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朝天宫地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朝天宫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但地势复杂,建筑风貌与历史文物建筑不协调,绿化环境差。朝天宫地区的保护更新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恢复该地区的传统格局,形成三轴线、六大功能区。功能区内配置展览、居住、游憩、购物、餐饮等区域,建筑风貌力求和谐,并且形成了“绿环”、“绿肺”、“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马晓  丁宏伟 《华中建筑》2002,20(2):38-41
南京市朝天宫新建冶城阁,该文交代了冶城阁所在地的历史沿革,对新建的冶城阁建筑风格、设计原则、构思依据、处理手法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燕  田原 《建筑与文化》2016,(4):218-220
朝天宫环境综合整治是对传统和历史遗留的景观风貌进行修复,存其精华,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形象得以恢复和提升,皇家朝天圣地的庄重氛围和孔子大师雍容纡徐的崇雅之风浩扬涤荡,六朝园在给人们感受六朝古风的同时,也促进了文物古迹的有效维护和自然山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晓 《古建园林技术》2003,(2):45-48,44
一、历史沿革朝天宫坐落于南京城西之冶山上。相传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在此设冶炼作坊 ,制青铜兵器 ,故得名冶城。三国时 ,孙权在此设冶官 ,专事冶铁。《世说新语》注引《丹阳记》曰 :“丹阳冶城 ,去宫三里 ,吴时鼓铸之所”。东晋太元十五年 (公元 390 ) ,建有冶城寺。东晋元帝时 ,冶山被辟为宰相王导的西苑。南朝刘宋时 ,此地建有总明观 ,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 ,祖冲之、葛洪、王羲之等人均曾任职于此。北宋太宗雍熙年间 (公元 985— 987年 ) ,于山南建造孔子的文宣王庙。此后 ,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兴宫 ,名称更换 ,数历兴废。明洪…  相似文献   

5.
赵薇 《建筑与文化》2021,(2):176-177
在存量提质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作为地区复兴的触媒,愈加强调以精细化设计为基础的一体化开发.文章以南京地铁5号线朝天宫站为例,从功能提升、用地开发、空间优化、交通组织、文脉延续等方面,探讨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拥有"晋唐古语脉存活化石"美称的泉州南戏,既有渊源直承唐朝的傀儡戏、梨园戏,也有明末博采众长、文武合演的高甲戏,如此耀眼的文艺术奇葩实不该偏居一隅、相忘于世。在全新的翻译-新修辞观视角下,泉州南戏的译介将更加关注受众、重视语言修辞力量的传递,从而为泉州南戏走出国门增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汤晔峥 《华中建筑》2003,21(2):99-99
朝天宫和夫子庙作为南京秦准风光带上的两个节点,有很多类同之处,如历史悠久,形制相似等,但是它们又是两个各具特色、风貌不同的历史地段。本文主要从历史发展角度探讨其成因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意微  黄晓燕 《中国园林》2022,38(7):127-132
明末兴化府莆田县进士彭汝楠之私园“岸圃”为当时闽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是“文献名邦”莆田在造园史上的骄人成就。此园在营造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此园的营造艺术研究成果。通过研读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记、《岸圃十二首》及莆田古地图等史料,采用图景互证、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的方法考证园林整体方位,推敲园林空间结构,辨析园景细节,作出园林平面复原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岸圃的选址、造园过程、园林布局等方面的营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明末福建园林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稿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明末五篇盆景专论的作者、收录书藉、写作年代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探讨了相互间的写作关系、总结了当时盆景的名称和主要植物种类,同时还提出明末的这五篇专论是我国盆景发展史上鼎盛时期园艺文化中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6):28-30
明末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大发展、大爆发的时期,在明朝末年,出现了一大批才女,其中,有来自大家族的传统淑女叶小纨等一批名媛,也有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前人对于明末女性文学的研究,多基于此。王微作为明末名妓中的特殊一员,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但是,对于王微的研究,多见于各种青楼文化或者女性诗词研究为主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很少有独立而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王微的山水诗歌进行分析,研读其中的道家思想,体味其道人特质,试图对王微的这一特殊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龙彬  颜虹 《重庆建筑》2013,(2):32-34
该文主要介绍了重庆市明代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东华观藏经楼的建筑现存概况。在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东华观藏经楼残损状况及其文物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对藏经楼建筑环境和建筑本体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高殿位于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始建于1542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曾重修。大高殿为明清两代皇家的道教庙宇,今各殿尚存。大高殿门外原有三座牌坊及两座亭子组成的一组皇家道教仪制性古建,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遭重创,后因交通急遽发展,1953年全部拆除。  相似文献   

17.
张典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2):125-128
“三宫殿三所殿”[1] 为紫禁城外西路的一组建筑 , 为东西向的三宫殿和南北向的三所殿整体形成 L 型建筑区域。本文在对三宫殿三所殿区域保护修缮所得测绘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遗迹考证以及文献、图像资料,对该区域始建至今的建筑布局与功用进行了考证。明永乐朝时该区域为仁寿宫;嘉靖朝兴建慈宁宫,该区域彼时为慈宁宫附宫区建筑。清初三宫三所殿建筑布局及其功能袭明旧制;清雍正末年,康熙继位之初,兴建寿康宫,并对该区域建筑布局和形制进行更改,直至清末该区域作为寿康宫附属建筑,为太后妃居所。中华民国至 2018 年工程管理处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修缮之前,该区域的建筑布局仍未做大的改变,先后被作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和文物修复厂使用。  相似文献   

18.
鲍丽蓓  玄峰 《华中建筑》2011,29(12):173-178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于武当山敕建的六座祀奉真武大帝的道宫,是明朝初期皇家道教宫观的代表作品。六座宫殿一次性规划,一次性投资,一次性建成,建筑布局规模宏大、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显示了皇家宫观的恢弘气度,并充分反映了当时武当山皇家道教宫观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该文即以这六座建成于永乐十一年至永乐十六年的道教宫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明永乐年间武当山皇家敕建道宫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因素、基本形式和主要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林源 《建筑与文化》2008,(10):86-87
会仙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一处由金、元、明各时期单体建筑组成的道教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其中主要建筑的结构做法、构件特征、外观形式等的勘察和研究,提出了会仙观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征,并对其价值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炎 《华中建筑》2010,28(5):181-185
明初南阳城为唐王的藩封之地,同时兼为府城、县城。城内建立起了以唐王府为核心,众多府邸、官署林立的内部格局。该文以地方文献和历史遗迹为依据,就明代南阳城的城池规模,唐王府的位置、范围以及诸多府邸、官署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考察,对城内外的空间布局特点展开一定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