铝镀银导电橡胶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及与不同金属基体接触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对导电橡胶的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铝镀银导电橡胶经过热老化试验后,体积电阻率略有增加。通过盐雾试验可知,铝镀银导电橡胶与不锈钢钝化接触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好,与铝合金镀军绿镉接触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酸性盐雾环境下连接器接触件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基镀镍连接器表层镀金时,接触件表面容易出现微孔。在酸性盐雾环境中,镀金层表面微孔处形成的腐蚀坑会使得接触件接触电阻增大,降低电连接器可靠性。参照美军标ASTM G85中盐雾/SO_2复合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针对插针表面腐蚀形貌和成分、中间镀镍层及基底铜合金层在腐蚀过程中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可将从腐蚀开始到全面腐蚀的全过程分为蚀坑萌生、蚀坑形成、蚀坑发展及全面腐蚀四个阶段。盐雾/SO_2复合试验中液膜的低pH值会协助Cl-更快地穿透钝化膜,SO_2存在的情况下,镍的钝化膜溶解在酸性介质中,加速钝化膜的破损,加速腐蚀,并分析该种材料接触件腐蚀对电连接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连接中的铜-铜板连接发热现象,依据接触电阻理论,建立了铜-铜板连接的三维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直接耦合仿真分析软件,对铜-铜板连接进行了电-热耦合场分析、电-热-流耦合场分析,研究了不同载荷状态下的电连接热稳定性。最后对板连接进行了温升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与仿真分析的数据对比,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触头材料电性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一种触头材料电性能试验机,包括其传动机构及计算机测控系统。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案研制的触头材料电性能试验机具有可靠性高、易维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触头复合材料电阻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电触头复合材料电阻率计算的已有模型。通过分析材料烧结机理及内部状态,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合理的电阻率计算模型,并得到了实验验证。该模型定量地反映出了材料组分、含量、孔隙率及合金化程度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熔铸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了CuNiZrY铜基电接触材料。通过电接触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铜基触头的材料转移和接触电阻数据,并进行了电接触性能分析;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EDAX能谱分析对铜基触头材料进行了电侵蚀形貌观察及区域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坤 《电工材料》2011,(1):10-13
电接触是研究电连接可靠性的应用学科,接触电阻是衡量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以及接触电阻的微观模型出发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工程上计算及测量接触电阻的方法,指出了电接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研究电触头电寿命的实验方法 ,由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了五种触头材料对称和非对称配对时的电寿命 ,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另外 ,实验后的触头表面大部分出现了裂纹 ,说明材料抗裂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邵文柱  崔玉胜 《电工材料》2007,(2):40-46,50
介绍了ASTM标准化组织的历史及所制订的ASTM标准的种类和影响力。详细列举了ASTMB02委员会下属的B02.05和B02.11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电接触领域相关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性,按照术语和分类、电接触材料、电接触材料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电接触过程性能与测试方法、贵金属覆盖层质量评价方法、气体环境腐蚀试验对这些标准进行了分类,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文章还就这些标准对电接触材料生产和电接触性能检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微机电系统(MEMS)开关的失效机理,设计了一种以压电陶瓷电动机为核心的新型超低速致动形式的触点材料电接触行为测试分析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典型触头材料在闭合和分断过程中的接触力特性、滞回特性、接触电压特性和电弧特性进行了初步观测和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电触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接触器的可靠运行。利用电接触触头材料综合参数测试仪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架台模拟触头在闭合、开启过程中触头的动态变化,得到了打开、闭合时的燃弧能量、时间曲线,接触电阻、弹跳次数和熔焊力曲线。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因素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文革 《电工材料》2005,(1):7-8,21
针对轴向、径向两种压制方向成型的W—Cu合金,采用烧结熔渗法制备W—Cu/Cu整体电触头材料,测定结合面的抗拉强度及W—Cu合金的电性能、显微组织和抗弯强度。结果表明,轴向压制产品烧结后的结合强度远大于径向压制产品烧结后的结合强度。W—Cu合金的物理性能也是轴向压制的比径向压制的好,但两种压制方法对材料的抗弯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刘杜  李震彪  李晨  田芸  许光达 《低压电器》2013,(7):10-14,22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测量了触头模拟试验装置通断操作过程中的机电特性,包括闭合与分断过程中的电弧电流与电压、接触压力、触头位移、触头速度等。分析了闭合弹跳发生时触头所处位置和分/合速度最大值、压力最大值与位移的关系等。分析电触头通断过程的机电特性,对探寻电触头最佳工作参数和条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