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色拉     
上海色拉是海派色拉.正如老上海的番菜,是一种源自西餐却是根据上海人的习惯口味改良的海派西餐。  相似文献   

2.
百变色拉酱     
色拉酱是由欧洲人利用橄榄油、蛋黄和醋汁制成的料汁。随着各类西餐的层出不穷,果蔬的西式吃法也让各式色拉酱的市场需求不可低估。色拉酱在我国北方被称为“沙拉酱”,江南地区多称“色拉酱”,而广东则叫“沙律”。荤素、水果皆可作为色拉的原料,只要选对色拉酱料,你的餐桌一定可以变得绚丽多彩、无穷百变。  相似文献   

3.
摘要:色拉酱一般用于西餐的凉菜。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口味的多样性,它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餐的凉菜、热炒、助餐西点、料碟等等。本文重点阐述这种有别与传统色拉酱的新型酱料的制作、探索.包括它的底酱选择、配料运用,食用油的调制,使这种具有特色复合型色拉酱能科学地定量化、规范化,有效地与食材结合,从而达到美味、时尚、健康卫生要求。关键词:桂冠色拉酱、东字酱油、万字酱油、味粉、色拉油、橄榄油  相似文献   

4.
沙拉是国人最早接触并接受的西餐之一,我国北方习惯译作“沙拉”,上海人大都称作“色拉”,广东、香港一带则习惯叫“沙律”。直白地说,沙拉就是淋上调味汁的凉拌菜.  相似文献   

5.
刘辉 《烹调知识》2009,(9):56-57
现代社会,吃西餐是免不了的。但身为华人,总觉得吃中餐才适合自己的口味,西餐总是隔了一层,多少有点不容易接受。如果想逐渐适应各式西餐,“港式西餐”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兰桂坊正好给本地华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广州,西餐和自助餐的生意是越办越红火。光顾西餐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朋友叙旧、同学生日等,西餐厅都是首选之地。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广州一下子冒出了许多西餐厅,如“绿茵阁”、“绿岛”等都是以连锁的形式出现,分店遍布广州市的东西南北各区。为了迎合广州人的口味,这些西餐店推出了一系列的“汉化”西餐。在菜式结构上,融合了粤菜的制作方法,具有粤菜的风格;在口味上,由于添加有一些粤菜的调味品,使这里的西餐也带有粤菜的风味;不仅如此,这些西餐厅的装修也很“汉化”,有的还有几层楼。看来西餐厅生意兴隆自有…  相似文献   

7.
《上海调味品》2011,(4):31-33
工作日色拉 找超市 无论你想要什么口味的色拉酱,超市都能满足你。你还可以囤积一些色拉酱在家中,把它们当做基底材料,用新的原料调配更多口味的色拉酱。  相似文献   

8.
顺应菜品融合趋势,引领盘式创意潮流。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强者林立,如何能揽获食客的胃,又能捕获食客的心?汲取西餐的简洁、精美,突出中餐的口味多样,用纷繁的食材,做餐盘上的艺术鉴品。《名厨》搜罗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地典范,尽现各地"创意新派菜"火爆模样!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市中心解放碑这个高楼林立的商圈内,大大小小的餐馆酒楼不计其数,小吃、快餐、西餐、火锅、风味酒楼都占齐了。由于这个商圈内流动人口特别多,所以这里的餐馆经营者都感觉很难把握过往食客的口味需要,除了洋快餐、西餐、小吃和火锅还能有自己的风格以外,宾馆酒楼的菜都显得有些缺乏重庆本土菜的特点。而这家开在一幢高层写字楼7层的同和春大酒楼,虽然以新派川菜为主、粤菜为辅,但却引入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刘辉 《餐饮世界》2009,(5):46-47
交往日趋广泛的现代社会,吃西餐是免不了的。即使没吃过欧美大餐.也肯定吃过汉堡包和比萨饼。但身为华人,总觉得中餐才是自己的口味.西餐总是隔了一层,多少有点不容易接受。如果想逐渐地适应各式西餐,“港式西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兰桂坊正好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小江 《中国食品》2007,(9):36-37
随着我国西餐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西餐调味料因品质优良、口味正宗而受到西餐厨师和消费者的喜爱。日前,中国烹协西餐委员会和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更低脂肪、卡夫奇妙沙拉酱新闻介绍会”,召集北京各大酒店、餐馆西餐主厨到会,北京华侨大厦西餐行政总厨现场表演了用更低脂肪卡夫奇妙沙拉酱创意的七款菜式,大家一致肯定了产品的味道。卡夫奇妙沙拉酱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沙拉酱产品,在中西餐饮市场和家庭消费成为前列选择产品。新款卡夫奇妙沙拉酱是一种健康新概念产品,它的脂肪含量更低,仅为24%左右;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酸酸甜甜的口味,经典原味不变。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本帮菜以其浓油赤酱、醇厚鲜美、咸淡适中为特色,早已被各地的食客所青睐。应当说,早期的本帮菜确实口味较重,后来为适应食客口味的变化,逐渐改为清淡爽口,在保持菜肴的香、脆、鲜、嫩的基础上,不失营养成分。“德兴馆”和“上海老饭店”,就是两家历史悠久的著名本帮饭店。  相似文献   

