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芳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张林 《印染》2012,38(24):24-26
以PBTCA(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为交联剂,采用阻燃剂CP与环氧硅油一浴法工艺对棉织物进行低甲醛阻燃柔软整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优化工艺:阻燃剂CP 400 g/L,PBTCA 80 g/L,环氧硅油30 g/L,硫酸0.75%,一乙醇胺调节pH值,160℃焙烘4 min。棉织物整理后阻燃性能优良,损毁长度达到8.2 cm,阴燃时间和续燃时间均为0;柔软性有较大提高,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及拉伸断裂强力略有下降;游离甲醛含量达到87.2 mg/kg,比常规CP阻燃整理工艺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羊毛织物用Savinase蛋白酶预处理,再进行Pyrovatex CP阻燃整理,探讨了蛋白酶预处理和阻燃整理的主要工艺参数对阻燃效果的影响。优化的预处理工艺为Savinase蛋白酶2%(owf),pH值8,浴比1:25,50℃处理60min;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为Pyrovatex CP阻燃剂250g/L,交联剂50g/L,磷酸7.5g/L,JFC0.5g/L,pH值7,带液率95%,90℃预烘3min,130℃焙烘3min。结果表明,蛋白酶预处理阻燃整理羊毛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阻燃整理的有显著提高,且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和白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pH值、温度、时间、焙烘条件对纤维限氧指数的影响,测试了阻燃剂与分散染料同浴处理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纤维表面溴含量和热性能与纤维阻燃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可用分散染料同浴处理涤纶,既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对染色的影响也很小;工艺条件为:阳燃剂20%(owf),染料1%(owf),分散剂NNO 2 g/L,渗透剂JFC 2 g/L,pH=4~5,浴比1:20,125℃染色30 min,160℃焙烘2 min.纤维表面的溴含量与限氧指数呈线性关系,也与阻燃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经十溴二苯乙烷处理的涤纶纤维,热稳定性下降,容易失重,减少了可燃性气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同时具有阻燃性能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多功能涤纶织物,先以几种新型阻燃剂及交联剂复配后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最佳配方:阻燃剂DM-PN1 380 g/L,DM-PN2 350 g/L,DM-PN3 150 g/L,交联剂JL-1 25 g/L,JL-2 25 g/L,JL-S 60 g/L,柔软剂15 g/L,渗透剂10 g/L,催化剂15 g/L。阻燃整理后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最佳工艺:100℃烘3 min,190℃焙烘1.5 min。整理后的织物在水洗100次后,阻燃性达到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拒水效果达到80分,拒油效果达到4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棉用阻燃剂洁尔爽CP对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中的棉组分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浓度、焙烘条件及交联剂用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及锥形量热仪方法测定了处理前后织物燃烧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阻燃涤纶/棉织物采用洁尔爽CP整理的优选工艺为CP浓度400g/L,焙烘条件为165℃、4min,交联剂浓度为80g/L。  相似文献   

6.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对纯棉织物进行CP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阻燃整理工艺为CP阻燃剂用量350g/L,交联剂用量7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min经优化工艺阻燃整理后的纯棉织物经50次洗涤后,损毁长度为7.5cm,续燃时间为1.5s,阴燃时间为0S,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张悦  严欣宁  陶忠华  杨青 《印染》2012,38(23):20-22
采用端基含有环氧基团的水性聚氨酯FS-417作为交联剂,与阻燃剂CP联用,制得环保型耐久磷系阻燃整理剂;探讨FS-417交联剂和阻燃剂CP用量、焙烘温度,整理液pH值等因素对棉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的整理工艺:阻燃剂350 g/L,交联剂50 g/L,180℃焙烘3 min,pH值5~6;纤维保护剂和柔软剂可依据手感要求加入。  相似文献   

