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照轴线顺序介绍了河南地区清官式道教的建筑群体,从道观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分析了嘉应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特点,归纳了河南官式道教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嘉应观建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之处,说明了其作为河南地区唯一敕建官式道教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道教历来重视宗教建筑的精神价值,其建筑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道教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研究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对现存的道教建筑艺术进行研究,从其选址相地、布局立基、建筑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特点中分析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将道教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对开封延庆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从宏观的层面的了解延庆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设计时考虑道教文化、道教建筑、延庆观原址等要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并将道教文化元素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4.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传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建筑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直观地体现了道教的文化思想。邯郸道教建筑在我国的道教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布局的空间组织手法更有自身的特色,着重表现在,通过将建筑群分为多个空间,进行层层展开,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来反映道教建筑群层层递进的组织规律和礼乐之制的布局思想。该文通过对邯郸道教建筑布局中的空间组织进行探究,提炼其地方及民间特色,可以为邯郸道教建筑乃至我国其他同类型道教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因其工程浩大,工艺精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成功的体现了"仙山琼阁"意境的同时,古建筑群也作为武当山地区主要的道教装饰艺术载体而留存于世。其中建筑装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独特审美意蕴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延庆观是临汾市古县一组历史悠久的建筑群。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原有的建筑风貌与格局遭受到较大的破坏。以县志、碑刻、测绘资料为依据,对延庆观的建筑选址、规划布局、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真实地再现延庆观的道教建筑本色,为山西晋南地区的道教建筑研究及山西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季文媚  卢泉 《华中建筑》2022,(11):135-139
道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云山坐落于徽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该文从地域化视角对齐云山道教建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归纳分析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精神及民居、宫观浑然一体的民间性和乡土性。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自东汉以来道教及道教建筑在重庆地区百广泛发展。对于道教建筑而言,“道法自然”思想是道教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以重庆现存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解读和建筑实例分析,通过对巧用地形,智取空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利用山地景飒“多视点、多维度”的特点,营造寺观“修仙向道”的环境氛围和增强观者视觉心理感受等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总结重庆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道教建筑应有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胤 《山西建筑》2005,31(13):31-32
阐述了道教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宗教理念,并对道教建筑的现状作了研究,分析了道教文化的独特性与道教建筑现状的反差,探讨了道教建筑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朝天宫曾是明代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道教中枢道录司之所在,但不幸毁于明末的一场神秘大火。在朝天宫短暂的历史中,仅留下存于童谣和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描述。本文通过对这些仅存的史料进行考证,释义出朝天宫的兴建、功能、灾毁等情况,理清了从明初朝天宫到明末玄天观的演变以及在清初为了避讳而改成元天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更名为玉皇阁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误解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新奥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隧道施工方法,也是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新奥法遵循自然规律,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与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在思想上有着高度的相通性。无为思想同时对工程建设与灾害治理等都具有良好的启示,工程师应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典范,在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中能够尊重自然,正确应用自然规律,逐步实现人类工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俊玲  徐巍 《山西建筑》2012,38(26):220-221
通过对道家思想下的空间观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特征和一些处理手法上的认识,指出有限的园林空间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手法,突破视域的范围,扩大心理空间,创造出无限空间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薛妍  陈一 《室内设计》2017,(6):96-99
作为空间的认知主体,人在探索与 认知环境的过程中具有整合场所感知的特 点,通过空间拓扑关系认知形成知觉图式, 进而自发营造出特殊场所氛围。目前,许多寺 观园林的研究浮于表面,止于平面构成关系 分析,缺乏对人在空间体系中的知觉体验以 及对场所氛围感知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成都 经典道观青羊宫现场调研与资料整理的基础 上,通过研究知觉的图式化过程探索道教氛 围空间的组织架构手法,希望对道观空间以 及其他特殊场所氛围古迹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道教建筑选址和建筑布局的特征,并以正一道祖庭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和天师府为例,详细论述了道教神殿建筑的种类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淑婷 《华中建筑》2007,25(8):140-143
泰顺古村落遍布祠堂、宫庙、廊桥,其建筑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特色.从泰顺祠堂宫庙建筑的环境、意境、屋顶、门楼、质感、肌理、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具有的景观特色,并阐释"士"、民间信仰、宗族意识与祠堂、宫庙遍布的人文背景关系,从而得出泰顺祠堂宫庙遍布特色具有景观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