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雷伊"甜高粱茎秆汁液为原料,选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时间48 h,酵母用量为0.5 g/L原糖液.为了降低发酵过程中的增酸量以提高酒精度选用青霉素作为抑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用量为0.25 g/L原糖液.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青霉素进行发酵可使酒精度高达10.0%,增酸量控制在0.3°.  相似文献   

2.
黄酒发酵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糯米先糖化后加入活化后的黄酒酵母,制备黄酒。米酒汁和米酒糟在加水比为1:2.5,25℃下发酵为5d左右时,酒精度13.5%,氨基氮0.21%,还原糖含量1.75g/L,总酸度3.56g/kg,pH值3.49,产品为干黄酒。  相似文献   

3.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及工艺,以大麦麦芽、面包干、红枣汁和"黑参"为发酵底物,利用酵母菌,干酪乳酸菌的不同组合混菌发酵制得格瓦斯饮料.以感官品评等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接种量、初糖浓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原料配比对格瓦斯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格瓦斯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总接种量2%,初糖浓度为6°P,发酵时间3 d...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黄酒生产的新工艺,研究了传统加曲法、纯菌种糖化发酵法、使用生料加酶糖化法等几种不同生产工艺对糯米黄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纯菌种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效果最好,可以增加黄酒的酒精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龙葵为原料,采用酵母菌和醋酸菌连续液态发酵生产龙葵果醋的发酵工艺。选择发酵温度为32℃,装样量为柏%。接种量为20%的条件,可得到澄清的发酵果醋,陈酿后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6.
以浓缩石榴汁为原料,复原后接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运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模糊综合评价值为响应值,研究白砂糖糖液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及温度对发酵石榴汁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石榴汁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白砂糖糖液添加量12.0%,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接种量分别为1.5%、1.5%和0.02%,28 ℃发酵48 h;发酵石榴汁中共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物质为主,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为35.75%,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42.59%。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大果山楂酵素中活性成分的形成,以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酵母菌接种量、醋酸菌接种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对大果山楂酵素中总酚质量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果山楂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1. 0%、醋酸菌接种量1. 5%、乳酸菌接种量1. 0%、发酵温度30℃。在大果山楂酵素发酵过程中,多菌种发酵的总酚质量浓度和SOD活力均比自然发酵的高,在发酵21 d时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8. 18 mg/m L,SOD活力为17. 71 U/m L,分别比自然发酵提高了27. 2%和35. 6%。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浓缩雪梨汁为主要原料,得到了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再以雪梨醋、雪梨汁、蜂蜜和蔗糖为原料,得到了雪梨醋饮的最佳配方.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接种量10%,含糖量15%,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醋酸菌的接种量15%,发酵温度28℃,初始酒精度6.0%,发酵时间7d.雪梨醋饮的最佳配方:雪梨醋20%,蔗糖4%,雪梨汁15%,蜂蜜6%.  相似文献   

9.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662,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养基获得的酶活力和活菌数,都高出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蜂蜜醋酸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设计了以蜂蜜加入量、麦芽汁加入量、酵母菌及醋酸菌接种量为考察因素的正交实验。由实验确定出蜂蜜醋酸饮料产品的最佳配方,即蜂蜜加入量为25%,麦芽汁加入量为5%,酵母菌接种量为1.5%,醋酸菌接种量为2.0%。  相似文献   

11.
酿酒米浆水循环利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硅藻土,活性炭为吸附剂对传统黄酒酿造生产的酸度在6.0g/L左右的米浆水进行吸附澄清处理的工艺。通过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米浆水澄清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适工艺条件下,即当用石灰乳调米浆水pH为8.0,硅藻土加量为6.0g/L,活性炭加量为8.0g/L,静置吸附时间为30min时,处理后米浆水的透光度可达85.0%。通过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七次,酿酒七次及从米浆水中回收的有机物酿酒七次,并与自来水浸米酿酒对比,从而表明,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可以缩短浸米时间,米浆水酸度提前到达。酒样指标与《黄酒》国标GB/T13662-2000和《绍兴酒》国标GB17946-2000完全相符。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水的回用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与酵母菌协同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猪饲料的方法。根据猪饲料的国家标准检测饲料中豆粕、麸皮、玉米面、葡萄皮渣等主要组分,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比:葡萄皮渣、豆粕、麸皮、玉米面质量比为2∶2∶1∶2;酶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3U/g,木聚糖酶5U/g,作用温度50℃,时间72h。产品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11.42%(干基),低于加酶前4.83%。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以西瓜为原料,采用酶解提汁及固定化葡萄酒酵母发酵技术制取西瓜果酒的方法。实验表明:在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0℃,pH值为3.5,酶解120min的条件下制汁效果最明显;在初始糖度18%,发酵温度30℃,酸度2g/L,接菌量10%,主发酵18d,可得到酒香纯正,酒体浓厚,酒精度12%的西瓜果酒。  相似文献   

14.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葡萄糖、果糖、豆粕粉、氯化铵、乙酸铵、硫酸铵、蛋白胨、酵母提取物、K2PHO4、KH2PO4、CaCl2等11个相关因子中筛选出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果胶裂解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果糖、豆粕和酵母提取物,选取因子豆粕和酵母提取物进行响应面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豆粕和酵母提取物含量分别为100 g/L,25 g/L时,果胶裂解酶活性最大为22.69 U/m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灵芝菌漆酶发酵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筛选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漆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10 g/L,麸皮20 g/L,豆粉10 g/L,KH2PO43 g/L和ABTS 0.025 g/L;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从以上6因素中筛选出了对漆酶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ABTS,并得到了以漆酶产量为响应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进一步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棉酚代替部分豆粕酿制酱油.原料配比为豆粕:棉粕:麸皮:小麦粉=4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单菌种制曲提高26%,全氮利用率达78.89%,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黑曲霉HYA4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为:250mL三角瓶中甜菜渣5g,黄豆粉5g,NH4H2PO4 0.4%,FeSO4·7H2O 0.05%.料水比1:2。采用此优化的培养基在培养温度36℃和初始pH自然条件下进行发酵。果胶酶酶活力可达5465.8U/g(干曲)。  相似文献   

18.
籼米酿制发酵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籼米酿制发酵酒的难题,本课题采用诸种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单纯采用籼糯搭配以提高支链淀粉的含量未能改善籼米发酵酒的品质;采用酶制剂及活性干酵母对解决籼米发酵酒存在的问题作用不大;喂浆法有利于解决籼米的蒸煮难题,但其酒品风味上尚有不足;同时采用喂浆法和发酵平衡剂,可以酿制出合格的籼米酒品来。  相似文献   

19.
应用喂浆法酿制籼米发酵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比较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应用喂浆法酿制籼米黄清酒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在落罐后第4d喂浆最佳,喂浆浓度和喂浆量对酒精生成率影响最大。喂高浓度浆料的酒品残糖高,发酵不彻底,喂低浓度浆料易导致风味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