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晶体振荡器、滤波器所用的外壳基座片如图1所示,材料为可伐合金,料厚3m。,原由4副模具(拉伸、切边、冲孔、翻边)完成此零件,现改进为一副多次拉伸、冲孔、落料,翻边模具完成,图2为其排样图。  相似文献   

2.
底盖缩口模     
<正> 图1所示的底盖,材料为A3薄板,料厚1.2mm,需要两道工序成形:一为落料拉伸,一为缩口成形。落料拉伸为常规的模具结构,下面仅介绍缩口模具。 缩口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冲压缩口和旋压两种方法。对图1工件采用冲压缩口法。  相似文献   

3.
<正> 图1、图2为我厂近年生产的矩形外罩,材料均为LF21-M,料厚分别为1.5mm、2.5mm。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图1的一次拉伸,还是图2的三次拉伸,都出现了四角高度不足的现象。毛坯展开形状尺寸采用苏联罗曼诺夫斯基的计算法。图1为一次拉伸的低矩形盒件属Ⅱ_a区,图2为三次拉  相似文献   

4.
朱兵 《模具工业》1990,(10):15-16
<正> 图1是冰箱压缩机外壳的零件图。 冲制该零件通常工序为:落料———一次拉伸——二次拉伸——车削修边。能否一次拉伸成形呢?经过分析与研究,按一次拉伸成形设计,获得成功。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图1为盖体零件图,材料为LF21—Y2,料厚0.24mm。采用复合模完成落料、拉伸、  相似文献   

6.
<正> 1 冲件分析 空气燃油加热器大风扇轮毅冲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08F,厚1 mm,要求表面光滑无皱纹。 此冲件为锥形件,其工艺过程一般为:落料;首次拉伸成形外部大锥形;反拉伸成形中部反锥形。首次拉伸在图2所示的拉伸模中进行。拉伸过程中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毛坯自由部分(图2中b c部分)起皱(内皱);二是冲件成形后回弹较大,即采用图  相似文献   

7.
<正> 零件如图1,材料08冷轧钢板,料厚0.5mm。原两端部采用点焊加工,工艺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现零件采用整体拉伸,使生产率和外观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冲制该零件的通常工序为:落料、拉伸、切边、成形四道工序。其中难度较大的是拉伸工序。  相似文献   

8.
葛丽英 《模具工业》1989,(12):12-13
<正> 我厂某产品的零件变压器罩是一个正方形的拉伸弯曲件(见图1)。材料为08F、料厚为0.8。原工艺规程是落料、拉伸、切边、压弯,需三套模具才能完成,不仅工效低,而且成本高。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模具制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在复合冲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工件如图1,材料为厚0.4mm的铝板。 内形为一浅圆锥台,而外形是一个圆角联接的梯形。经计算圆锥台可以一次成形。由于工件外缘形状不规则。冲压工序应该是先拉伸成形再落料冲孔。按通常的设计方法,可以用两副模具来加工:①拉伸成形;②冲孔、外形落料。现在采用了聚氨酯橡胶之后,只要用一副模具就可以完成。不但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模具的装配难度也降低了。 模具结构如图2。1 模具的工作过程 冲床滑块下行,上模的压料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和下模、凹凸模紧紧地压住板料;冲床滑块再下行,成形凸模伸出将板料压入凹凸模完成拉伸成形;冲床滑块继续下行,成形凸模又完成中心孔的冲裁,凹模下移完  相似文献   

10.
落料拉伸模的设计改进河南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450004)姜海建1零件分析图1所示制件材质:08钢,料厚1.5mm。其冲压工艺为:落料拉伸→整形→修边冲孔→翻孔→压弯。针对落料拉伸工序,原设计采用了传统的结构形式(见图2),其制件工序如图2所示。原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拉伸铝制品(锅身、盆等)过程中,影响生产最严重的问题是拉伸件的破碎。 目前拉制图1所示的锅身和盆等拉伸模具,都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如图2所示,即压边模,凹模,凸模和托料盘。  相似文献   

12.
<正> 图1为座圈零件图,材料08钢,厚0.5mm,零件中间有一小台阶。 采用复合模完成落料、拉伸、冲孔、翻边及切边等工序。已生产7400件,质量较好。 一、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模具工作时,上  相似文献   

13.
<正> 1 前言 我厂生产的不锈钢锅锅身如图1所示。其材质为1Cr18Ni9,料厚0.5mm。采用JB44—55双动拉伸机一次成型。  相似文献   

14.
概述我厂生产的透视用X光机的机头筒零件(图1),过去采用的生产工艺是分别加工筒壁与筒底再焊为一体,后改用双动拉伸压力机(JA45—100)整体拉伸。经计算,整体加工需要三次拉伸,我们结合该设备设计了三套拉伸模,经反复实践修正终于将该零件拉伸成形。其三次拉伸成形见图2。拉伸模的原始结构第一次拉伸模原始结构见图3。主要由凸模、凹模、压边圈、顶出器、上下模板等组成。试模结果:①压边圈压料力不均,制件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图1所示导磁环是微型吊扇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属薄壁环形件,材料为08F冷轧钢板,厚0.8mm,加工工序为落料、拉伸、冲底孔。 在对冲件进行了工艺分析之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复合模,一次冲压成形。  相似文献   

16.
<正> 活塞体(图1b)中我厂生产的豪华大客车中的一个主要冲压零件,材料08Al钢板,厚3mm,工艺要求以第二次拉伸所得到的半成品件(图1a)为毛坯件。这个零件成形难度较大,其工艺顺序为:落料;第一次拉伸;第二次拉伸;车边;缩口胀形;二次车边;钻孔。本文着重介绍缩口胀形工序。  相似文献   

17.
<正> 图1是我厂生产的铁锅,材料为08钢,料厚1mm,在315t四柱式液压机上拉伸成形。  相似文献   

18.
拉伸级进模一般由拉伸(或连续拉伸)、冲孔和落料等工序组成。工序集中,生产效率高,早巳广泛用于大批生产。这类模具有个共同特点:冲孔、落料凸凹模刃口用钝后需要不断刃磨,而拉伸凸凹模则不需要。刃磨后相对高度变了,又不得不重新调整。如何使刃磨方便、调整迅速,是这类模具设计的关键。例如,风扇轴承压圈(图1a)一般可按拉伸、冲孔(3小孔1大孔)、落料三位二步的典型工艺来设计级进模。因冲大孔和冲小孔的凸、凹模高度不同,装在一起不好刃磨,故应把大、小孔分开冲。排样如图1b所表。  相似文献   

19.
汽车前翼子板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举东 《模具工业》1999,(12):27-29
1引言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用户对汽车的内在和外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图1为汽车外覆盖件的鼻子板,不仅形状复杂,而且装配关系要求也比较严格。其分别与前大灯、引擎罩及司机门相配合,采用0.smm厚的有机镀膜钢板压制。ZXi艺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该零件存在多处翻边和冲孔,且翻边和冲孔不在同一面上,不能一道工序冲压成形。因此该零件的成形工艺为:①落料;②拉伸;③修边冲孔;④整形、翻边。冲孔;⑤翻边冲孔。(1)落料工序中将毛坯料冲裁出与零件相仿的形状(如图对,有效地保证材料在拉伸工序中均匀…  相似文献   

20.
<正> 图1是水稻收获机上的一个零件。冲压工艺安排为两步,工序1落料、拉伸同时冲出φ70mm 中间孔,工序2冲3个11mm×11mm方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