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中间退火工艺以及最终成品退火工艺对3003-Zn钎焊铝箔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偏振光金相技术和TEM分析了铝箔的微观组织,测量了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铝箔的抗拉强度及其成品的抗下垂性.试验结果表明,中间退火工艺为380℃×2 h时铝箔发生完全回复再结晶,且具有大晶粒组织.成品退火消除了铝箔的亚晶结构,有大量化合物析出相,显著提高铝箔的抗下垂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数字电桥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铸轧3003电子铝箔坯料的显微组织和成品铝箔腐蚀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5 mm厚3003坯料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295℃,终了温度为320℃;在320~460℃之间退火时,再结晶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经过295℃退火处理的0.55 mm厚坯料由于内部晶粒大小不一,导致冷轧后成品铝箔表面腐蚀后出现大量腐蚀条纹,而退火温度提高到320℃时,成品铝箔腐蚀后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011合金进行不同工艺的退火试验,得出退火温度、铝箔厚度对铝箔在成品退火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讨论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牙膏管用铝箔成品退火后起棱的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采取了正确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了成品率。  相似文献   

5.
铝箔的分切质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箔(指单零箔和双零箔)退火有两个目的,一是调整机械性能;二是除油,保证铝箔表面清洁、无味、无油污,从而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影响铝箔退火后的清洁程度的因素较多,铝箔分切质量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 影响铝箔分切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1.1 铝箔分切时的张力控制铝箔轧制后均要根据用户的宽度要求进行分切和退火,我厂以前有部分成品铝箔(特别是厚度小于0.1mm的铝箔)在用户上机使用时打不开,出现粘连或者由于粘连造成铝箔表面有横皱纹产生,以致进行复合或印刷时出现因铝箔的起皱达不到要求而产生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6.
中间退火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和分析了中间退火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间退火对高纯铝箔冷轧形变织构影响不大 ,但对成品退火箔材中立方织构和R织构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在 30 0℃× 2h中间退火条件下 ,成品箔材中再结晶立方织构取向密度最大 ,R织构比例较小。其作用机理是中间退火影响铁的存在状态 ,导致成品退火时影响原位再结晶和不连续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7.
预变形及退火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EM和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方法研究和分析了预变形和退火工艺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预变形及退火主要通过影响晶体内的储存能大小 ,来影响Fe、Si的析出过程 ,影响成品箔材中立方织构 { 10 0 }〈0 0 1〉取向密度的大小。由于成品退火前Fe、Si能充分固溶在铝基体中 ,成品低温退火阶段可促使Fe、Si析出 ,增加立方取向晶粒的形核率 ,使成品在高温退火阶段晶粒沿立方取向择优长大 ,大大增加了高纯铝箔中立方织构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岳有成  杨钢  孙力军  马宁 《热加工工艺》2012,41(16):175-176
选取经过三道次冷轧后0.5 mm厚的铝箔坯料,研究在相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升温时间对坯料性能和成品铝箔针孔率的影响,确定了较短时间升温能够得到较小尺寸的化合物,有利于提高坯料力学性能及降低成品铝箔的针孔率.  相似文献   

9.
双零铝箔发粘缺陷的消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双零铝箔发粘现象包含现两层意思:铝箔的力学性能不合使用要求及铝箔表面除油效果不良而造成铝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剥离困难。通过改善成品退火工艺并控制轧制工序的轧制油量及其理化性能,调整分卷分切的张力使用参数,消除了铝箔发粘缺陷。  相似文献   

10.
对空调铝箔翅片冲制过程受力及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冲制时对铝箔成型性要求的关键点是材料要有较高的屈强比。通过铝合金箔生产过程中中间退火和成品退火,使其屈强比由78.7%提升至96%,提高了铝箔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冲制成型性,新工艺下的空调翅片铝箔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嵘 《热处理》2010,25(4):62-64
通过试验,确定了3.8mm8011铝合金箔坯的最佳均匀化退火工艺为4h升温至540℃,保温16h,降温至350℃出炉空冷,既能达到箔材均匀化退火的目的,又缩短了退火周期,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1235铝合金铸轧坯料的晶粒破碎程度及不同均匀化退火温度对坯料的组织、性能及箔材成品针孔数量的影响.通过金相分析和试验结果得出,合适的第一道次冷轧加工率和均匀化退火温度有利于减少铝箔成品的针孑L数量及箔轧时的断带次数.  相似文献   

13.
高压箔经过多道次冷轧后,形成类型复杂的织构。本试验应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铝箔织构,定量研究了冷轧高纯铝箔常见初始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初始织构为高含量的S织构{123}<634>、铜织构{112}<111>和约10%的立方织构{100}<001>,较少的旋转立方{001}<110>、黄铜织构{011}<211>时,再结晶退火后立方织构含量最高。由于S织构与立方织构存在40°<111>关系,在退火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Image J和Nano Measurer等手段,研究了AA8111铝合金不同道次坯料组织中第二相尺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7 mm铸轧板经5道次冷轧至成品坯料(0.24 mm)过程中,前期第二相破碎明显,尺寸变小,随着变形抗力的增加,后续轧制对第二相尺寸的影响越来越小;均匀化退火析出的棒状和圆盘状Si单质相对第二相尺寸分布影响较大,具有遗传性;成品坯料中第二相尺寸大于6 μm的占比8.9%,并存在部分尺寸为10 μm左右的较大第二相。与AA1235、AA8079合金的成品坯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AA8111成品坯料中大于6 μm的第二相尺寸分布比例偏高是造成后续成品铝箔针孔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公司开发超宽铝箔轧制的课题,通过对超宽、超薄铝箔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优化和控制,成功批量轧制成品宽度为1 930 mm、厚度为0.0063 mm的双零铝箔,突破了国内铝箔轧机最大设计1 920 mm的宽度,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满足了客户对超宽规格铝箔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激光辐照时反射层对基材的防护作用,采用铝箔作为高反射层进行激光辐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铝箔高反射层的存在降低了激光辐照对基材的热烧蚀和热影响,这种防护方式对基材抗激光防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朱宏喜 《热处理》2011,26(6):39-42
对铝箔分别在300℃、400℃和500℃进行0.5h、1h和2h真空退火.测定了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和比电容,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退火铝箔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在400℃退火的铝箔氧化膜最薄,300℃退火的居中,500℃退火的最厚.在300℃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减小;而在400℃和500℃退火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两种合金成分对成品双零箔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刷水性能等质量的影响,确定了A1145合金Fe、Si含量及w(Fe)/w(Si)比例.解决了传统双零箔材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轧制暗纹、组织条纹和成品退火耐温性较低等问题.最终提高了双零箔的表面质量、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提高了双零箔的成品退火耐温性和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铸轧坯料生产空调器用铝箔的新工艺。新研发的HL02空调箔具有优良的通用性、兼容性和综合性能,充分满足最新ECO翅片成形法的性能要求,填被了铸轧坯料不能生产软(O)状态空调箔的空白,能够生产O、H22、H24和H26各状态空调箔产品,符合空调箔的高性能化和薄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刘恒飞  张传合 《轻金属》2002,26(12):46-48
确定了电缆铝箔生产中Fe、Si杂质含量和热处理工艺等参数对电缆铝箔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Fe在 0 .32 %~0 .38%、Si在 0 .0 9%~ 0 .14 %范围内时 ,随着Fe含量增加电缆铝箔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 ;中间退火工艺能改善电缆铝箔的强度指标 ,提高伸长率 ,减少各向异性 ,获得用户满意的性能指标 ;选择合理的成品退火工艺是提高电缆铝箔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