8.
苏国平  纪俊玲 《印染》2014,40(19):30-32
针对纯棉织物(单位面积质量160 g/m2以下)的耐久阻燃整理,通过优化阻燃整理液中的配套助剂和阻燃工艺条件,以赋予织物耐久阻燃性能。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为:纯棉耐久阻燃剂TEX-1(CP)420 g/L、环保树脂MF 50 g/L、纤维保护剂BH 40 g/L和磷酸(85%)20 g/L;带液率75%,焙烘温度165℃,焙烘时间2.5 min。超薄型纯棉织物经该阻燃整理后阻燃效果佳,耐洗性比较好,且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9.
张悦  张迎春  陈丽颖等 《印染》2014,40(20):36-38,42
通过对阻燃剂CP的氮羟甲基结构进行醚化改性,并与大分子聚氨酯无醛交联剂复配使用,从阻燃剂低甲醛和交联剂无甲醛两个方面,组成了低甲醛耐久棉织物阻燃体系。考察改性合成中,超声波温度及振荡时间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以及阻燃剂、交联剂、柔软剂质量浓度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超声波对反应原料进行活化,当超声温度60℃,超声振荡时间40min时,活化效果佳,反应产率高;优化的整理工艺配方为:阻燃剂300g/L,交联剂45g/L,柔软剂8g/L,整理后织物阻燃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棉用耐久阻燃剂FK-103和拒水拒油剂FK-UFC02对纯棉导电织物进行阻燃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拒水拒油剂用量对织物阻燃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剂和强力保护剂用量对织物撕裂强度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耐久阻燃剂FK-103 300 g/L,FK-062交联树脂50 g/L,磷酸15 g/L和强力保护剂FK-074 30 g/L;纯棉织物阻燃整理后再采用拒水拒油剂FK-UFC02 60 g/L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整理织物具有阻燃、抗静电、拒水拒油等复合功能,且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15,(23)
将四种磷氮复合系阻燃剂进行复配,采用轧烘焙工艺,对88/12锦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质量浓度、焙烘条件、柔软剂质量浓度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阻燃剂FR-1质量浓度300 g/L,FR-2 180 g/L,FR-3 100 g/L,FR-4 100 g/L,柔软剂20 g/L,渗透剂5 g/L,催化剂C-3 7 g/L,焙烘条件为160℃,3 min。整理后织物的炭长达到9.2 cm,无续燃、无阴燃,且经50次家用洗涤后仍然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经阻燃整理的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温度提前,降解速率变小,残炭量增加。该阻燃体系主要通过凝聚相和气相阻燃机理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ATP为阻燃剂,探讨其对层压汽车座套面料的阻燃处理工艺。采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为:焙烘温度190℃、阻燃剂质量浓度250g/L、轧余率80%、焙烘时间5min。水洗摩擦都会使阻燃剂处理织物的阻燃效果降低,但经过30次的水洗和10次摩擦后面料的阻燃效果仍能达到装饰用织物B2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全棉府绸Argafun RFR耐久阻燃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正雄 《印染》2010,36(17)
研究了Argafun RFR在棉织物耐久阻燃整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优化阻燃整理配方为:阻燃剂Argafun RFR 350~400 g/L,强力保护剂Argafun FS 5~20 g/L,H3PO4 10~18 g/L.经过整理的棉织物无续燃和阴燃,经受至少50次家庭洗涤后损毁炭长仅为9.8 cm,具有优秀的耐久阻燃性.同时,整理的织物手感柔软,强力损失小,布面甲醛含量超低.  相似文献   

14.
对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进行阻燃/亲水复合整理,优选了阻燃整理剂和亲水整理剂。结果表明,以阻燃剂FPK8002和亲水剂DP-9993为整理剂,优化的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整理工艺为:芳砜纶/粘胶混纺比70/30、60/40、50/50织物的阻燃剂、树脂用量分别为60、90、160 g/L和20、30、40 g/L;亲水剂用量均为10 g/L。采用先亲水后阻燃的工艺对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可实现亲水性、阻燃性、吸湿透气性及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  相似文献   

15.
以亚磷酸、乙二醇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磷酸酯阻燃剂,并对所制阻燃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合成的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对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的讨论,得到了优化的整理工艺:阻燃剂300g/L,交联剂80g/L,170℃焙烘2min.整理织物的阻燃性能和热分析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残渣量增加较多,阻燃性能优异,达B1级标准,能很好满足对阻燃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可生物降解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向东 《印染》2006,32(16):27-29
通过水溶性淀粉与磷酸氢钠作用得到淀粉磷酸酯盐反应型阻燃剂。利用封端基水性聚氨酯与阻燃剂及棉纤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可赋予棉织物耐久阻燃性能。优化后工艺处方为:淀粉磷酸酯盐200—250g/L,封端基水性聚氨酯80g/L,对甲苯磺酸2.0~2.5g/L,160—170℃焙烘2—3min,整理后织物阻燃效果达B1级。  相似文献   

17.
郭芬  姚平 《广西轻工业》2011,27(7):98-99
研究了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分析了阻燃剂YS-F1030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阻燃性能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得知,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为:阻燃剂用量150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0s,整理织物的阻燃效果可以达到B1级,且织物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6,(3)
以磷酸、季戊四醇和二乙醇胺合成阻燃剂,并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考察阻燃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条件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确定优化的阻燃工艺为:阻燃剂250 g/L、180℃焙烘120 s。自制阻燃剂对涤纶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能起到抗熔滴作用,整理涤纶织物的续燃时间为0 s,阴燃时间为0 s,达到GB 50222—2001的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磷系无甲醛阻燃剂在棉织物整理的工业生产和实验提供数据支持,用磷系无甲醛阻燃剂OP-MDPA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与其他的棉织物阻燃整理方法进行对比,得到最优整理工艺。采用无甲醛阻燃剂OP-MDPA和无醛交联剂GF-415按一定质量比配制成新的试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阻燃剂质量浓度、处理温度、交联剂质量浓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OP-MDPA质量浓度500 g/L、无醛交联剂GF-415质量浓度50 g/L、焙烘温度185℃、pH值5~6时,阻燃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酶轧堆法对纯棉坯布进行前处理,优化和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生物酶30 g/L(其中,淀粉酶6 g/L、精练酶24 g/L),H2O2 10 g/L,Na2SiO3 4 g/L,AEC-13 2 g/L,pH值5~10,55℃保温堆置10~24 h,同时将处理后的织物采用涂料轧染染色,探索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涂料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与常规处理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经过生物酶前处理的织物与常规处理织物在退浆率、白度、毛效方面效果相当,而且强力保留值较高,对织物的损伤极小,可用生物酶前处理方法代替常规的碱前处理;从涂料染色后的结果可以看出,生物酶前处理织物涂料染色后K/S值、色度值、摩擦牢度、皂洗牢度都与常规处理织物的染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