13.
王政 《烹调知识》2009,(6):39-40
说到“蒙式”西餐,主要是在蒙餐中‘手抓肉’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道美味佳肴。主料以羊肉为主,再配上不同风味的味型和新鲜的蔬菜、夹馍、面包。它不仅制作简便、吃法新颖、口味多样、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食疗效果甚好,适合众多人群的口味,食后被人们称赞为“蒙式”西餐。因此,在奥运年之后推荐给大家,想必会受到中、外食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区色拉食品卫生学调查何晓玲梁佩凤广东省佛山市卫生防疫站(528000)色拉(salad)类食品是西餐中的一种凉拌菜。由于其原料以及整个加工过程难以进行热杀菌,极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了解我市色拉食品的卫生学状况,我们于1994年8~12月间,...  相似文献   

15.
国有八大菜系,当属川鲁粤最深入民众之口味。于是时下一些小饭馆就高举“川鲁粤风味”之招牌,欲将食客一网打尽。然  相似文献   

16.
心“蒜”     
人们把“葱、姜、蒜、辣椒”称为“味中四辣”,“葱、姜、辣椒”的地域性和口味性比较强,独独一个“蒜”字却是倾倒了无数人,无论南菜还是北菜,中餐还是西餐,其中多有“大蒜”的身形和品味,除了吸血鬼,可能每个人都会爱上“大蒜”吧。  相似文献   

17.
米饭飘香     
自诩甚为“洋派”,自小喜欢冰淇淋、巧克力乃至西点甜食,更因自小耳濡目染,并经祖母妈妈两位“严格管教”,深谙西餐礼仪,因而也特别喜欢吃西餐,一听哪有正宗够格的西餐,定要去开下洋荤见识一番。此次的意大利之行,令我原形毕露——自己是真正的叶公好龙。以前之所以钟情西餐,只是喜欢西餐的氛围情调、餐具的精美雅致,难得尝个鲜自然意犹未尽,时日一多(其实也只不过持续了一个礼拜之久),我的肠胃就强烈地提醒我——我是米饭喂养大的。出国不是第一次,但次次都有中国朋友或华人陪同,不时有中餐调剂口味,因此也不大觉得有什么不适。此次全部行…  相似文献   

18.
《上海调味品》2007,(8):10-11
夏天来了,炎热来了,调查发现,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色拉成了食客们的新宠。 夏天,进厨房真是件很痛苦的事,简单几个菜也会做的大汗淋漓,满身的油腻,不高兴起热油锅炒菜,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色拉,新鲜蔬菜、美味水果,营养又健康,而且入口都是清凉感觉。 色拉也是很多PLMM们保持身材的秘密武器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烹饪》2014,(5):54-57
西餐中,“派”(Pie)和“塔”(Tart)都很常见,口味有甜有咸,二者都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制成外皮,馅料全部被包裹的是派,馅料被半包着的是塔,各有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上海西餐     
这里的"上海西餐"并非指上海市内所经营的西餐店,而是上海开埠以来,西餐为了能在上海站住脚,适应和迎合上海人口味而做了改良,与正宗的西餐已有较大的区别,从而形成广受欢迎的"海派西餐"。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西餐礼仪规矩多多,向来以见多识广自居的上海人碰上动刀动叉的西餐也满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